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互联网零食品牌的门店改造,「喂肚肚」有两个明显的差异化:
其一,定位三四线城市。
其二,在产品组合上,选择“零食+水果”的组合。
「喂肚肚」2016年成立,定位首家三四线城市零食品牌聚合店改造运营商。简单来说,「喂肚肚」为水果店、小超市、小卖部、杂货店提供“改造计划”,从品类、系统、门店设计、场景体验等多个方面输出标准,使其成为「喂肚肚」零食品牌店。
首先是门店形象的升级。统一使用“喂肚肚”品牌形象,使用新奇特、呆萌的设计风格,贴近年轻人的消费偏好。
其二在品类上,升级为“零食+水果”的产品组合。其中进口商品占比70%左右,时下网红商品占15%左右,国内畅销商品占比15%左右。在平台的中央仓有约3000个SKU,而每家门店的商品需求约为1000个SKU。
喂肚肚采购总监唐宝明告诉36氪,之所以将商品结构定为“零食+水果”,有两个出发点:一是定位消费升级人群,客单价偏高,想象空间大(可延伸到轻食、代餐产品);二是基于品类之间的互补性(水果在夏天的增量大,零食在下半年的增量大,可调节比例),且可以提高小店坪效。
“我们是将一二线城市的产品组合,复制到三四线城市。”唐宝明表示,我们的路径是自有品牌+热点商品。由于每个单品的迭代速度足够快,喂肚肚会为热点商品留出一部分空间;另外一部分采用严选模式,结合消费者的前端数据+加工工厂,做自有品牌。未来,喂肚肚希望自有品牌的比例能够占到三分之一,既保证产品的快速更新,又能够拥有高溢价的自有品牌。
其三,是系统的输出。为小店输出CRM、订货系统、收银系统,精确分析SKU库存数量、进行销售预测,为小店降低采购成本及损耗。在成本结构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提高经营能力,“让小店更规范地走向连锁化”。
其四,是后续的经营服务。在标准的管控上,喂肚肚有后续经营团队,为小店提供服务,帮助其完成改造。
改造前VS改造后
“我们做的,是存量市场的改造。”唐宝明表示。经过以上四个维度的“重度改造”,水果店、小超市、小卖部、杂货店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而成为了消费升级领域的一个垂直细分品牌。
而之所以选择三四线城市作为切入点,唐宝明表示,一方面,三四线城市,更容易拿到物理点位;另一方面,门店改造前后的对比效果明显,有利于帮助店主建立信心。而对于初创团队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便于在一个城市形成品牌影响力,为未来进入一二线城市打下基础。
目前,「喂肚肚」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加盟费、系统使用费以及供应链的商品差价。未来可能会产生广告收入或尝试供应链金融。
根据「喂肚肚」提供的数据,已经签约128家门店,已经开设了81家门店。2018年,计划做到500家门店,保持每个月30-40家的开店速度。
团队方面,创始人兼CEO卢和津曾就职于京东,任家居、建材、食品类目负责人,后加入阿里巴巴集团(天猫超市)。核心团队成员曾就职于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聚美优品、口碑网等企业,有多年互联网从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