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商业智能(BI) > 不要等到30岁,才发现自己熬成了职场庸才 >

不要等到30岁,才发现自己熬成了职场庸才

转载时间:2021.09.27(原文发布时间:2018.03.06)
143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43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ID:crystal_words),作者:赵晓璃,职场作家、职业生涯咨询师,LinkedIn领英中国专栏作者,著有《怕麻烦才是你最大的障碍》、《请停止无效的努力》;36氪经授权转发。

曾几何时,类似于银行、电网这一类机构,是很多人口中的“职场保险箱”:在人们心中,一朝进入这样的机构,就等同于高收入、高福利,从此就能过上衣食无忧、幸福的生活。

抱持这种想法的不能算错,至少十多年前,去这些地方工作还是一份令人艳羡的差事。

然而时过境迁,稳定的行业早已不再是当初的模样。

“我工作快十年了,这才开始慌了神!”

对于在银行工作快十年的孙玲(化名)而言,她一直感慨自己“醒悟的太晚了”。 

孙玲毕业于一所三本高校的财会专业,在家人的帮助和安排下,毕业后的她进入了当地一家银行工作,刚开始那会儿本科学历的孙玲在比起周围中专生或高中生的职场同事中算是名“人才”,柜台工作没做多久,就被调到了银行业务核算岗,每天定时上下班,过着舒适安稳的生活。

没几年的功夫,银行大幅扩招,大量研究生以上高学历毕业生的涌入,使得孙玲的学历不再占优势,其中不乏很多名校的研究生,连最基层的柜员岗位动辄都是本科研究生学历。 

“幸亏我来的早。”孙玲不止一次地庆幸道:“要是按照后来的条件,我恐怕连银行的门都进不去。”

那个时候的孙玲一度对自己的单位及工作很满意,并感觉多少有点“高攀”的意味。 

真正让孙玲感到恐慌不安的,要数她修完产假回来上班的时候。 

等她重回工作岗位的时候,这才发现银行业务及岗位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具体表现有:对公业务日渐困难、互联网对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零售业务更是七零八落,等等。 

这些年,机构里最大的基础人群柜员纷纷面临转营销岗,而核算等辅助型岗位也因为业务的萎缩不得不缩减人员,而张玲产假结束后不得不面临着转营销岗位的局面。

张玲这才慌了神。

哪有什么高人一等,不过是讨生活的“流水线员工

从我经手的职业咨询案例来看,很多人对职业的认知还戴着“有色眼镜”:他们看重单位实力胜过一切,觉得这样的单位就像是“保险箱”,一朝进入终生无忧。

事实上,不论怎样形形色色的岗位,在我看来只有两类:流水线岗位&非流水线岗位。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曾经分享过能力全息图,一个人的能力由三部分构成:知识、能力、品质。

不要等到30岁,才发现自己熬成了职场庸才

1、知识:以专业、学历、证书为代表,反映一个人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

例如做财务必须懂得系统的财务知识、概念、思路与方法;想成为律师必须构建系统的法律知识体系;成为医生需要大量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病理学、解剖学等知识。

2、能力:有两类细分,一是专业技能,二是通用能力。 

能力指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专业技能是指具体的行业需要的特殊能力:例如财务专业人员要会做账、报税、懂得报表分析等;编程人员不仅要懂得编程所需要的语言,更要会实际编程;医生不仅要经过专业学习考取一系列证书,更要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等等。 

2)、通用能力则是从事任何工作都避免不了的能力,例如人际沟通、事务管理、时间管理、学习能力等。 

3、品质:指的是个人性格特质,反映的是个人在面对困难时常用的应对方式。

例如有人在面对困难时懂得整合身边资源,能够找到不同人的诉求点,并能号召他们朝一个目标奋进,这样的人具备一定的领导力;有人在面对艰难任务时喜欢自己钻研死磕不知疲倦,这样的人具有研发精神;有人愈挫愈勇,遇到他人否定更容易激起斗志,最终说服他人获得成就感,这样的人适合做销售,等等。

有些职场人对自己的工作有一股莫名的优越感,无非是被光鲜体面的建筑及办公环境所吸引,但关键问题在于:你在单位里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从事的是否是单位的核心业务,才是比环境本事更为重要的因素。 

