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客户关系管理(CRM) > 职场上最好的工作方法,是没有方法 >

职场上最好的工作方法,是没有方法

转载时间:2021.10.18(原文发布时间:2020.10.20)
253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53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良计”(ID:zhang_liangj),作者 张良计,36氪经授权发布。

许多刚工作的职场新人总喜欢问我有什么提升工作思维的框架和方法。对此我都是小心翼翼地回答,不愿意说太多。

倒不是吝啬,而是方法论这个东西,即是蜜糖也是砒霜。

蜜糖自不必说,有了方法框架,能够迅速理清思路找到破题解法,省时省力何乐而不为?

但方法论用久了,容易产生依赖和惰性,遇到新问题不愿意再重新思考而是直接照搬。

这是方法论的第一个弊端。

久而久之,方法论就不再是方法论,而是捷径。众所周知,捷径走多了是很危险的。

举个例子。

我以前说过职场上有一种沟通方法叫总分总。先讲结论,再说证据,最后做总结。对于大部分资深的职场人士,这招很有效,但是也有例外。

比如我遇到过一个客户,他就不喜欢这种太直接的沟通方法。

相反他喜欢我先给他讲个故事,说个现象,然后一步步引导他关注现象背后的原因和问题,最后再把解决方法和盘托出。

这个方法我戏称为“哄小孩”。

倘若我一开始就把现象和问题告诉他,他反而会蹦出一大堆别的问题,最后讨论越跑越偏。

再比如我还遇到过一个客户大老板,他早年出来创业成功,一路顺风顺水没遇过什么挫折,因此他比较高傲,从来不认可我们告诉他的答案,只认可自己想出来的答案。

头疼,怎么办?

后来我和团队想了个办法,做了一个局。我们在方案里,用一些文字和语言技巧,把其他所有的出路都堵死,唯独留了一个出口。然后通过引导让这位大老板自己摸索着找到这个出口,说出正确答案。

其实这就是我们想告诉他的答案,只不过通过他的口说出来罢了。

以上这些例子,是我们一开始的方法错了吗?其实不是。

无论是“总分总”,还是“哄小孩”,甚至是“循循善诱”,都是很不错的沟通方法,但任何方法都需要分对象。

不同对象适用于不同方法,而不是一个方法用到死,这叫思维灵活。

在上面两个例子里,需要花精力的地方并不是思考你该如何去沟通,而是摸清楚你的沟通对象习惯怎样的说话方式,再去做适配。

同样一句话,可以有好几种说法。你可以正着说,也可以反着说,可以借助其他人帮你说,还可以不直接告诉对方,而是通过引导让对方自己说出答案。

而这,完全取决于沟通对象的性格和习惯。

相反如果一开始你认准了一个沟通方法,然后把这个方法到处去套用,很可能碰一鼻子灰。

因为你没有花时间去了解沟通对象,没有去理解对方接受信息的习惯,在对方眼里你这是在“强买强卖”。

一旦形成这种感觉,之后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无益。

职场上最好的工作方法,是没有方法

方法论的第二个弊端,是局限性。

过去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现在的状况,这是时间局限性;

A项目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B项目的情况,这是场景局限性;

X方法成立的条件不一定适用于Y方法现有的资源,这是条件局限性;

没有一个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任何方法都有局限性。这是在使用方法之前,一定要记在脑海里的话。

那怎么办?

很简单,你要学会对方法进行改良。

改良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叫小改。

在不改变方法论精髓的前提下,对一些不适用当前情形但也不会造成重大影响的地方进行修改。

比如麦肯锡的PPT模板,每一页都是一种信息呈现的方法论。那么大家觉得下面这一页想表达的核心是什么:

职场上最好的工作方法,是没有方法

说结论:

左边两个浅灰色箭头,导致了右边这个深灰色箭头。这是一种因果关系的逻辑呈现。

但这并非不能修改。

倘若你现在要展示一个现象,是3个原因导致1个结果,那么完全可以在这个PPT的左边再加一个浅灰色箭头,于是变成三个浅灰色箭头导致右边深灰色箭头(如下图):

职场上最好的工作方法,是没有方法

这就叫小改。你的方法论核心并没有改变(因果关系的逻辑顺序),你只改变了方法中的一个结构(2个浅灰色箭头变成3个浅灰色箭头)。

那什么是大改呢?

