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客户关系管理(CRM) > 产融结合,让资本驱动高新企业快跑 >

产融结合,让资本驱动高新企业快跑

转载时间:2021.10.05(原文发布时间:2019.08.13)
236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36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界面重庆,记者:刘金阳 曹钰,36氪经授权发布。

实体经济是肌体,金融服务是血脉。要让高新企业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并不断成长,成为区域甚至行业的引领者,离不开具有孵化性与助力性的资本加持。

高新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阵地,更是金融机构聚集度的区域,是探索金融资本与高新技术产业互相促进、融合的试验场。

今年,重庆高新区的升级步伐迈开,要加大创新支持力度,聚集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着力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氛围,为中小企业、年轻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为高技术企业成长建立加速机制。

金融,将是推动高新区创新资源聚集的重要力量。

高新企业成长需资本环境

升级版的高新区,目标是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创新驱动新引擎,不仅是大型企业聚集的区域,更是高新企业孵化、成长的摇篮。

“创新型企业在早期,大部分没有盈利能力,眼巴巴等着资本输血。” 腾讯双创社区(重庆)总经理助理王拓域向界面重庆表示,北京、深圳等创新型企业扎堆的城市,有共同的明显特征:资本扎堆、为创新创业鼓与呼的媒体扎堆。

“在这样的大环境里,资本看得见创新,创新创业团队有大概率机会找得到资本。”王拓域表示,重庆高新区应该帮助创新创业正建立良好的融资氛围。

“重庆需要更多具有投资价值的创新型企业,尤其是在新兴领域。我们公司有超过一半的投资标的在北上广深”。重庆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副会长、盈科投资董事长于光大向界面重庆表示,重庆这两年创新生态做得不错,也引进了一批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等优质企业,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但整体科技基础和创新能力,与一线城市相比还是存在一些差距,具备投资价值的企业数量也比东部发达的省市要少。如果重庆新兴产业能够再成熟些,投资机构对重庆本土企业的投入力度还会更大。

于光大还介绍说,在培育壮大重庆新兴产业的同时,重庆也在积极发展股权投资行业。2012年之前重庆的股权投资机构很少,大约只有20-30家。2014年之后,重庆股权投资基金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重庆取得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的股权投资类公司超过200家,认缴基金规模近2000亿。随着重庆本地投资机构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重庆优秀股权投资机构在全国的占比也会大幅提升。

为创新“买单” 高新区的资本试水之路

在重庆产业引导基金董事长杨文利看来,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是发展转型的战略选择,而高效的资本对接是新技术研发和转换的必要支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作为投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升级“前夜”,重庆高新区已多维度探索,寻求高新企业的融资解决之道。2018年,渝新券新增“上市挂牌服务券”,申领范围覆盖重庆高新区和九龙坡全区,政策红利不断扩大,截至去年底,已累计发放渝新券面值近1.6亿元,惠及企业超1000家次。

“渝新券”由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发行,企业领取后凭券向科技创新服务机构购买专利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研发设计、科技金融、分析测试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服务完成后由重庆高新区向持券服务机构或企业兑付相应费用。

此举成功实现变财政“后补助”为“前担保”,促进第三方资源更好地为企业创新服务,有效提升重庆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今年申领对象为工商、税务注册在重庆高新区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

作为全市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的首批试点区域,重庆高新区目前还探索建立起了轻资产债权融资模式:建立科技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知识价值信用评价模型;系统自动生成知识价值授信额度;企业依据额度提出贷款申请;合作银行开展贷款调查;风险管理机构出具承诺函;银行放款并联合风险管理机构、高新区对企业开展贷后管理。

此外,在重庆市层面,由重庆市经信委与多个市级部门和单位共同打造的公益性网络融资服务平台“渝企金服”,旨在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各种类型的企业均可在平台上获得“一站式”融资服务。

“渝企金服”的开创意义在于,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打破融资信息的“孤岛”,推动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密切互动和征信、知识产权、电力等多维度数据共享联通,构建集银行信贷、票据融资、挂牌上市等于一体的“一站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产融结合 高新区要做好四件事

升级后的高新区,产业结构更复杂,企业主体更繁多,这也意味着资本、政府等各种机构的评估更为复杂。

于光大表示,造成创新型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是信息的不对称,很多创新型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通常又存在经营数据不透明,财务流程不规范,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督体系等问题。银行等金融部门无法判断其真实的经营水平和未来的偿债能力,如果没有强担保,银行对中小微企业主动贷款的意愿不强。

其次是管理成本高,中小微企业贷款的金额要远低于大企业,但管理成本差不多和大企业是一样的,这也是造成银行等金融机构意愿不强的另一个原因。

“新的问题,一定要用新的思路、新的模式、新的技术来解决。”于光大表示,要利用好金融科技,让企业的经营行为包括财务、税收、供应链管理等都能做到透明。然后,通过大数据、AI等科技手段进行智能分析,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和评估效率问题。

于光大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大引导和推动中小微企业上云力度,通过企业经营行为数字化,来提高中小微企业的规范化程度,解决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可以探讨在中小微企业上云方面增加专项补贴,减少企业的IT建设费用开支,增强企业数据上云的积极性。一旦企业数据打开了,信息逐步透明,银行和投资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的顾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傅强向界面重庆表示,财政讲公平,金融讲效率。对产融结合的支持,是一个金融服务逐步提升完善转型的过程,不能太快。避免“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情况发生。

在傅强看来,高新区要做好产融结合,需要做好几件事。

第一件事,是要解决评估难的问题。“科技金融、专利贷款等融资方式,是高新企业融资的渠道之一,但核心问题在于,企业的价值评估,始终需要由市场来检验。”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傅强向界面重庆表示,技术、市场和政府在实践中,往往很难统一。

第二件事,是要构建起风险投资的氛围。傅强表示,在重庆落地的有数百家私募基金,并不缺钱,关键是他们都想找到万无一失的项目,想靠钱生钱,不愿意投到产业一线去。

在傅强看来,产融结合在美国、德国等已经探索出成熟经验,其本质归纳起来就是“风险投资”模式:整个金融体系,建立起了风险投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要建立起这种氛围,政府可以多多引导这些资本,更多的辨识项目、认识项目、传导风险文化;同时,将现在靠政府来主导、效率较低的投资模式转换过来,政府只扮演引导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的角色,逐步建立真正的民间资本为主导的风险投资机制。

第三件事,可以参照德国的经验,引导建立起风险投资的兜底制度:政府寻找风险投资资本,产融结合过程中,把握准确支持的机会和关键节点,补贴那些走产融结合道路的投资家、生产者、企业家。

第四件事,要做好引入工作。包括引项目和引资本。利用好重庆的开放高地资源,真正引入一些有成长性的项目,引入有丰富风投经验的资本,形成涵盖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在内的股权投资服务体系。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产融结合,让资本驱动高新企业快跑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客户关系管理(CRM)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