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京东数字科技战略投资部与JDDnews共同打造的“线上+线下”行业交流会“JDD分享会”在京东总部举行。超盟数据创始人&CEO李思贤应邀分享了零售便利店将取代大卖场成为新零售核心、数字化产品将为零售企业降本增效、创新企业处理数据本身就是在构筑壁垒和人工智能推动零售线上线下融合等观点看法。
新零售一直都是近几年的热词,很多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也落地于零售领域里,它们会给未来零售产业带来怎样的变革?
李思贤:目前在零售行业,大卖场销售业绩的下滑十分明显,按照这种趋势发展退出历史舞台终将是必然。10年以后,一站式的购物中心以及零售小业态(如便利店、社区生鲜)将会成为主流。其中,零售小业态因其深入消费人群、便利性强、成本低、区域化明显等特点,正处于明显上升期,市场规模不断增大。根据CCFA的数据推断,未来5年内将会有至少50万的连锁门店增长空间,但是国内与拓店速度相匹配的人才的空缺却是非常大的,同时培养人才所需的时间、成本也是巨大的,这就给数字化、AI人工智能提供了机会。目前大量第三方公司,停留在对便利店的货品、货柜、流程甚至天气等数据做分析和数据可视化产品来辅助企业做决策,但这些产品存在着落地困难、效果不明显、对人工依赖性强等不利特点,无法真正的解决企业业务问题、形成闭环。市场上急需可以快速落地,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并且能短期见效的数字化产品。
线下数据公司如何驱动企业的生产经营?
李思贤:通过对零售小业态的市场调研发现,限制连锁便利店快速拓张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供应链效率过低,跟不上成本增加的速度,所以如何用数字化手段优化零售小业态的供应链是企业降本增效急需解决的问题。从供应链环节来看存在店长每天要花2-3个小时做补货动作、不同店长的补货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店长忘记订货、核心单品的缺货等痛点。零售赋能可以订货、分发、汰换、排面四个场景入手,产品应具有操作简易、落地效率高、见效快、效果不断优化等特点。
线下场景多、细、杂,如何有效数据获取?在众多线下数字化公司中,又如何构筑壁垒?
李思贤:目前国内做数据对接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ERP系统之间打通,但中国的ERP种类繁多且多数难以兼容,数据打通无法实现;第二种是对接ERP企业的数据库、去读取各种数据库,快速复制,快速对接数据,每个企业的ERP系统和业务模式如何写进数据库,这需要通过大量机器学习完成。除了ERP系统还有CRM系统、WMS系统、支付系统等各种数据来源,线下数据来源众多,且数据存在大量噪点、污染源、污染点等特点。超盟数据通过监控、运营、算法调整、评估环节,对数据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这些数据本身就为公司构筑了壁垒。
线下数据公司想要在领域里建立自己的壁垒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技术优势,区别于其他公司的技术特点和应用方法,追求技术领域里的效率最大化和成本最低化;二是专业优势,将技术和业务精准匹配融合,强化落地性;三是数据优势,在领域里建立自己独有的全量数据库做基础;四是人才优势,团队发展要跟上市场快速节奏变化的步伐。
线下数据公司如何变现?
李思贤:流量变现、数据变现等词汇近期也是媒体和市场对新技术企业的关注点,变现的关键点是商业模式,各第三方数据公司也都在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超盟数据正在跑的商业模式就是做数据变现,将已经构建起的线下零售小业态数据库应用于AI人工智能产品中,提升企业供应链效率,按照效果付费。商业模式在于用AI提供创新服务,满足企业服务标准差异化运营,不盲目的跟从他人的商业模式,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要让变现模式适应业务,根据业务去调整、优化变现模式,打造出可以规模化复制的、属于超盟数据的独特商业模式。
零售线上、线下如何实现数字一体化?
李思贤:未来线上与线下公司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并处于不断的融合统一的过程中。融合体现出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个过程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线下的公司转变思维方式,融入到线上的生态环境中去,认识到线上流量、数据带来的经济价值,将线下门店孤岛用线上的方式连接起来;二是线上的公司转变思维方式,认识到线下实体门店客户体验感和缩短与客户距离的重要性;三是像盒马鲜生、便利蜂这样的线上线下界定模糊的新业态模式的产生,以自有的商业模式影响整个新零售产业的发展,促进线上线下融合。
线下公司要与线上共振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转型成为一家数据驱动的公司,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识别、洞察、精准触达万千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升级供应链,优化业务模式,将线上线下打通,这样才算是跟得上新零售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