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味财经”(ID:uvfinance),作者:邹雅媚,36氪经授权发布。
张勇执掌的“海底捞系”再添千亿市值上市公司。
7月13日,颐海国际市值突破1000亿港元,一度冲上1100亿。7月内,颐海国际股价累涨近30%,自今年3月19日上涨至今累涨157%。
加上市值曾一度和小米比肩、站上2000亿港元高位的海底捞,张勇成为第一个拥有两家千亿市值公司的餐饮企业家。
颐海国际前身为海底捞的底料供应公司,2013年注册成立,2016年上市,2020年破千亿大关。
作为一家主打火锅底料市场的复合调味料生产商,目前已碾压火锅底料的“老戏骨”天味食品(2007年成立,2019年A股上市),成为“海天”之下的中国第二大复合调味料生产商。
早在2005年,伴随着海底捞门店数量的增加,为了解决火锅底料标准化、提升上游效益的问题,张勇在成都成立一家专门给海底捞生产底料的分公司,随着产能扩大,这家公司开始向第三方供货。
操练8年后,颐海国际正式成立,成为海底捞集团的独家火锅底料供应商。
千亿的颐海,并不是一开始就受资本待见,上市初期股价只有3元左右(高峰107元)。
在很长一段时间,颐海国际都被视为海底捞的跑腿小弟,而关联交易超过50%,也让资本市场警惕。
“海底捞的利润调节器”,在当时广为流传。
但价值不会总被埋没,虽然颐海与海底捞的关联交易始终占据颐海营收的半壁江山,但资本市场对颐海却越来越看重。
一方面颐海的营收状况喜人,且关联交易比重不断下降,2018年向关联方海底捞销售收入占比降到43.9%,2019年下降至38.9%。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认可了颐海国际的商业模式。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颐海国际作为复合调料生产商属于食品企业,2B、2C都可以,只需要建工厂、发展营销商、开渠道铺货物就行;而海底捞属于餐饮企业,需要租赁场地、培训服务员、运营管理……
综合来看,食品企业在租金人力、管理运营、加工生产等成本上天然低于餐企,并且食品盘本身就大于餐饮盘,也更容易触达到用户。
像C端产品,仅自热火锅,2018年销售额为4.5亿,2019年为10亿,增长率超122.3%。
目前,海底捞净利润率不足10%,颐海国际2019年的净利润率还保持在16.77%的高位。
颐海只是“捞系帝国”的一颗明珠,帝国内更是群星闪耀。
在过去数年间,张勇将围绕着海底捞餐饮经营的相关职能部门,拆分出7大板块(加上海底捞其实是8个)每个板块下面又有无数个小的关联公司:
颐海国际:复合调料生产商
蜀海:食材供应链
微海咨询:人力资源、运营咨询
海海科技:游戏运营、营销服务
蜀韵东方:门店装修
红火台:软件管理系统
海鸿达:外卖
颐海国际股权架构图
其中,颐海和蜀海是最为重要的2个板块。
蜀海(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1年6月,是海底捞对食材供应链最重要的布局。2018年,蜀海交易额约50亿元。
目前蜀海已经服务过超1000个品牌;在全国拥有22个冷链及仓配中心,单个服务半径可达300公里;拥有米面粮油、蔬果生鲜等十大类餐饮相关商品供应,SKU超过5000。
海底捞去年修改了与子公司蜀韵东方(装修)的年度交易上限,将2019年度上限由1.45亿人民币上修至14亿元,2020年度上限由1.97亿元上修至36.5亿元。
微海咨询前身是海底捞人力资源部门,2015年拆分独立,2016年面向社会,曾先后为西贝、一味一诚、小王府等餐企提供招聘服务。
海底捞系内部拥有错综复杂的资本关系:
有味财经据公开资料整理
颐海国际的第一二大股东分别是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舒萍夫妇(35.59%)和施永宏、李海燕夫妇(16.94%);
