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商业智能(BI) > 云视频会议的四个判断:疫情和免费激活了市场,场景化视频通信成趋势 | 视频洞察(1) >

云视频会议的四个判断:疫情和免费激活了市场,场景化视频通信成趋势 | 视频洞察(1)

转载时间:2021.06.21(原文发布时间:2020.05.25)
187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87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毛苇频道”(ID:maoweichannel),作者毛苇,云视频会议服务商——蓝猫微会联合创始人。

视频会议原本公众关注度不高,疫情的爆发使得全民居家办公,将视频会议一夜之间推到了聚光灯下。

相比用户数量的短期暴增,用户对视频会议使用场景的探索更值得深思。现在人们对视频会议的使用已经远超开会场景,云聚会、云健身等等都成为视频会议的新场景,甚至有国外网友用视频会议举行婚礼和葬礼。

当Zoom从会议工具演变成社交平台时,就会对现有社交巨头形成挑战,这是Facebook推出视频会议工具的关键原因。兵临城下,必须反击。

国内视频会议市场,传统视频会议厂商、互联网巨头、新型创业公司形成了竞争的主要格局。疫情期间,都推出了免费服务,市场火爆之下,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个市场将如何发展?会一直免费吗?巨头会通吃吗?

作为一个视频会议从业者,针对后疫情时代视频会议的发展,我谈谈我的几个判断:

1、视频会议将和IM融合,成为企业协作标配

企业协作的核心在于工作流和信息流。工作流是刚性的,涉及到工作目标、任务在不同角色、不同部门甚至不同组织之间的协作。信息流是柔性的,它确保了工作流的高效运转。传统企业协作软件是工作流驱动信息流,而大量的沟通信息、非结构化信息都是独立于系统之外的,比如电话、会议、邮件等等信息。

在钉钉、企业微信的共同推动下,现在主流的企业协作软件都是信息流驱动工作流。在这种模式下,IM是企业协作的入口,通过对聊天消息和业务消息的集成,将工作流融入信息流中,实现了一切皆消息的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钉钉和企业微信为推动企业协作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使得企业协作更高效,体验更好。

和邮件相比,IM大大提升了企业协作的用户体验,提升了沟通效率,降低了沟通成本。但是,在企业办公场景下,IM依然是一种非正式沟通方式。我们通常用IM来进行一些临时性、重要程度较低的沟通,当我们需要就某项工作进行集体讨论和决策时,我们就要开会。

怎么开会?开会形成的决策和布置的任务如何进入到工作流中去呢?

通常是这样的,我们提前发会议通知,邀请参会者在某个时间、某个会议室参加会议。参会者探讨形成会议纪要或决议,然后发起人将会议纪要发送给参会者或相关人员,相关人员根据会议纪要去执行任务。在目前的大部分协作工具中,整个会议过程并不包含在内,能将会议纪要上传至系统的都是极少数。所以,企业最重要的信息流环节——会议,和大部分协作工具是脱节的。

这种现象会长期存在吗?不会。未来视频会议将和IM融合,成为企业协作的标配。

为什么呢?有多方面的原因,云视频会议的逐步成熟、云服务成本下降导致的价格降低等等都是因素。但很直接的导火索是疫情,疫情期间的居家办公使得视频会议成为刚需,加上所有视频会议厂商推出的疫情期间免费策略,使得视频会议在短短几周之内完成了全民普及,从过去的行业需求变成了大众需求。同时,钉钉、企业微信甚至微信都在IM中集成了视频会议,这样的海量用户普及,将使得用户越来越习惯于在IM中发起视频会议。

这不是预测,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蓝猫微会春节以来遇到越来越多这样的客户,在IM中集成视频会议,直接在企业IM中发起视频会议。

2、免费中小型会议市场成为巨头争夺的焦点,中小微企业市场需求被激活,市场空间被压缩

免费策略过去主要用在消费互联网领域,企业级市场并不常见。但在视频会议市场,免费正在成为巨头们的杀手锏。事实上,全球视频会议巨头Zoom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免费策略。一对一免费,多方会议40分钟免费,参会方免费,这是Zoom持续至今的策略。免费结合极简的产品体验,大大提高了Zoom的获客效率,使得其在巨头环伺的市场异军突起。

如今,腾讯、钉钉、飞书等互联网巨头都开始采取免费策略,而且免费开放的会议方数越来越高,10方、25方等中小型会议市场已经完全处于巨头免费策略的射程之内。考虑到巨头所拥有的的品牌、流量和带动效应,中小型会议正在成为这场战争的焦点,而中小型会议原本是中小微企业市场的主要商用化场景。在巨头加入这场战争后,中小微企业市场空间将被极大压缩。

疫情爆发后,国内所有视频会议厂商均承诺在疫情期间提供免费服务,包括100方、300方都免费,使得国内视频会议市场处于事实上的拼消耗状态。不仅没有收入,还要提供好的服务,用户用得越多成本越高,亏得越多。