例如,银行本质上是金融机构,它的核心业务无疑是金融,通常来说,银行内部分为分行部室和基层网点:只有部室才会涉及银行的金融工作,而网点做的只是银行流水线工作。

没错,“流水线工作”涵盖了很多看似光鲜亮丽的职业,衡量一份工作是否具有“流水线工作属性”,关键就看从事这份工作是否有助于提升你的专业技能,如果不能,本质上就是“流水线工作”:这种工作基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重复性高,不需要深度思考,做久了不仅不能提升专业技能,反而会荒废你的专业技能。

在现实中,太多的人穿着光鲜的衣服,每天穿梭于大大小小的写字楼,依然只是一名“流水线员工”:不同的是,他们的流水线工作是在写字楼完成的,写字楼装修的很漂亮,那不过是一个美丽的壳,工作性质还是流水线的那一套。

人生短暂,规划要趁早

在基层网点工作了近十年的孙玲之前意识到了危机,但没有意识到形势竟然如此严峻! 

如前文分析,财务专业毕业的孙玲在银行呆了近十年后,早已将专业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如果从专业的角度考虑,孙玲的职业出路似乎并不乐观。 

对于像孙玲这样三十出头的年纪,公司需要的都是过来就能直接用的人,你说你旁边的竞争者才二十四五,有两年左右的行业经验,公司凭什么要你不要TA呢? 

你有什么过人的本事吗? 

以上分析确实有些残酷,但现实远比文字描述的还要残酷。 

事实上,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试错期不宜太长,最好控制在两年以内,在这个阶段最好具备起码的分辨能力:你起码要知道哪些岗位对你的成长有利,哪些岗位对你的成长是一种扼杀。

一旦你犹豫不决继续麻木到三十岁,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要知道,二十四五岁的职场人可以被允许有走错路的时候,大不了一切重头再来,只要你的素质过硬,依然可以是一枚很好的“职场潜力股”;

但如果三十岁的你还在不断地尝试走错路,人们会认为你这辈子恐怕难以有什么发展了,因为和你差不多的同龄人职业领域及发展方向已经差不多定型,而你却依然还像个刚出茅庐的大学生一般,没有可圈可点的履历及经验。 

尽管很多鸡汤文鼓吹什么“大不了大器晚成”,但那样的人毕竟是少数,何况职场自有职场的规则与玩法。

人生无法重来,职场不是儿戏

每个人的生命短暂,如果你拿来无限期地试错,你的人生注定充满了沮丧、迷茫、失意,甚至一事无成。

如果看此文的你还不满三十岁,有这么几点建议或许还为时不晚: 

1、透过现象看本质。

所有的岗位只有两类,流水线与非流水线。 

衡量的核心在于,从事这份工作是否有利于提升你的专业技能?而不是福利有多好,单位多牛掰。 

请记住,你要做的是让自己变成“能人”,而不是离开优越环境毫无谋生能力的“庸人”。 

2、尽可能缩短试错期,最好不要超过三年。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你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如果你不打算走学术研究道路,尽可能在大学期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擅长的地方; 

这个事情是获得成就感的绝佳时期,不论是学习、考试还是社团活动,都有可能获得成就体验,这一点至关重要。 

2)、养成思考及定时总结的习惯。 

想要在工作中获得快速成长,要学会不断反思总结,看看自己需要提升哪些能力,并制定出学习及充电计划。 

3、警惕“流水线工作”,及时止损。 

如果一份工作削弱了你的专业技能,一定要果断决策,最好给自己设置一个期限,例如前文的孙玲如果当时给自己做过这样一拍:如果干满三年没有变化就坚决辞职,或许还有更多的可能性。

每个职场发展不如意的人,都希望自己能退回到二十出头的年纪,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重来一遍;而此时的你或许正值风华正茂的大好年华,希望这些遗憾及弯路不要在你的身上重演,毕竟谁的人生都只有这一回。 

以上。

感谢您的时间。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不要等到30岁,才发现自己熬成了职场庸才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商业智能(BI)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商业智能(BI)软件

限时免费的商业智能(BI)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