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商业智能(BI) > 青岛宇科将“动感单车”VR化,VR+健身可能是比体验店更自然的下线模式 >

青岛宇科将“动感单车”VR化,VR+健身可能是比体验店更自然的下线模式

转载时间:2021.09.22(原文发布时间:2017.05.31)
75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75次

近期国外的一个小伙在VR当中减肥50磅的新闻,不知让多少比较宅的游戏爱好者心生向往。而VR单车公司VirZOOM也在去年年底获得了将近500万美元的投资。36氪抱着好奇心也采访了国内同类型的“VR+健身”创业公司青岛宇科,试着了解一下这究竟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青岛宇科的CEO田玉华向36氪介绍,同类型的海外公司针对C端用户,这个模式看起来很美,但无论从VR行业,还是VR+健身这条细分赛道来看,重度设备的客户方向还是以B端为主。所以他们自身也会认为今年的市场建设重点在B端,C端则要往后放。

当然,在这个具体的应用下,B端主要指的就是健身俱乐部。健身俱乐部会对VR产生兴趣,其最根本的驱动力还是线下流量,而VR体验能够使得一家店迅速摆脱行业内同质化的处境。青岛宇科目前开发了两款VR健身设备,包括一款单车和一款划船机。他们的产品计划在5月底6月初出货,第一批300-500台,全年预计5000-6000台。设备单价目前没有透露,对比健身房一般的跑步机设备定价约在8000-10000元。一般来讲,投资一个健身房的前期投入约在100-200万,运营者约以数万元的投入,初期尝试几部VR建设设备丰富空间,意愿相对较强。

而想在这块细分方向获得比较好的竞争力,需要相关公司具备很强的渠道能力和产品能力。渠道重要性显然直接影响销量。而健身俱乐部同样会注重产品能力则是由于这个模式不同于纯VR体验店,如果VR产品本身并不吸引用户,这类设备就会迅速面临闲置,而这种状况是与健身俱乐部希望以此来获得更多流量相违背的。但如果能做出体验较完整的产品,无论是从客户源还是消费意愿方面,VR健身房都是比纯线下体验店更符合人们消费习惯和日常需求的模式。当然其中的开发能力则包括了游戏内容的开发,以及健身设备适配游戏的改造。青岛宇科团队目前接近20人,软硬件开发部分的研发人员主要来自工业仿真以及三维交互相关行业。渠道合伙人则拥有20年以上的健身行业销售经验和销售网络资源。

VR健身公司国内出现的目前还比较少,国外则有同类产品。海外公司Holodia就与 HTC Vive 合作的一款VR健身器,该公司曾在2015年融到了一笔未知金额的天使投资。VirZOOM则也是一款单车设备,该公司曾在2016年12月获得了438万美元的融资。德国公司 Icaros GmbH 开发了一款 VR 健身器材,使用者可以在进行核心运动(常见的如平板支撑)时,体验潜水或飞翔的感觉。据介绍这款设备已经进入了全世界200多家健身房。

而这些竞品当中比较核心的问题包括:产品价格贵(普遍10000美元以上),内容体验不到位,以及C端产品路线有争议。青岛宇科方面,尽管并没有透露具体价格,但预计会定位在万元人民币左右,并不会超出健身俱乐部客户的心里预期。尽管这类产品本身更具想象力的方向确实是在C端,但目前在价格和体验暂时无法打动个人用户的前提下,依靠渠道资源的B端体验模式可能是更有效的思路。

青岛宇科曾获得青岛当地某企业100万元的种子轮融资。目前他们正在寻求500万元的天使投资。

36氪企服点评

商业智能(BI)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商业智能(BI)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