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获悉,医疗AI公司「惠每科技」宣布完成C轮融资,本轮融资额高达3000万美元,领投方为启明创投,跟投方为药明康德和惠每资本。惠每科技的前期投资者为高瓴资本。
惠每科技主要在做的是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通过AI来辅助临床诊疗,产品应用于大型三甲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
惠每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临床应用
CDSS为何值得关注,行业有什么机会?
形象地说,CDSS就像是医院的AI助手,通过先进的分析能力和临床数据,促进医院、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协调配合,提升临床诊疗的质量,降低医院成本。
国内医疗的显著痛点是,优质医生资源不足,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在这个背景下,医疗机构对医疗人工智能、CDSS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基层应用需求在于全科医生数量不足、诊疗水平不高;大中型医院应用需求在于疑难重症患者居多,且对医疗质量的要求更高更严格,低年资医生的诊疗规范性有待提高。这些国情带来了医疗AI巨大的市场空间。
医疗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为AI进入医院搭建了数据基础。伴随着药品零加成、医药分离等等政策的出现,三甲医院的发展重心,从重视业绩,逐渐转移到了提升医院的运营效率和质量,对CDSS的需求不断提升。
医疗机构应用CDSS最直接的动力来源于政策及绩效考核因素推动:大型医疗机构的信息化评级要求,包括电子病历分级评价、互联互通标准成熟度测评。
惠每科技的优势在于知识图谱和AI能力
惠每科技研发的医疗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是“Dr.Mayson”,其核心产品包括“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单病种过程质量管理系统”、“VTE防治系统”,集成循证医学知识库,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AI技术处理临床大数据,在门急诊、住院环节实时辅助医生诊疗决策,践行指南规范对过程质量予以自动化PDCA管理,从而规范诊疗行为,为医务管理和质量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AI临床应用的基石在于医学知识图谱,为此惠每科技组建了30余人的全职医生团队,其中有10余位是来自北大医院、浙江邵逸夫医院的高年资医生。同时,惠每科技还通过与三甲医院优势专科共建更具完整性、专业性的知识库,持续迭代更新知识图谱。
当前,Dr.Mayson正在覆盖更多诊疗流程,从全科知识库,扩展到高级别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单病种过程质控系统、VTE智能防治系统、围手术期决策支持系统、病历质控系统、专科数据集等AI产品体系,构建覆盖诊疗全流程的临床质量管理闭环。
另一方面,Dr.Mayson应用优势在于其处理海量、高维度、多源异构的医疗大数据的能力,能够涵盖患者在院的所有数据,处理速度在秒级。自然语言处理是其底层技术核心,惠每科技能够在医生诊疗过程中实时对其书写的患者病历数据进行读取、后结构化,并将存取的结构化数据与国际通用的术语标准SNOMED-CT、ICD11自动映射,结合后台知识规则构建深度学习模型。惠每科技的AI团队由阿里系AI人才组成,CEO张奇博士曾任阿里巴巴集团天猫事业部算法团队负责人。
惠每科技表示,当前很多医院是愿意接受AI辅助的,但医院的问题在于怎么使用AI。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惠每科技会安排人员入驻医院,协助医院使用系统,帮助医务处质管办推进相关工作,还会派驻具有医生资质的工作人员,与科室主任、医务处主任沟通磨合,帮助找出临床诊疗与AI应用的契合点。
行业竞争的核心点是什么?
我们通常有一些指标来衡量系统的有效性,例如知识图谱的全面性、覆盖病种数、准确率等等。CEO张奇博士表示,惠每科技已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获取临床应用数据,可以用临床数据来证明产品的效果。
举一个案例,北京某三甲医院采用惠每VTE智能防治系统半个月的时间内,全院的VTE初始评估率提高了 85%,全院的VTE预防率提高了一倍以上。同时,惠每科技还将通过与合作医院开展多中心研究的方式,更多关注体现临床预后效果的指标,比如,AI系统减少死亡例数,急性病复发率等。
用户数量体现了市场认可程度,惠每科技已经在60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和数百家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应用,包括:上海瑞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等。
对于投资来讲,最关注的应当是收入情况。惠每科技表示,公司的盈利方式一直是向医院收取系统、服务费用,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
至于未来规划,惠每科技当前主要侧重于内科疾病,未来将扩展到更多急性期的疾病领域。本轮融资将用于产品研发,以及做好现有医院的产品迭代、医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