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客户关系管理(CRM) > 远望资本田鸿飞:区块链癫狂的背后是互联网缺乏创新的焦虑 >

远望资本田鸿飞:区块链癫狂的背后是互联网缺乏创新的焦虑

转载时间:2021.10.05(原文发布时间:2018.03.08)
267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67次

在VC历史上,从没有任何一个话题像区块链这般充满争议。来自各行各业不同背景不同阶层的人,聚集在不同的微信群和Telegram群里面,彻夜无眠的讨论技术和哲学思想。一下子多了很多加密技术爱好者,多了很多货币金融学家,多了很多区块链的信仰者,BFT、PBFT、POW、POS、DPOS、Sybil Attack……多了很多陌生的单词。 

不同于刚刚热闹过的深度学习需要极强的统计和代码知识,区块链融合了很多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理念,所以大多数喜欢动脑子的人都可以参与。对区块链的拥护者,区块链就像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去中心化下的陌生互信、平等、按价值贡献所得……这样的理想世界令大家无眠神往。

远望资本田鸿飞:区块链癫狂的背后是互联网缺乏创新的焦虑

反区块链的阵营主要攻击代币经济的泡沫,甚至充满欺诈。因为至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区块链项目大规模商业化。作为区块链最成功的两个项目,比特币的商业价值仍然体现在充满争议的数字资产;以太坊智能合约的主要商业价值仅仅体现在了促进ICO泡沫。 

无论在不眠的区块链讨论群中的争论,还是区块链和反区块链之间的论战,有着不同信仰和不同专业语言的激辩双方,都很难进行任何有意义的讨论。这正如产生于哈耶克和凯恩斯,至今仍然持续的市场经济之争。因为争论多久都注定不会有任何结果。 

不如,歇一歇,大家低头做事情时至少看看比特币的源代码,或者考虑一下,为什么产生于2008年的区块链技术忽然变得如此红火? 

我认为,区块链如此疯狂的背后,很可能代表了互联网技术创新的匮乏,互联网时代的结束,以及创业者和VC机构的集体焦虑。 

1、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匮乏 

互联网产生于90年代末,泡沫于2000年,成熟于2006年,经过了以Yahoo为代表的web1.0和以Facebook和Google为代表的web2.0,迎来2008年开始的移动互联网高潮。据我判断,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机会已经于2015年结束,最近的一个移动互联网独角兽是2014年成立的ofo,最后一个PC独角兽知乎产生于2011年。 

PC出货量早已连年下滑,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17年也首次出现下降,流量红利的消失,预示着互联网在商业价值方面已难以突破。用户增长放缓的压迫,更让亚马逊、阿里、腾讯等巨头开始放下身姿,向线下拓展。而线下模式那么重,挣钱又哪有那般容易。 

互联网下半场更深刻的变革,只有寄托于企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入产业链,对企业生产、管理流程升级改造。但从网络效应的角度,显然不会再出现2C互联网那样的高潮。

远望资本田鸿飞:区块链癫狂的背后是互联网缺乏创新的焦虑

2、VC们和创业者的集体焦虑

对雄心壮志的投资机构和创业者来说,历经2010年后移动互联网、O2O、消费升级、视频直播、P2P、共享经济、人工智能……一个个高潮迭起后,只有潮水退却,才能看到谁被拍在了沙滩上: 

  • 大家期望很高的VR证明了是一场小春梦,已经被创业者和VC迅速的忘记;

  • 深度学习掀起的热潮很快走到了深度学习能力的边际;

  • 教育和消费升级短期内不会有很大的提升;

  • 普遍看好的物联网,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但改变企业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智能家居带给消费者的体验提升一直不疼不痒;

  • 不同于美国高度发达的企业软件市场,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和企业管理制度不成熟,中国的企业软件市场长期畸形发展,因此,互联网在企业端的应用在中国市场还有很大潜力。不过企业软件是一个缓慢发展的市场,投资需要耐心和行业知识,这个领域的投资人才长期在中国缺失。 

从VC投资周期的角度,5~8年是完整的一轮。从2011年和2012年移动互联网进入蓝海算起,许多基金在移动互联网这波大潮后,已迎来了退出期。回头来看,真正走出的独角兽并不多,挣钱的基金当然是少数。 

因此,无论中国的VC还是美国的VC,都产生了迷茫和焦虑。当然也包括那些打拼多年,一路追逐风口,却仍无出头之日的创业者。

远望资本田鸿飞:区块链癫狂的背后是互联网缺乏创新的焦虑

3、互联网的初心已面目全非

相比技术创新的匮乏和VC们的集体焦虑,引发社会焦虑的是,互联网的发展早已背离了本来的初心。

最早的互联网诞生于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和大学,然后很多极客免费贡献了早期互联网绝大多数的流行开源软件。可以说,整个互联网都是建立在开源软件基础上的。

