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都会在互联网上消费内容,看到好的内容,大家应该都会想把它存下来,放在属于自己的一个空间里面去。互联网上的优质内容太多,我们不可能拿个笔记本去一点一点的记。有些人会保存书签,有些人会保存网页,有些人会用Evernote这类工具保存下来。这个需求绝对是有的,可是为什么至今还没有一个服务,把内容消费和内容保存很好的结合起来?
这就是我的‘个人知识仓库’服务所要做的。
这个服务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知识流水线’,第二个部分是‘知识仓库’。###知识流水线
所谓‘知识流水线’,用户在这个部分消费内容。那么内容来自于哪里?我分三类:RSS、来自朋友的内容、任何网页。为了降低成本(同时也能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降低用户的迁移成本),这一部分我都用现成的服务:RSS我用Google Reader;来自朋友的内容是Twitter、Facebook;另外就是这些服务覆盖之外的任何网页,我用Instapaper添加。Google Reader 的任务就是去抓我喜欢的博客的内容;Twitter、Facebook的内容由我朋友贡献;而如果我在上班时间看到一个很好的长文没有时间看,只要点击一下浏览器上的Instapaper插件,这个内容就来到了我的Instapaper帐号,再来到我的流水线上。
‘知识流水线’ 有Web版,也有手机应用程序,他们从我授权的服务中获取内容,以时间的顺序显示在首页。我可以在这里直接预览查看这些内容(参考Instapaper),如果觉得文章有价值,我可以直接打钩,添加到我的知识仓库。这个过程中,服务会自动为我的文章进行分类、打标签。如果我看完了这些内容,不是很有价值,直接打叉,这篇文章就从我的流水线上下线了,更不会到我的仓库中去。
###知识仓库
所谓‘知识仓库’,看名字就知道它是干嘛的了。到这里的文章都是我觉得今后还会有价值的,这些文章都已经被自动分类,也被打上了标签。我可以在这里搜索文章、搜索tag,还可以像Google 时光隧道那样查看某个tag在哪年被我记录的最多。如果你想的够远,这个仓库完全可以拿来做数据挖掘。仓库做成什么样?要具备什么功能?我想这些大家都能会有很好的构思,不在此多讲了。
下面就是我画的服务的大体构成图。
点击
这里,查看大图。
###总结
这个服务的构架已经解决了Google Reader的内容不能满足我们平时需求的问题。不过如果流水线和仓库两部分做的不好,那就没有意义了。至于‘内容消费’最重要的是要有体验极佳的手机客户端,能让用户随时随刻都能处理这些内容;而‘知识仓库’则更为重要,可以说这是这个服务的最核心部分,用户肯定想要一个体验极佳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另外,对其中内容进行分析、挖掘,或许会创造很多的价值。
更新:有人说这个在国内做不了,没有Twitter、没有Facebook,只有一堆没有开放的山寨版。我想反驳一下,为什么国内的互联网创业者总是想着国内市场?全球市场不更大吗?我为什么不去做一个英文版给全球用户用?偏偏要去想怎么用新浪微博、人人来做个国内的?
编者按:创意锦囊系列文章是36氪的一个专栏,我们将在这里和你分享我们曾经想到的创业idea。关于本专栏的目标、宗旨请到这里查看。如有建议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