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7年,中国经济一路走来回暖明显,亮点颇多,是什么成就了众多经济指标的触底反弹?
2018年中国经济又将有哪些机会和亮点?老百姓关心的房价走势如何?让我们来听听中欧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斌的深度解读。
点击视频,开启精彩
当我们分析宏观经济的时候,有许多重要的指标要看:
GDP,CPI,失业率(总量指标)
PPI,PMI(前瞻性指标)
房地产投资,民营投资(结构性指标)
FDI,进出口,外汇储备,汇率(涉外指标)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供给侧的政策(政策指标)等等
这么多的指标让人眼花缭乱。我们就先拿其中最重要的几个指标回看一下2017年中国经济的表现。
GDP(国民生产总值):从2016年第四季度开始,GDP增长率实现触底反弹,一路回归到6.8%左右。
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可以反映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形势。中国的PPI经历了连续四年半的负增长后,从2016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强劲的回升。
PMI(采购经理人指数):每月向采购经理发放问卷,采购经理根据自己的感知判断所在行业的冷暖。PMI自2016年9月开始朝上走,这跟GDP、PPI的触底反弹是一致的。
当然,中国经济涉外指标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出口增长率达到10%左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一路升至6.6,与之相对应的外汇储备存量也触底反弹,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反映出国内经济进入了上升周期。
所有这些指标都显示2017年的中国经济有明显回暖,那么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我认为,经济转型所产生的新增长动能是目前经济强劲向好的最主要原因。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经济动能从制造业转向了服务业。此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5%,超过了投资的贡献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经济的增速要远远快于传统企业。这些非常重要的新动能,拉动了2017年的中国经济。
过去两年中国经济增长乏力时,政府运用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增加总需求,前几年的刺激政策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滞后作用。
我们发现,发达国家的经济也出现了明显的复苏,所以使得中国出口增长率回到了两位数。全球经济形势越好,对中国经济的推动力就越大。
那么,2018年中国经济又将有哪些机会和亮点?
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上,明确了中短期政策定位的重点从“保增长”转为“促改革”和“防风险”,相信在未来改革将大有可为。
对于老百姓最关心的房价问题,党和政府已给出明确信号(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政府越坚定,房价就越上不去,但相信也不会大跌。这是因为,房价取决于沉淀在房地产里的货币存量,这些资金找不到房子以外的投资标的(di),就只能留在房地产里,房价也就下不来。
我非常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前景,原因很简单。长期经济增长靠的是供给侧,供给侧就是资源加效率,我把它称为“智商情商论”。一个国家的经济跟人一样,能达到什么高度取决于智商和情商。智商是天赋,是基础,比如说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资源、土地。但一个国家长期经济能达到什么高度,还取决于其资源配置的效率,我称之为“情商”。
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实力,即这个三角形的大小:
首先中国有大量优秀的人力资本作为“智商”支撑。新一代的“海归”队伍不断壮大,国内的年轻人则热衷于创业。人力资本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强有力支撑。此外,中国的物质资本和高储蓄率也保证了资本供给的充裕,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依然巨大。
而一个国家的资源配置效率,也就是情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是否给予民营经济更大的空间。我曾提出过一个“门缝理论”。所谓“门缝”,就是政府给予民营经济的活动空间。对这条“门缝”调控有度是中国政府拥有一个独特优势。当经济下滑的时候,把门缝开大一点,民营经济增长的活力就提高了。
在未来,相信有了智商和情商的支撑,中国经济有望实现“智慧型”增长模式。
EN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ID: CEIBS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