起源和技术本质是去中心化,所以互联网才如此的强壮,成为了一个自由、公平、免费开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分享信息、获取知识,实现超越地理和文化壁垒的合作。

然而现实世界中,多数情况下,中心处理信息的效率一定远远高于去中心化的方式。在VC大量资金的支持下,一些聪明的创业者开始在互联网的应用层占据信息入口和建立中介平台,诞生了像谷歌、雅虎这样中心化公司,利用广告模式和信息中介赚钱。

至今为止,互联网的盈利模型仍然大体上分为广告模式和中介模式。互联网经济模型的核心,由此也变成了追求网络效应、平台效应,建立壁垒,形成垄断,追求超额利润。

经过20年的发展,无疑这个模型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在中国形成了BAT,在美国形成了FAANG的垄断核心。也就是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今天的互联网都出现了垄断巨头地位坚不可摧的局面。即便创业者有所创新,却面临着被垄断者碾压的困境。

曾经开放、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在人类逐利下最终走向了中心化的高度集权和控制。资源集中化导致了结构臃肿,过度营销,信息冗余,信息严重不平等。大平台对个人数据的采集和利用,更与互联网早期的精神背道而驰。这些引发了更大的社会焦虑。

远望资本田鸿飞:区块链癫狂的背后是互联网缺乏创新的焦虑

4、Token Economy带来的颠覆

能够打败巨头歌利亚的只能是化整为零的去中心化。在互联网走向臃肿、垄断的今天,区块链其实是要通过一种创新的底层架构形式,重塑互联网曾经追求的自由、开放、去中心化的精神。

正如刚才所说,开源软件成就了互联网。然而长期以来,开源软件缺乏商业模式,主要靠用户小额捐赠或者为企业做服务。

缺乏合理分配机制,没有正向激励,开源软件企业慢慢被Google、Apple这些垄断者挤到了互联网经济体的边缘,主要靠创造者的奉献和使用者的热情来维持。

伴随区块链,Token Economy的产生却再次把开放协议唤醒,这将彻底改变开源软件。

如果开源软件的创作人根据软件的场景设计了token机制,在早期没有用户或者很少用户的时候寂寞的建造社区,获取token,随着用户的增加,社区的价值在提升,促进token的增值,这样就会回馈早期的创作人和社区的参与人。

可以想象,Token Economy会改变软件开发产业的游戏规则,凭借清晰的利益分配机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创作人和企业会改到区块链的底层架构上去开发产品,这将打破互联网世界中Apple应用商店垄断的模式。

去中心化组织同样需要去中心的金融服务模式,Token Economy的产生同样会颠覆原有VC的运作方式。

Ronald Coase的边际成本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会产生公司。信息社会中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边际成本,在将地球拉平的同时也拉平了企业,在共识算法的演进和Token Economy的机制下,最后形成了去中心化的企业形式。

去中心化企业的产生进而会产生新的企业融资形式。一个去中心化的企业不可能会有传统企业的股权概念;没有了股权,肯定就没有了VC投资。

比如:一个硬盘共享的ICO项目。如果用户看好这个产品,未来需要使用这个产品,那么可以购买token,支持开发者开发,从这个角度来看,像产品众筹;如果作为VC,想投资这个团队,因为这个团队的价值主要在于token,那么VC不如直接购买token,而不是投资股权。这也省去了那中间无休无止、讨价还价的谈判。也不再需要FA中间商挣佣金。

股权的创新让不参与公司创造的外部投资人和用户享受公司增长的福利,Token Economy的产生将会进一步拉近用户和企业真实价值的距离。

在全球市场,Token Economy下的ICO正在严重威胁IPO。因为对于创业者,这种融资是开放的、分布式的,并且打破地理上的壁垒,面向全球更广范围的投资者募资。而且从代币售出的那一刻起,就在不眠不休的全球市场有了定价和交易流通性,这是所有创业者梦寐以求的画面。

综上所述,可以说,Token Economy打破了互联网经济长期以来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商业模式,用户真正为使用的资源付费,这将引发很多行业巨变。

关于作者:田鸿飞,远望资本创始合伙人。融合码农圈、网圈、链圈、VC圈、金融圈、币圈的六圈人才:1996年触网,程序员;2002年MIT学金融;2005年Oracle做安全;2012年接触链圈和币圈;2015年入VC圈。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远望资本田鸿飞:区块链癫狂的背后是互联网缺乏创新的焦虑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客户关系管理(CRM)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

限时免费的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