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是大趋势,这也是大量企业服务项目兴起的原因。
尽管金融不是实业,却也是从货币诞生开始就发展至今的传统行业。若从资产端、资金端以及基础设施三个方面来分析,金融业的互联网化和智能化率先发生在支付等基础设施,资产端(消费金融、现金贷等)以及资金端(P2P理财、网上银行理财等)同步进行。
金融业普遍风险厌恶,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低,其革新的动力往往来自于外部的竞争压力。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互联网巨头发展而来的持牌金融机构正在对传统金融机构提出挑战,驱使银行拥抱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传统银行受限于自身的运作机制的效率,加上投入产出性价比的考虑,采用第三方技术服务商更能敏捷地应对市场变化,而且更加经济。
据中国银行发布的《2016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显示,银行在各类机构中市占率最高,理财规模达到29.05万亿元,占比25%,而且银行往往是最综合的金融产品服务商,从银行渠道可以买到多类资产并进行配置。
贝塔智投是一家为银行提供用户洞察、智能理财建议的技术服务商。创始人兼CEO马天平在创业之前,曾任工商银行总行量化精选基金负责人,管理证券类基金200多亿,后任互联网机构蚂蚁金服智慧配置板块负责人,研发智慧投资机器人。
在银行智能理财领域,36氪曾报道过的蓝海智投以及今日投资都有服务银行的证券类智投产品,蓝海智投和今日投资的项目基因都是量化投资、资产管理,在投资组合方面具有优势。
马天平告诉36氪,贝塔智投能够为银行提供4大类、27种投资组合,历史回撤的数据显示,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率在4~16.9%之间,波动率是市场的1/5-1/3左右,具有不错的投资表现,典型的Smart Beta收益特征,符合“贝塔GO”目标。
贝塔智投为银行提供的智能理财服务方案亮点在其业务的前端智能化,即用户洞察和用户智能服务部分。
当前大部分智能投顾产品,其用户需求调查大多采用风险测评问卷的形式,这种形式的局限性在于,以用户自我汇报的形式测量风险偏好、以风险偏好作为唯一的投资建议而没有参考用户的资金实力、投资目的等因子,而且不能够动态跟踪用户的投资决策影响因子的变化。
对此,马天平认为,要做到真正的用户洞察,需要做好人机交互系统,不断用更新的智能语料与用户交流,继而进行用户画像的描摹。贝塔智投采用NLP录像洞察技术,其洞察体系包含了206个指标,从基本的用户数据、资金实力、投资经验、风险偏好、预期收益、性格特征等进行洞察。
从结果来看,贝塔智投的用户洞察模型能够动态地记录用户画像。用户每一次进入系统,贝塔智投的系统都会不断与用户进行交互,逐步刻画用户画像,随着机器与用户接触频次不断增加,其用户画像会变得更加立体,比起风险偏好问卷测试,这种用户洞察的模式考量的影响因子更加全面、在时序上更准确地描绘用户的画像,回归现实中私人银行家与客户的洞察场景。
贝塔智投的产品已服务工商银行总行,2017年6月“贝塔GO理财机器人”在工商银行总行手机银行APP中上线运营,另外还有数家银行客户已经确立合作意向。
贝塔智投团队组建于2017年4月,目前一共20余人,其中博士占比13%,硕士占比34%。创始人兼CEO马天平毕业于北京大学、具有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和央行博士后经历;合伙人兼首席产品官刘立军拥有西安交通大学本硕学位,曾任职友邦保险IT公司和BI事业部;合伙人兼首席模型官臣勇具有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曾供职于大唐、华为;合伙人兼CTO龙寅曾任赶集网运营平台部技术负责人、技术委员会成员。除此外还包括智能语言算法师、金融衍生品期权工程师等。
5月曾获得英诺、臻云和高维资本天使基金600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目前正在进行Pre-A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