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之前知道Keyfare在做优化机票预订流程的事,在采访的开始,我问团队:你们是要做中航信的替代品吗?这可吓坏了三个团队成员,连忙否认。
这是一个加在中航信GDS系统下游的,能够以更高效的方式完成国际机票搜索业务的云端工具,面向OTA、旅行社、偏向下游的机票代理商。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现在的机票预订流程。国际机票的价格是由于航班方案和供应商政策的两种因素决定的,前者可能包括恰当的航线、航司、舱位政策和运价类型等,后者可能包括供应商(主要是具有国际机票代理资质的供应商和分销商)的折扣政策或者优惠政策等。在这两类几十种可变因素叠加之后,最终的价格就变得不那么可预测了。
以上海至纽约机票为例,有3家航空公司直飞、46个转机点,有联运价的组合有超过200种,每个航班有若干条航线和超过20个不同售价的舱位政策(例如L、Y、Q等),每个舱位还有2-6种不同的运价规则,合计起来做个数学题,共有16万种不同选项。
所以预订机票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现在主要靠下面这两种方式完成:
简而言之,在获取最优航班方案时候,代理商的方式是“人工经验”+“全部实时数据”,但这无法穷尽所有可能,且需要代理商操作人员接受长时间的培训(比如记下所有机场代码),使用一套专业的类似于DOS的系统完成搜索;效率很低,平均一天一人只能完成15个订单。而OTA的方式是“系统算法”+“缓存数据”,但这种基于过去经验得出的最优选择不能保证现在这种方案仍是最优选择。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不能用“全部实时数据”+“系统算法”的组合呢?对于代理商而言,技术水平达不到,而对于OTA来说,系统算法可以穷尽每种算法可能,但每套算法都到GDS去跑一圈,时间会非常长,且GDS按照数据流量收费,跑一圈下来成本太高(查询了机票价格可不一定要买哦)。
所以Keyfare做了一套机票价格逻辑库,使用系统算法在这套逻辑库中跑数据,根据逻辑中的关键节点从GDS中获取数据,然后得出若干最优方案,然后去对接供应商寻求政策,最终得出若干最优选择(例如价格最低、飞行时间最短、执飞航司高档与否等)。
所以Keyfare的核心竞争力是这套运价逻辑库。他们团队告诉36氪,依靠团队成员在行业内的经验,他们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将各家航空公司的运价规则慢慢收集过来,一一梳理,在大量运价关系之中找到了一些共性,并最终发现了一些逻辑。当然这中间也涉及一些技术开发的工作,因为国际机票业务中存在着大量非结构性数据,在整合和数据挖掘上有难度。当用户提出机票需求的时候,这个需求会被输入逻辑库,系统会自动会到GDS中去确认一些关键数据,即可确认整个机票需求的搜索结果。这是Keyfare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完全不怕模式被抄袭,因为他们自信这套运价逻辑短期内很难有人梳理出来。
而且他们也认为,通过这套逻辑库的运算得出的结果也一定可以是最优的。
所以,这是一个叠加在中航信GDS下游的工具,主要面向二级机票代理商、小型OTA、旅行社等。这套系统可以帮助代理商用简单的方式确认最优方案——他们以前大多是靠资深操作人员通过上述DOS系统(E-Term)来确认最优方案,还能够优化OTA平台的搜索结果。
Keyfare认为,之前几年国内兴起的B2B平台目前也存在发展瓶颈,例如利润水平低、交易量天花板不高等,Keyfare并不担心来自他们的竞争。这些平台主要分为两类:
目前Keyfare仍然只有三个人的核心团队。吴永隽技术出身,曾做过BS模式的工作流,2009年还做过打车软件“51招车”。陈蕴骏是机票业务出身,最后做到上海大众航空服务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万旋是投资行业出身。
目前整个平台开放给了种子用户试用,Keyfare也邀请这些种子用户提供反馈。万旋说,这些种子用户指出了一些系统bug,以及一现存体系下的问题。
Keyfare希望把这个工具完全免费的提供给上述玩家,至于盈利模式,还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