蜀海供应链是静远投资的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而静远投资是颐海国际董事长苟轶群,苟还是蜀海供应链公司董事长(苟佚群1999年加入海底捞,高管占股仅次于杨利娟)。
红火台的投资方是上海海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人是苟佚群,而张勇通过关联公司控股上海海悦,拥有红火台的控制权。
扎鲁特旗海底捞(供应羔羊肉)是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百分百控股的子公司,四川海底捞股份有限公司正是施永宏夫妇、张勇夫妇控制的,而扎鲁特旗的法人是施永宏的妻子李海燕。
海海科技的CEO是原海底捞CIO施琦,法人是苟佚群。
……
这些错综复杂的资本关系看得人眼花缭乱,但有一条主线始终清晰,那就是捞系公司的控股权仍牢牢掌握在张勇及海底捞主要创始股东手里。业内人士估算,目前,张勇夫妇的个人资产已高达2000亿。
独立公司与海底捞不仅是单纯的合作关系,更是资源共享,颐海国际在成都有一处9000多平方米的仓库和生产设施,属于海底捞。2013年仓储服务费费用为0,2014年为70万元,2015年则增为280万元。
海底捞还会帮旗下公司代垫资金。2014年度、2015年度,海底捞为颐海国际代垫了千万元资金。
厉害的人通常具备两个特质:看得远和下手快。张勇能够提前看到供应链的价值确实很厉害,但将海底捞业务拆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张勇信奉,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然丢了碎了就一个不剩了。
海底捞帝国里还存在一种内部人做的外部公司,例如优鼎优:
优鼎优则成立于2012年,由苟轶群、杨利娟(海底捞总经理)、袁华强(海底捞董事)共同以货币方式出资设立,持股比例均在30%左右。
在往后数年,通过增资、股权转让等操作,数次变换实际控股人,从施永宏夫妇到张勇亲哥哥张硕轶,最后真实控制权还是在张勇夫妇手中。
2019年3月26日,海底捞宣布2.04亿全资收购盈利能力极弱的优鼎优餐饮股权,钱在海底捞王国里不断腾挪,但是创始人的钱袋却没有变轻。
天眼查数据显示,张勇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公司已有47家之多,千言万语一句话,公司再多都是张勇和他的朋友们的。
来源:容纳咨询
7月7日,海底捞发布盈利预警,宣布收入下降20%,亏损9-10亿,这是海底捞上市以来第一次录得亏损,但资本市场表现很平静,海底捞的股价今年累计上涨12.43%,与大快活、大家乐超过10%的跌幅比起来,简直冰火两重天。
根本来说,海底捞已不单纯是一家餐饮企业,而是餐饮业加制造业,完备的供应链条让它具备孵化餐饮新品牌、新品类所需要的几乎一切基础设施。
海底捞在2019年明显加快了新品牌建设,先后收购了U鼎冒菜、汉舍中国菜、Hao Noodle,并通过内部赛马制孵化了接近10个快餐品牌。
海底捞在2019年的财报上也表示,未来会继续保持门店数目的增加并且会寻求收购优质餐饮项目。
2020年以来,海底捞孵化的十八汆、佰麸私房面、捞派有面儿先后浮出水面,海底捞期望在火锅市场之外,寻求更大的规模,让海底捞的势能和供应链更上一层楼。
经历了品类扩张、差异化经营扩张的海底捞,正在由品牌扩张时代过渡到模型扩张、供应扩张。
餐饮业几年前还有专注和多元的讨论。但目前来看,关键还是要看母体身量、对品类的熟悉程度以及模型机制。如果你是航母,那自然就可以有一堆舰载机;如果只是个小舢板,那就只能望洋兴叹,或嘲笑别人不专注泥瓦匠是看不懂包工头的世界的。
海底捞以餐饮起家,现在已经成长为一艘集餐饮、制造、资本于一身的航母,全副武装来应对未来的行业变化。
统筹丨刘晓红
编辑丨雅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