你现在要呈现的不再是A导致B的因果关系逻辑,而是A、B、C、D并排列举的并列关系逻辑。这时你就不能用带有指向意义的箭头,而是换做用方块了(如下图):

职场上最好的工作方法,是没有方法

原来方法的核心精髓变了(从因果关系变成并列关系),相应的呈现方式也要做调整(箭头变成方块)。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想要做好改良,一定要理解这个方法的本质是什么。

比如这个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个方法是基于怎样的理论?这个方法的适用场景和条件分别是什么......

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方法所绑架。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一劳永逸的方法。面对每次状况,我都建议从头再来。先分析当下的现状,再结合现状去匹配学过的方法。一旦发现匹配不上,要么做改良要么重新想。

虽然累一点,但绝不会错。

职场上最好的工作方法,是没有方法

方法论的第三个弊端,是选择太多,乱花渐入迷人眼。

可太多不见得是好事。

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急吼吼地去把所有能想到的方法都摆在桌面上,看上去貌似做了许多功课,实际上这是病急乱投医。

方法一旦多,接下来面临的就是应该选择哪一个方法。相信我,这个选择的过程,并不比想方法来得更轻松。

这就跟治病一样,选错治疗方案所带来的风险,很多时候比什么都不做还要来得高。

那该怎么办呢?

这里的关键不在方法,而在于问题。之所以找到的方法太多,是因为对问题的理解不深刻。

拿我自己举例。

年轻时有一段时间我特别迷恋PPT的方案模板。做广告这一行,天生就跟写方案脱不了关系。

我曾经搜集了一整个硬盘的各种方案,包括公关活动,品牌咨询,新媒体运营,年度营销计划,APP项目开发,CRM关系管理,整合营销规划等等,可谓无所不包。

我洋洋得意,觉得有了这些“武器”,以后在工作上就能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可现实狠狠教我做人。

有一次我接了一个客户的活儿,看到项目需求的第一眼我以为是要做个公关活动,于是立马打开我的“武器库”去套公关方案的模板。

结果和客户聊完之后又觉得这是品牌咨询的问题,然后又去找品牌策略相关的方法模型。

可最后跟客户大老板提完案后发现这是个年度营销规划的需求,此时我已经一脸茫然不知所措了。

实际上,以上这些需求全都存在。可跟我对接的人不一样,需求的侧重点就不同。

我面对的问题,在“武器库”里没有一个方案能够100%解决,生搬硬套最后都只是隔靴搔痒。唯有对不同的方法进行精简与整合,甚至是再创造,才能完美解决这个客户的问题。

融会贯通,就是这个意思。

后来这件事让我学到了一点,不要觉得手握庞大的现成方法论就能高枕无忧。

解决问题一定要从问题本身出发,去找到问题背后隐藏的痛点。先把问题理解透彻,再去给问题“定制”想方法。

而不是一开始从方法出发,看到几个表面的现象,就想当然去套用现成的方法。这不叫聪明,这叫偷懒。

真正的“方法”不是写在纸上的套路,也不是做成文件的模板,而是你动态思考的大脑。

职场上最好的工作方法,是没有方法

李小龙有一段关于水的哲学是这么讲的:

“好的武术家应该像水一样。因为水是无形的,你抓不住它,也无法用拳头击伤它,所以我们要像水一样灵活。清空思想,无形无式,如水一般。将它倒入杯中,就是杯子的形状,倒入瓶中,就是瓶子的形状,倒入茶壶,就是茶壶的形状。”

方法也是一个道理。真正掌握方法的人,不会被它的“形”所困住,而是像水一样,遇弱则柔,遇强则刚。

我曾说一个无招胜有招的概念,一个人从掌握方法到最后运用自如一共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学招数;第二个阶段,叫记招数;第三个阶段,叫无招数。

所有学过的招式全部掰开揉碎了变成最小因子,然后根据不同的现状去做重组,每一次出手都是你的新招。

能做到这样的人,万里挑一。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给你带来一点启示,各位共勉 =)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职场上最好的工作方法,是没有方法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客户关系管理(CRM)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

限时免费的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