那么,中小型会议市场会一直免费吗?很难。云视频会议对服务器、带宽、存储等基础资源的要求很高,基础云服务的成本是刚性的,即使巨头使用内部资源,这些资源的成本也是不低的。前期通过免费获取市场份额,长期来讲,巨头也需要通过收费来形成商业闭环。对于大部分巨头来说,视频会议都不是核心部门(甚至是边缘部门)在做。一个烧钱、商业价值不高的部门在巨头内部有多大的价值?存活率如何?等等。长期来看,这些问题并不会因为海量用户而消失,只会因为成本越来越高、耐心越来越低,而导致内部问题越来越尖锐。

如果巨头对中小型会议永久免费,怎么办?我认为不一定是坏事,巨头可以最大化地教育和培育客户习惯,激活市场。巨头进来之后,用户普遍被教育了,整个用户盘子大了很多倍。水涨船高,付费市场也会获得同步的增长。毕竟,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比价格更敏感的,还有服务、安全、可靠性等复杂因素。他们更愿意通过购买付费服务来确保获得良好的服务和安全保障。

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如何在巨头之间生存和发展?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3、产品稳定性易用性是基础,创新空间大

我们粗略统计了一下,目前市场上大小视频会议厂商有几十家,很多都是在某个垂直行业或区域深耕的厂商。

视频会议并不是一个新市场,在国内已经发展了几十年,所以十年以上的公司并不少见。在传统视频会议市场,Polycom定义了硬件视频会议,Webex定义了软件视频会议,所以大部分传统视频会议厂商都是对标这两家的产品。但是Zoom经过十年的努力,颠覆了视频会议这个行业,使得视频会议摆脱了传统MCU的限制,走向云化、移动化。

现在国内的不少视频会议产品都长得越来越像Zoom,其中不少就是OEM Zoom,包括一些所谓的大公司。这说明Zoom已经重新定义了视频会议,成为事实上的云视频会议标准范式。但是产品创新的空间依然很大,只有持续不断地创新才能创造更多更大的用户价值。

有人说蓝猫微会长得像Zoom,但我们不是视频会议的搬运工(OEM或简单抄袭)。蓝猫团队具有海量并发音视频数据的处理经验,我们从第一天开始,从第一行代码开始就坚持研发核心技术,从编解码、传输、回声消除、降噪等等都是自主研发。我们要在视频会议市场长期生存发展,核心技术和产品是根本,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视频会议最重要的是什么?

首先,产品必须稳定流畅,易用好用。我们可以去追求高清、超高清、4K,但首先我们的语音和视频必须是流畅的,不卡顿不花屏,在弱网环境下依然保持稳定一致的用户体验。先做好这些核心的基本功,再谈创新,再谈4K。产品是用出来的,广告打得再好,始终抵不上稳定一致的用户体验。

从功能上讲,尽管Zoom已经做到很好,我认为视频会议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比如会议过程中的同步智能翻译,比如在会议中加上一些直播场景下的互动形式(打赏、点赞、投票、问卷调查)等等,比如会议纪要,能不能会后直接形成文字版会议纪要,并将任务分派给相关人员去执行,执行完毕反馈结果。还有VR会议、生物识别等等,都是可以创新的点。虽然已经有厂商在尝试这些创新,但还远未成为主流。

4、场景化视频通信是趋势,实时音视频服务开始爆发

云视频会议一方面推动了视频会议的普及,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场景化视频通信的普及。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催生了大量的非接触式服务,比如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视频面试等等,这些服务很多都需要用到实时音视频技术。高清低延时的实时音视频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对照一下直播的发展,16年被很多媒体成为“千播大战”,彼时的视频直播的火热程度远超现在的视频会议。经过几年的发展,大部分直播APP都下架或停更了,但是直播作为一种基础技术服务得到了普及。直播作为一个行业依然存在,但是直播服务却渗透到了教育培训、知识付费、电商、金融等各行各业,成为各行业数字化营销和服务的基础能力。

我认为视频会议和直播的发展基本一致。云视频会议的普及,将推动实时音视频技术渗透到各个细分行业。实时音视频技术将和行业应用场景相结合,形成场景化通信解决方案,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所以,实时音视频服务市场因为疫情的原因会获得快速发展。

从实时音视频的业务形态来看,主要包括一对一音频、一对一视频、多方音频、多方视频这四种基本的业务形态。基于这四种形态,企业可以演化出符合自身业务需求的各种应用场景。举个例子,出了交通事故之后,交警之前需要到现场定责,有了实时音视频技术之后,就可以在APP上通过多方视频的方式进行定责,而且还能将事故现场视频进行采集、上传、存储、归档。类似这样的场景在各个行业比比皆是。

场景化视频通信市场会被巨头垄断吗?不会。原因很多,客户需求复杂,对落地技术服务的要求更高,市场信息更加不对称等等。这是一个“重”模式,落地服务至关重要,并非砸钱砸广告就能垄断市场。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场景化视频通信提供了生存空间。疫情期间,蓝猫微会接到了不少的场景化视频通信需求,这些需求无一不具有很强的行业应用特征,需要集成实时音视频技术服务,而落地的实时音视频技术服务正是蓝猫微会的优势所在。

这是一场持久战,没人可以独占市场。

唯有在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坚持产品创新,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场景化服务,才能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36氪企服点评

商业智能(BI)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商业智能(BI)软件

限时免费的商业智能(BI)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