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调研问卷 > 他们是比你更敢花钱、更懂消费的“小镇青年” >

他们是比你更敢花钱、更懂消费的“小镇青年”

转载时间:2021.06.17(原文发布时间:2019.03.29)
398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398次

MAC我可不要chili,这个色号是才是最近流行的,是那谁的同款;施华蔻的这个是网红款,价格也合适;SK挺好的,不过那个牌子性价比更高一些......春节期间陪着从老家过来找我玩耍的好友去逛三里屯太古里,她在不少专柜前如数家珍般的讲解让我惊诧不已。

毕业后这两年,好友一直是在老家恩施上班,大家平时也只是在同学群里有些交流。原本我想着购物时当个“导购”,却被她的“懂行”所震惊。因为一直在关注移动应用市场的变化,好奇之下我索性拽着好友深聊起来,这才发现不止这些时尚用品,潮牌服饰,连各大品牌的智能手机,以及手机上的那些流行应用,她也是个个精通。朋友笑着告诉我,这里面很多东西她还是被单位里那几个年龄更小的女孩子带着了解的。

当一些直播、短视频、团购、新闻阅读应用在下沉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小镇青年”也逐渐成为舆论话题的焦点。而作为区分,现在的传统意识仍习惯于用地域对用户进行划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用户是消费能力和互联网渗透率“双高”的代表;而三四线城市甚至更下沉地区的用户,则普遍被视为网络渗透率低、尚未被完全开发、购买力较差。

实际上,这些“偏见”有些老观念了。如果以物理环境去这样划分并没有错,当流行的商品进入线下环境中,会因为距离产生延迟。但是对于流行文化和消费观念来说,却不会因为不同城市之间的收入及基础建设水平差距而产生延误。

一线城市的用户能了解到的各种新潮、时尚的商品,以及各种电脑和手机应用,三四线年轻消费群体可能更了解,甚至更有消费意愿和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可能比终日奔波忙碌在写字楼里的你,更了解潮流、更敢于消费。

移动互联网下没有层级

他们是比你更敢花钱、更懂消费的“小镇青年”

从消费能力上来看,部分二线城市的年轻人更有“闲钱”,而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更舍得花钱。

据HDMR公布的《2018中国数字营销行动报告》显示,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重,产业升级所涉及的经济角色也驾驶重新分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一线城市带动的城市群,与中西部拉开差距的同时,也在通过产业梯次转移等方式来带动其他区域发展,二线城市也因此受益。

很多省份正在通过汇聚核心资源的方式,实施“做大做强省会”的战略。例如扩张版图、增加人口、吸引人才和投资,呈现出二线城市勇争上游的局面。这其中,各个城市的抢人大战就是最好的代表。据不完全统计,天津、杭州、成都、济南、合肥、贵阳等绝大多数二线城市都出台了人才“新政”,以增加“抢人”力度。

其中,西安就是最典型的案例。数据显示,2011-2016年,西安年均人口增速仅4.6万,而2018年户籍人口净增近80万,总户籍人口逼近千万。新人口的涌入在缓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的同时也带来了非常显著的消费拉动力。其中,2018年西安GDP名义增速就高达11.8%。

过去,我们以空间距离和时间成本来衡量二三四线城市,相较于那些走在最前端的一线城市,它们因为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所以对新鲜事物的了解和接触能力也会降低。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差距,已经不是阻隔用户获取信息的“高墙”。

互联网让距离不再是问题的案例,可谓不胜枚举,就以刚刚过去的苹果发布会一样,不光是所有一线城市的果粉们坐在手机、电脑前翘首以待,那些二三线城市的苹果粉丝,同样在半夜聚精会神地关注着转播内容。同时,他们也会第一时间在社交网络发布对于这些新鲜事物的看法,与别人分享和交流。包括很多科技企业刚刚开过发布会的新品,或许已经躺着他们的购物车中了。

在同等信息获有量的前提下,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拥有不弱于一线城市年轻人的购买力以及更充裕的时间。所以,对于同样喜欢的事物,他们的了解程度甚至要远远高于在一线城市终日打拼的同龄人。

他们是比你更敢花钱、更懂消费的“小镇青年”

