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GymSquare精练”(ID:GymSquare),作者 晟杰,36氪经授权发布。
来自美国运动医学院ACSM,近日陆续发布了《2020年全球健身趋势》,和各个国家的细分健身趋势调查。
其中,《2020年中国健身趋势调查》,由上海体育学院与美国运动医学院ACSM联合发布,GymSquare精练作为2020年调查的支持机构参与其中。
通过学术角度的调研,ACSM和上海体育学院预测2020年,中国排在前5的健身趋势为:减重运动、青少年体育、力量训练、健身饮食和广场舞。
换句话说,减肥是第一刚需,青少年需要运动,健身房未来将有更多人参与力量训练,以及广场舞,是中老年女性的最大健身方式。
先看2020中国健身趋势具体排名:
■ 来源:ACSM和上海体育学院
比如可穿戴技术被列为了榜首,排在之后的是HIIT高强度间歇和团体训练。而看起来更多传统的自由负重训练和私教,被排在了第四第五。中国排在榜首的减重运动,在2020年全球趋势榜单中,排到了第11位。
具体的趋势排名如下:
■ ACSM 《2020年全球健身趋势调查》
两份预测榜单的角度,更多从学术上来看。先不看具体排名的原因,但以全球健身趋势,对照2020年的中国来看,差距似乎十分明显。
比如,在本年度的《中国健身趋势》中,相较2018年位居19名,减重运动现已登顶第一,而对比国外相对平稳的趋势变化,国内「猛涨」的减重需求,也说明:减肥是第一刚需。
当然,这也导致诸如「减肥偏方、过度运动、偏激饮食法」导致减重、减脂成效不进反退的呈现。
其次,虽然国内越来越多的团体健身房正开启,对私教、团课教练的服务需求也在增长。但与全球趋势中将「聘用认证教练」,归位第10名的趋势相比,国内排名前20位的趋势内容中似乎并无和教练培训、认证的任何相关内容。
在平均健身水平更高的全球趋势来看,中国似乎依然对教练培训不够重视。
最后,从国内排名分别上升15名和10名的移动健身App和可穿戴设备,也能发现健身与科技结合正掀起热潮。Apple Watch 和华为小米手环的增长,以及Google收购Fitbit的价值,正在于此。
不过,如何让App指导具备涵盖评估筛查、个性计划制定,以及可穿戴设备不只局限于步数、心率的显示,也是对其能否在运动场景被实际应用的考验。
《2020中国健身趋势》于今日发布,是上海体育学院与ACSM联合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询问国内教育、训练、商业、社区、医疗和企业环境下的健身从业者,来预测未来一年我国的健身趋势。
相比去年的调查结果,2020年新入选前20的健身趋势是:运动即良医(第3)、健身饮食(第5)、移动设备运动App(第11)、可穿戴设备(第13)、青少年肥胖儿童运动干预(第14)、自由负重训练(第16)和健步走(第19)。
《中国健身趋势调查》已开展3年,但有10个健身趋势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均出现在排名前20的健身趋势当中:减重运动、青少年体育、力量训练、团体训练、私人训练、户外活动等,他们被认为是是国内健康健身行业当前的稳定趋势。
国内趋势报告看起来更为稳定,相较而言,全球的趋势报告涵盖了不少的新定义,以及新晋内容。
■ 受访者工作经验来源:ACSM《2020年全球健身趋势调查》
而被淘汰的是:手机运动APP(2019年排名第13位),筋膜放松设备(2019年排名第14位),团队私教训练(2019年排名第19位)和康复指导(2019年排名第20位)。
汇总来看,中国更多以「跑、跳」运动主导的趋势,似乎阐述了「先动起来」的主旨,相较而言,由「自由力量、健身计划」等为代表的健身细分品类,让全球健身领域看起来似乎更专业。
在本次《2020中国健身趋势》中,减重运动位列第1,而与2018年位列第19名的趋势,相比较,减重运动的需求其实呈现「突飞猛涨」。但是,在2018-2020的3年全球趋势报告中,减重运动的名次浮动始终只为1。
减重趋势异常高涨,是健身业态对超重肥胖人群关注提升的体现,但是减肥这门生意的红火,也催生了急功近利的健身行为。
