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作者Brian Ferrario 是一名营销经理,在本文介绍了跨屏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消费者在手机端和桌面端的活动界限正逐渐模糊。无论操作内容是什么,你实际用的是哪种设备已经越来越无关紧要。
拥有银行账户的智能手机用户中,一半以上使用手机银行。“黑色星期五”期间近60%的流量来自手机端,尽管这只占到线上交易量的三分之一。如今手机和桌面之间的转换已经可以无缝衔接,且成为我们数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几年前很难想象银行交易和购物之类的任务可以在手机上进行,而现在它们已经是占据手机端行为的大头。消费者用的是什么设备越来越不可捉摸。
对企业来说,精确化和规模化的跨设备框架具有非凡的价值。
从发邮件、做研究,到购物和社交,消费者在网络上的一切行为都以设备间的跨越为基础。我们期待着那些能发挥跨设备框架优势的工具和App出现。
设备变得无所谓,重点是使用设备的人。任何工具和App都一定要考虑到所有设备,这样才能提供更好的内容和服务。
因广告技术而生,但注定不止于此
数字广告领域最先意识到普及跨设备身份解决方案的重要性。他们建立了智能层面上的数据分析,从桌面、手机网页到手机app,甚至最近崛起的智能电视和智能手表。这些数据最初用来改善网络数字化营销,并推动了程序化广告市场的发展。
如今企业也加入进来,他们可以利用数据层面的资源开发新一代的工具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此类服务要满足全球每天1000亿的广告需求量,以及2-3万亿的线上交易量——从搜索查询和html请求,到登陆和下单。
跨设备也许是为广告技术应运而生的,但是它注定有更多含义。
以下是一些在广告技术之外跨设备身份框架可以适用的例子。
即使更换设备,内容也不被打断
想象一下,你登陆电脑,在Sears、Crate & Barrel、The Home Depot等电商网站上浏览产品页面,或者开始读一篇CNN、The New YorkTimes上的报道。
在你关掉电脑后,你可以拿起你的手机直接跳到产品目录的第八页,或者无缝衔接上你上次没看完的文章。
这和Apple的Handoff(连续互通)功能很像,但更加极致——它可以跨设备、跨操作系统,甚至在网页和App环境下都可以互相衔接。
网页上的电商推荐
如果你想买一件新T恤,在下单之前你可能会浏览好几个电商网站和App。
现在,当你在Macy、Bloomingdale和Nordstrom的电商网站之间流连,网站对于你是谁、你在找什么的认知是有限的,即使是匿名状态下。到每个新站点你都得点到T恤类别,然后挑选想要的尺码和颜色。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网站在你登陆的那一刻就知道你在找什么,甚至不需要登陆,这是多么轻松顺滑的体验。
诈骗侦测和身份管理
如今,从在线退房到网银登陆,网站都可以用验证码和两步验证来确认用户的身份。
如果美国银行、大通银行、花旗银行,或Visa、 MasterCard等信用卡公司知道你拥有什么设备、你和你的设备定位在哪里,这些网站便可以阻止其他人或bot用未知的设备在新地点登录,并且区分bot设备和真正的设备。
这可能不算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但却是多层次的诈骗侦测项目的一部分。
以消费者为重心的各种服务,从电商和网银到客户关系管理(CRM)和商务智能(BI)平台,都可以通过跨设备技术改善体验。
就像90年代推动企业发展的web浏览器,和近十年来推动商业发展的移动端一样,下一个十年将由跨设备智能技术激发独特的消费者和企业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