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槽值”(ID:caozhi163),作者:槽值小妹,36氪经授权发布。
要说打工人最恐惧的活动,“公司团建”必须拥有姓名。
前段时间大热的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重新引出了这一话题。
在节目中,实习生被安排户外团建。
豪华的帐篷、自助的烤肉牛排、和谐的团队氛围,让人歆羡不已。
一旁的周深却不为所动,一听到“团建”二字,他全身上下都表示抗拒。
看完实习生的团建经历后,他耿直发言:不是所有的团建都这么开心吧。
如今提起“公司团建”,负面情绪似乎占了更多数。
节目组列举了N种网友最想吐槽的类型:
体能拉练的军训式;
不参加扣钱的强制性;
领导全程画大饼的洗脑式;
占用休息时间的加班式;
每人准备才艺的文艺汇演式;
一切要自费的AA式……
桩桩件件,精准命中打工人不能忍受的雷区。
为了躲避团建,有人可以拿出比工作还要卖力的态度,甚至干脆放弃升职转岗的念头。
这项原本与吃喝旅游挂钩的集体活动,怎么就成了成年人大型“社死”现场?
在职场混迹多年的打工人会明白,最常面对的团建形式不外乎两种。
以聚餐为主的,大家吃吃喝喝,兼具一些娱乐活动,譬如桌游、狼人杀等。
表面上看轻松和谐,实际过程中却暗流涌动。
团建的聚餐,社交属性大于干饭属性,很多时候根本吃不饱。
倘若不幸碰上酒文化浓厚的部门,推杯换盏之间,只会不幸增加摄入酒精的负担。
本来肚子就饿着,10次里得有9次要被拉到KTV接着唱歌——
那些五音不全的人,每每总在角落里枯坐几个钟头,听领导把怀旧老歌和广场舞金曲唱了一遍又一遍。
一不小心还要被突然点名,要求当场“上才艺”。
99%以上的社恐星人,只想在这个环节原地消失。
但最要命的,还要属体能拉练式团建。
它极可能占用你的双休时间,天刚亮就在单位集合,集体坐大巴来到荒郊野岭,且不允许请假。
来源:微博
伴随着下发的一套又一套迷彩服,开始一项项让人捉摸不透的项目。
比如让人围在一个高台旁边,奋力爬上来,再一个接一个地扔下去。
或者一群人围在一起抱着巨大的铁环,四处拉扯。
平日在公司,最难顶的时刻无非是被领导训话。
但在团建过程中,你还需要承受来自同事的五马分尸。
随随便便的高空项目,让恐高症员工吓得连遗嘱草稿都打好了。
一天下来,身体仿佛来了800次加强版大保健,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不难受。
再精致的职场达人,也会变了模样:
深夜回到家,装作合群地发几张活动照,配字“难得的放松”“公司都是一家人”。
第二天,再顶着一副要散架的身体,按时出现在工位上,开始全新一周的工作……
种种流程下来,难怪无数人对着团建大哭小叫,根本不想自己公司组织团建活动:
领导,我就想好好挣个钱,真没必要灭口啊!
体能拉练式团建,又称素质拓展,最早起源于二战时期的英国。
据说由于当时年轻士兵不适应海战,屡次在德国轰炸袭击下命葬海底,所以便有人想出一套集体训练的方式,用来提高新兵的体能和意志。
经过改造和推广,素质拓展逐渐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尽管有无数次吐槽和抱怨,但老板们还是喜欢将它纳入公司规划中。
为什么?
于老板来说,员工的两项事宜也许是他们最为关心的。
首先是效益。
老板自然希望企业效益最大化,而为了达到目标,就必须提高员工积极性。
在管理学中,这一过程叫做员工激励。
虽然当下有多种不同理论,对激励模式的分类众说纷纭,但总的来说,大致有三种:薪酬激励、工作激励、情感激励。
薪酬方面自不用多说。工作方面,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的工作制度等,也能不同程度地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无奈的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满足这样的条件。
所以老板们容易往第三条路径上思考,在情感上振奋员工。
他们希望员工拧成一股绳,团结一心,既能乘风破浪,又能扬帆远航。
他们也希望员工个个争当先锋,不仅刚毅坚卓,还能砥砺前行。
尽管千禧年间十分火热的“狼性文化”已偃旗息鼓多年,但许多老板们或多或少保留了这份情结。
期待自己的员工个个是狼,最好还是狼王。
图源《我,到点下班》
通过一次集体团建,让员工感受公司的凝聚力,激发他们内心的强大斗志,自然成了不二之选。
第二个则是时间。
即使是想通过情感方面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但不少老板却不愿意在这上面花太多功夫。
员工最好是插线板,即插即用,精神状态不用培养,更不用激发。
让你听懂掌声,你就能立刻鼓掌。
素质拓展正好满足了“短平快”的特点。短短一天时间,号称能够让人脱胎换骨。
被捧上神坛,也就不足为奇。
但问题也恰恰在此。
强烈的功利心和过分美好的想象交织在一起,结果似乎只能指向适得其反。
各种奇葩甚至危险的团建活动,也就屡见不鲜。
曾经有一家公司到野山头户外团建,没收手机,只给地图。
结果员工被困山间,只好叫来救援队。
也有军训力度过大的公司,团建结束后,11人干脆进了医院。
平时坐惯办公室,突然拉到野外军训,即使精神上再受鼓舞,身体上的疼痛也把感动的火苗压下去了。
最后,即使真的在素质拓展中达到了“凝神聚力”的目的,又能怎么样呢?
从荒郊野外回到熟悉的工位,职场环境中的纷纷扰扰,kpi、例会和周报,才是他们要面对的生活。
那些费心又劳神的集体活动,又不过成为昨日谈资罢了。
说到底,在年轻人愈加重视个人空间和自我意识的当下,军训式的集体活动已经越来越不能带来正面反馈。
90后们越来越明白,自己只是来公司做一名“打工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换取应有的报酬。
像日剧《我,不想加班》中所说的,能早点下班喝喝啤酒、看看电视剧、和喜欢的人聊聊天,就是最理想的生活。
强行占用休息时间,将他们与公司前途等宏大远景联系起来,也许只会不断逼迫他们拿出一封辞职信。
来源:微博,下同
况且,即使真的想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凝聚力,也未必通过团建来实现。
一次对90后中小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员工最满意的五项激励因素依次是同事关系、团队氛围、地理位置、工作稳定性和上下级关系。
简化工作和会议流程、领导少装点架子、营造出融洽的工作氛围,很多时候职场人需要的仅此而已。
大家应该都想早点回家吧
当工作能给人些许乐趣,才能让人有继续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