首页 >热门资讯> 项目协作平台 > 围绕人机料法环的建筑企业痛点,「筑捷」认为工地BIM协同管理才是解决之道 >

围绕人机料法环的建筑企业痛点,「筑捷」认为工地BIM协同管理才是解决之道

转载时间:2021.07.09(原文发布时间:2017.11.16)
320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320次

围绕人机料法环的建筑企业痛点,「筑捷」认为工地BIM协同管理才是解决之道

想必大家都或多或少进入或者看过工地的场景:一些人搬砖,一些人拿着图纸来回指挥,还有一撮人时不时聚在一起低语讨论。工地给人的不免是传统、劳动密集等印象,但随着BIM(建筑信息模型化管理)应用的提出及信息化加剧,建筑产业的互联网化已成为改造重点。

筑捷是一款BIM(建筑信息模型化管理)协同管理平台,工地管理痛点可以归为三类,一是劳务实名制管理难,二是质量安全进度信息化难,三是协同办公同步难。筑捷BIM协同平台也针对以上三个痛点进行产品研发。

工地上的工程通常实行转包制,项目经理并没有权利管控工人,后果就是工人工作不及时,工期得不到保证,因此实名制是工人服从管理的比较好的管理方式。筑捷首先为工人佩戴可穿戴设备,利用工人的位置信息确定工人是否按时到达工地;第二种方法是在工地出入口安装摄像头,对工人人脸识别。采集到的信息会同步到管理端便于项目负责人管理。

工地安全质量进度过去由各负责专员每天反复巡检督促整改,平均每天要走3万步左右,耗费人力物力。筑捷为此构建了事项管理模块,巡检过程中现场拍照、上传系统,并根据模型或图纸构建做关联,一旦发现问题线上告诉相关负责人,系统也会实时监控各项隐患是否已经解决。在机器设备方面,筑捷利用物联网,检查设备是否运行顺利、预测设备是否会发生故障。

但归根结底,工地上最大的痛点其实是协同,具体指机具的协同和人的协同。

工地上机具设备的使用很多时候是随机、人为的,机具的不饱和使用既浪费了资源又提高了成本。筑捷将工地上机具设备整合起来,根据机具使用数据降低“空窗率”,提高使用率,发挥机具设备价值。

人的协同在工地这个场景下更有必要,因为工地上有业主、施工、监理、勘查、设计、分包等各方参与,如果设计师的施工图要改,那么所有的流程都要配合一起改,而且每改一版需要一版图纸,如果是BIM模型则更为繁琐,图纸、模型、构建量非常大,信息传达在长决策流程上的流转并不通畅和及时,这点也是筑捷团队在实地调研后得出的结论,对于现阶段来讲,互联网信息化过程当中需求最大的就是工地协同。

筑捷现在主要做基于BIM模型的轻量化改造及协同管理,各终端可以在系统上共享信息、共享模型,各方通过模型构件与工地事项的相互连接,对文件的修改与审批可以同步到系统中,这么做直接促进了沟通便捷性。过去对模型、图纸、信息的深化修改需要几天,筑捷系统可以将这一时间缩短至几小时。

筑捷今年年中上线,主要采购方为总包方或施工方,C端用户多是项目中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使用人数在500左右,部署的工地大约是40个。整体为工地提高了10%的绩效和60%的协同效率。

盈利模式是收取 SaaS 系统服务费,以项目制为单位,5个人以内永久免费,5个以上根据使用用户多少收费,单项目15000元起。

工地像很多传统行业一样,信息化可改造程度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关于这点 CEO 王可告诉36氪,从整个建筑产业看,45岁以上的工人逐渐退出,年轻工人和管理者对信息化接受程度较高,加上现在装配建筑崛起,传统工艺减少,大的建设项目减少,集团式的建筑企业势力增强,中小建筑厂商生存空间变小。集团式大企业对于信息化和互联网化需求较大,而且国家层面驱动力增强,十三五规划对于信息化是有要求的,未来将大力增强 BIM、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物联网、移动通讯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 2-3年之内信息化需求会变得越来越高,虽然现在国内建筑信息化只有0.3%(国外这一比例为3%),但是未来还是有可为的。

工地信息化有一定的技术门槛,比如对于BIM模型的解析,对整个管理流程的理解以及协同系统本身在技术上面对于流量、并发量等的处理。但是技术从长时间来看并不构成唯一的核心竞争力,真正的竞争力还包含服务能力,比如产品的迭代升级,对于工地需求的快速反应和敏捷开发。

公司现在有25人,已经完成天使轮融资。

36氪企服点评

项目协作平台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项目协作平台软件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