比如,而在减肥代餐致肝衰竭背后,是违规代餐产品内,添加了超量的高浓度儿茶酚,导致转氨酶升高,转氨酶是反应肝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而多起代餐肝衰竭案例中的转氨酶水平已达3000u/L,正常值应低于40u/L。
甚至在本次国内趋势报告中提到,大部分夸张的节食方案包含在部分减重方案中。
「不吃、少吃」的节食方案在国内已不再小众,例如,国内「13天瘦10斤」的哥本哈根食谱一度成为知乎的热议话题。但每日摄入热量仅600大卡,远远低于普通女性每日1800大卡的基础要求,将导致和减脂速率挂钩的基础代谢减慢现象。
减重运动崛起,而团体训练、私教训练的排名已然和全球趋势不相上下,但是,作为课程内容关键的教练,却不在国内前20名排行中有被体现。
作为对比,在《2020年全球健身趋势调查》中能看到,聘用专业认证的健身专家位于第10位,而健身专业许可证也位于第15位。
从实际案例来看,国内动感单车横纹肌溶解频发,因缺少涵盖关节活动度的动态评估,造成用户在上课过程中导致的肌肉关节损伤,以及国内团课风靡下,鲜有能保障所有用户完整进行课前热身,课后恢复。
在这些「缺失」的背后,实则有关教练职业培训,以及从业水平考核的两大问题。
而当线下教练不是一部分用户选择时,将健身与科技融合也在实现「突飞猛进」,在本次国内趋势报告中,移动健身App以及可穿戴技术的趋势排名,分别上涨了15和10位,甚至在全球,可穿戴技术从2016年以来,近乎一直位于榜首。
但是,对于健身与科技融合来说,如何在中国健身业态中具备可应用性,是用户对硬件形成更强的黏性关键。
比如,最近在朋友圈刷屏的健身环大冒险,通过游戏短期激励、剧情起伏、游戏交互,让健身变得不那么被「抵触」,而国内家用健身融资背后,也是体现在其交互方式,或许能让与健身「无缘」的一批人「骑上单车、踏上跑步机」。
■ RingFit Adventure 健身环大冒险
同时,也应避免单方面的采集心率、或者步数,作为一个单维度的运动反馈,他们很难应用到训练指导。
Fitbit被谷歌收购的很大部分原因,在于起大量的健康数据,是谷歌最希望得到的资源,其次,Apple Watch开拓心率检测、运动检测,甚至更多和瑜伽、冥想、睡眠等健康功能陆续推出,也在运动场景契合提速方面,给Fitbit形成了压力。
■ Fitbit
国内健身业追赶全球,或许也能从全球健身趋势背后的逻辑获得一些启示。
首先可穿戴技术再次排名第1,很大程度上源于监测准确性,以及贴合实际运动场景应用的优化。
无论是AirPods Pro拓展运动降噪耳机,还是亚马逊即将推出具备运动追踪功能的Echo Buds都是对运动场景的补充。而监测卡路里、心率、运动姿态等准确性问题,也正得到不断优化,据统计可穿戴技术产业规模约为950亿美元。
■ AirPods Pro
其次,高强度训练模式位列第2,自2014年起就未曾掉出前5,也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是当下众多团体课程的必备模板。
但是,通过心率带监测、屏幕数据反馈个体用户的运动状态,甚至团课教练给予更多「关照」,也是降低因高强度运动发生运动损伤的方式。
■ 自由器械训练
高强度运动在团课健身房大热,而自由重量训练这项在国内还未被更多探索的内容,告别「力量训练」的宽泛定义,在全球趋势中排名第4。
因为对比杠铃哑铃的自由力量训练,有所限制的固定力量器械,不一定是力量训练的最佳健身方式。甚至在更多的团课中,我们也看到了「举铁」的影子。比如Barry’s Bootcamp融合哑铃训练的HIIT课程,以及运用了深蹲、卧推、硬拉的莱美BodyPump杠铃操。
最后,排名第6位的运动是良药,诠释了体医结合的重要性。
其重点是鼓励初级保健医生和其他医疗保健提供者,在每次患者就诊时纳入身体活动评估和相关的治疗建议,并将其患者推荐给运动专业人员,物理治疗、运动康复成为一门生意,或许不会太远■ GYMSQUARE
-END-
延伸阅读:
瑜伽、冥想、普拉提,静态运动走出小众
2019全球二十大健身趋势
2019全球运动健身经济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