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MES等工业软件系统在国内兴起多年,但是却似乎并没有明显改善国内制造业普遍的生产经营状况,中国也一直没有跑出来大型的工业软件公司。
慧工云认为,仅仅通过工业软件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结合“规范化管理”和“体系化工具”,才能真正提升工业企业效益。
慧工云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底的科技型服务企业,聚焦离散制造行业的生产制造运营环节,提供包括制造体系管理咨询和软件平台产品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帮助传统制造企业降本增效,实现数字化转型。
朱鹰是慧工云的联合创始人兼CEO,曾任施耐德电气中国数字化与业务转型总监与负责人,主导完成过集团中国区从销售管理、数字营销到数字化供应链累积几千万元的重大数字化变革。在实践中,朱鹰和后来的合作伙伴走访了一百多家工厂,得出一个洞察:
制造业不存在脱离管理体系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中国第一代制造业老板往往不关心制造运营管理,而传统的软件公司,ERP厂商,也没有深刻的思考中小企业的生产运营,到底需要什么样管理体系与模式。
基于这个洞察,朱鹰离开了施耐德开始创业,希望基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实践经验,通过“管理”和“软件”并重的方式,为制造企业显著提升效益。
基于 “精益生产体系” 管理思想,结合团队多位离散制造业专家对于生产运营的理解,以及上百家工厂的走访调研,慧工云研发了“IN工业•制造运营平台”,包括PaaS平台和SaaS应用模块。其中SaaS应用包含项目管理、生产计划、即时管理、供应商管理、智能厂牌等十多个模块,覆盖设计、采购、生产、服务等多个工业环节。
慧工云 - IN工业•制造运营平台
具体落地中,慧工云的服务流程包括四个环节:
工业专家现场诊断。专家团队来到企业生产现场,带领客户团队一起,对物流、信息流和财务流分别进行调研访谈,并对生产交付全流程进行基于价值流分析的评估和诊断。
顶层方案设计和规划。结合企业顶层战略方向,为客户企业搭建数字化工厂3-5年整体规划和分阶段实施方案,同时基于企业数据资产做出规划方案。
系统交付和实施落地。确定切入点,对生产流程进行简化和标准化,导入先进成熟的方法论。对基础数据进行梳理和解析,对软件模块做适配、测试并迭代上线。同时进行上线后跟踪,确保实施和落地效果。
能力交付和持续改善。为客户企业培训出一支能够持续推动生产运营优化,并能在IN工业制造运营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拓展和熟练管理分析使用数据的人才梯队,使企业具备自我持续进化的能力。
在为客户带来的核心价值上,慧工云专注于制造运营的领域,最核心价值是三块:质量、成本、交付。
普遍意义上,成本、效率是客户最关注的核心指标。包括现有运营规模(人员、设备、场地)下的产能提升,资金运用效率(往往体现在库存周转率)。其次是交付,即稳定、可靠、短时的交付能力。这能帮助客户提升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商业机会。
慧工云已服务客户的平均收益和价值创造
盈利模式上,主要包括:咨询服务、软件、硬件(部分)。咨询服务按人天方式计费,费用比一般的咨询公司(10K-15K/人天)略低。软件部分提供两种付费模式:SaaS模式按年付费,则定价在客户产值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按传统软件付费方式,则一次收取3~4倍的年费价格,外加每年的10-15%的服务费。另外如果涉及到硬件,则基本遵循平进平出的方式,或者介绍合作伙伴直接与客户接洽。
综合来看,大型客户(年产值20亿+)的年收费在100万+的量级,中小型(1-5亿)的客户,普遍在30-50万元。
官方资料显示,慧工云目前已有大型B端客户20余家,且多数为垂直细分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IN工业平台已经连接了近5000+的工厂实际用户。同时,慧工云也与SAP、施耐德、京东等世界500强企业建立深度合作,联合各自技术优势和行业Know-How,共同打造了适合于各垂直行业的制造运营数字化解决方案。
营收方面,2018年慧工云确认收入超过1400万元,已实现盈亏平衡。
工厂生产制造运营环节,往往差异很大,这是否意味着要做大量的定制化项目呢?
朱鹰告诉36氪,慧工云有一套核心产品理念:国际领先的企业,其生产管理方式的发展方向殊途同归,因此从制造管理咨询的角度,可以面向行业形成一套规范化的方法,进而指导形成一套较为标准化、体系化的软件产品。而非去做一套特别灵活化的软件,去适应各种不同的需求。
简单的说,就是要基于先进的管理理念去“教育客户”,让他们接受慧工云倡导的科学的管理理念与相对标准化的产品。而非一味的听从客户需求,做大量定制化开发。
当然,标准化并不意味着提供一模一样、呆板的功能。慧工云的IN工业软件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为客户提供一定灵活程度的可配置的功能,从而满足大框架下的差异化特点。
朱鹰表示,在过去两年的十余个使用慧工云软件的客户中,均只使用了配置的方式,而没有采用定制化。这一成果也初步验证了慧工云的理念可执行性。
我还有个疑问,这种“规范化的管理方法和标准化的产品”,在不同规模、行业背景的工厂下,有多大的通用程度呢,适用范围是?
朱鹰告诉36氪,目前慧工云主要落地在电气领域的产业链工厂,初步验证了可通用性。2019年,慧工云计划探索更广泛行业的适用可行性。
团队方面,慧工云既有来自施耐德、卡特彼勒、富士康、丹纳赫、博世等制造业的工业专家团队,又有来自Oracle、智慧芽、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IT/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团队,形成了较好的互补。
创始人兼CEO朱鹰,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本科、硕士。曾任施耐德电气中国数字化与业务转型总监与负责人,主持了施耐德中国集团从销售运营、数字营销、透明制造的全流程数字化转型。
联合创始人兼CTO张兵,有超过15年的互联网软件开发经验,曾任智慧芽技术总监与产品研发团队负责人,曾成功为施耐德、阿斯利康、星巴克、EA等世界级企业设计过大型企业系统。
融资方面,慧工云曾于2018年10月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苏州工业园区领军创投领投。并计划于2019年Q1末启动下一轮融资。
——————
我是36氪记者陈绍元,关注物联网、AI、科技,交流或寻求报道(不收费)加微信:963757163,请注明公司、职位、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