小吴展示他的游戏机

大学毕业之后在老家江苏省宿迁考上公务员的小吴,就是这样一个潮流青年。作为一个重度数码发烧友,小吴对于电子产品有着一股近乎狂热的爱好。由于工作关系,他经常会和我探讨各种新款的数码产品。

“新款AirPods和iPad mini更新了,快去看看! 新iPad mini真香啊,不到3000块的起售价,A12、高素质屏幕还支持Apple Pencil。你说要不要来一个?”这是几天前,苹果在官网连续更新了几款硬件设备后,小吴跟发来的信息。

说实话,当时正在忙着码字的我根本没有注意到苹果产品更新的消息,更没有时间去看新品“香不香”。而当我第二天去官网看完新款产品的详细介绍之后,小吴发信息说新的iPad mini已经在它的购物车里了。当时我的心里只有两个词“土豪”、“任性”。

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更敢花钱

小吴这样的发烧友并不是个例,在移动互联网的普惠特性下,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早已被打破,二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在研究自己的喜好方面拥更多的时间,更小的消费压力。

这一点从电影市场的票房表现中也能略窥一二。2015年,电影《捉妖记》以24.39亿票房登顶国产电影票房冠军。这其中,三四线以下城镇贡献了40%的票房。2017年底的《前任3》也是在一线城市票房扑街的情况下,依靠着二三线甚至更下沉市场的表现,最终挽尊。

在东北地区,整体经济增速放缓以及人口净流失的加重,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这片黑土地。不过,这里并非只是“轻工业快手、重工业烧烤”,当地年轻人在消费观念上并没有出现巨大落差。

大学毕业3年,现在沈阳一家影视公司担任后期剪辑工作的小姜,无论是对最新款的iPhone、MAC还是PS4、switch,以及Aape、evisu等潮牌都是耳熟能详。同时,作为沈阳本地人他也不需要为房租发愁,这样的情况下,月薪达八九千元的小姜早已成为一个标准月光族,甚至有时还会因为剁手太多,到月底不得不找同学、朋友救济一下。

他们是比你更敢花钱、更懂消费的“小镇青年”

小姜的办公桌

谈起自己的消费观念时,小姜淡定地表示:“喜欢就买了,每个月也没什么必须固定要花钱的地方。有时间就会逛一逛论坛、社区,很容被种草,然后就会忍不住去剁手。”而作为在一线城市打拼多年的我们,敢问又有几个是喜欢就买,想花就花呢?

仔细观察之后你会发现,如今年轻人群体中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现象:“一线城市年轻人挣得多,但二三线城市年轻人更舍得花。”这个现象的背后,是一二三线城市年轻人生活和时间成本不同所致。

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拥有更高的收入和更加完善的网络服务建设,但同时他们的生活和时间成本也要远远高于二三线城市的同龄人。此前“在北京月薪多少才能达到二线城市月薪5000相同的体验?”这一话题,就一度成为很多北漂白领讨论的热点。

而生活在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虽然收入没有一线城市高,但在生活成本也要少很多,特别是住房的投入相对更低。另外他们的可利用时间也更加充裕,以小姜为例,相较于一线城市年轻人早已习惯的996,他早9晚6的作息时间令人羡慕,而且都是按时下班,很少加班。

根据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和合智联招聘联合推出的《中国职场人平衡指数调研报告》显示:31 小时~ 40 小时,是三线以下城市居民一周工作时间占比最高的时间长度(占比35%),远远低于一线城市(56%)和二线城市(47%)。

所以,每天下班之后,类似小姜这样的二三线城市年轻人会有大量的时间来休闲娱乐,或是研究自己喜欢的产品。这也使得在讨论年轻人共同喜欢的品牌等话题时,他了解的往往比一线城市年轻人更多。

【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的世界里几乎一切都是平的。特别是在5G时代即将到来的前夜,再用一二三线城市这种地理区域的划分,已经不能够完全准确地概括不同地区的年轻人。同时,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在三四线城市的高度渗透,当地年轻人或许才是市场红利的主力军。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他们是比你更敢花钱、更懂消费的“小镇青年”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调研问卷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调研问卷软件

限时免费的调研问卷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