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蚂蚁金服联合六大共享单车推出支付宝“扫码骑车”和9.9元的骑行月卡之后,蚂蚁金服收割线下流量的意图愈发明显。
相比线上流量来说,这是一个更广袤的区域,也正在成为巨头必争的战场。腾讯已经大手笔投资了看似扯淡的共享充电宝生意。那么,在单车生意之外,阿里系的公司会如何行动?
这一次,蚂蚁金服希望通过口碑去加强线下零售信息化,来更好地管理线下流量。蚂蚁金服旗下的口碑在5月18日发布了一个面向线下零售行业的解决方案,从线下扫码到展示店铺与商品,再到支付与数据沉淀,帮助线下零售商家与品牌商能做到更加精准的营销,甚至通过对消费者更加全面的洞察,帮助商家优化货品陈列,灵动配置与优化供应链。
“如果不做出改变,现在的线下零售面临的可能不是生意问题,而是生存问题。”口碑公司业务部总经理陈盛试图敲打线下零售的老板,希望引起他们对信息化和精准营销的重视。
陈盛说,线下零售在应对线上电商的冲击时,应对思路出现了偏差。这包括:只重视线上的引流,而忽略了对线下门店流量的精细化运营;花大价钱自建电商平台,却忽略了联合与开放;一直缺乏对消费者的全面洞察等。
“以识别与洞察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来指导商品的运营与供应链的优化,才是线下零售提升效率的关键。”陈盛表示,口碑在流量运营、精准营销、人货洞察与供给配置等四个层面整合与重组线下链路,让“人-货-场”更加高效运转。
一个口碑码,管理庞大线下流量
目前,整个零售行业,90%的交易仍然在线下。线下的流量远远高于线上。但是,线下流量的价值被严重低估。尽管很多零售商有着庞大的线下客流,但是他们没有办法很好的识别与运营这些线下流量。因为他们不知道消费者是谁,他有什么购物偏好。这样就导致了很多低效的促销,靠全场打折来引流,成本非常高,商家经常做无谓的割肉。
口碑则提出了一个设想,那就是用一个二维码,帮助零售商使线下客流变得可识别、可洞察与可运营。
这是如何做到的?口碑快消零售行业运营总监周天牧对36氪介绍,口碑码是一个把线下客流带到商家店铺的入口。消费者扫码后,就可以在商家店铺看到商品优惠、商家动态、会员与集点等信息。
对于商家而言,用户扫码后,就能快速识别这个用户,然后根据其特征,迅速匹配出“千人千面”的营销资源,比如新人券、满减券或者单品券,以此进行精准营销,提升销量。
效果初现,5月初,新华都通过口碑平台在门店做了扫码活动,第一天就带动销售额增长35%。6天内,借助爆款单品的引流,整体活动商品的销量超出日常3倍。活动单品整体核销率 达到36%,其中最受欢迎的面巾纸,核销率达到72%。
当线下的客流能够被识别与运营,并与商品信息做关联的时候,零售商与品牌商的玩法就更多了。
据周天牧介绍,口碑后台会开放超过500种用户标签,帮助商家来识别消费者的喜好,调整商品展示顺序,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商品券。“比如,有孩子的妈妈扫码进到店铺看到的是奶粉或尿布等商品,而单身白领男生也许看到的是零食、啤酒这类商品。“
随着消费者与商品数据的逐步积累与丰富,后续零售商还可以用来指导和优化供应链的管理。周天牧表示,“如同电商平台根据销售预测来调整备货与进货策略一样,有了更加全面数据的线下零售商,也能做到更加精细化的进销存管理。”
作为通路的口碑,引入专业开发者提供运营工具
从CRM、营销到商品信息与供应链,零售行业的各个环节早已实现精细化分工,缺的是数据的整合与打通,形成合力。
口碑明确提出,只做通路,不做的具体工具,引入专业的开发者提供工具插件,服务商家。
“口碑是一个通路,从二维码到店铺,再到支付,形成消费闭环,沉淀数据。数据与平台各项接口会通过开放平台赋能给开发者, 开发者向零售商家提供专业的插件与解决方案。 这样,商家就可以优化自己的营销、供应链,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陈盛说。
目前,已经有超过500家开发者入驻口碑平台,其中海鼎、精明购、米雅、 云客等ISV专门向线下的零售行业,如商超、便利店等,提供服务。
比如,精明购在口碑上线了电子邮报功能,帮助零售商将现有的邮报搬到口碑上。通过电子邮报,商家可以看到哪些用户在预览哪些商品。 同时,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商品优惠信息还会实时更新。目前,近60商家已经在口碑上订购了精明购,覆盖2万家门店。
汉朔科技开发的电子价签功能,也在尝试与口碑码进行结合。电子价签布在门店货架前,可以实时显示商品动态价格与二维码,消费者扫码之后,可以领券,结账时核销。
“口碑与专业的合作伙伴一起,在零售的各个环节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与工具。零售商可以选择全链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某一环节重点突破。”周天牧表示,口碑产品在不断完善,希望让已经入驻口碑平台的20万零售门店,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案与工具。
如此一来,B端商户的客流和数据,也能尽在蚂蚁金服掌握中了,而缺乏商户端数据流的微信,则希望借C端的消费数据来撬动线下信息流的截获,两条路径,终将狭路相逢,而对决的主战场,除了精准营销,最后一定会集中在金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