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晓程序”(ID:zxcx0101),作者:刘惠兰;36氪经授权转载。
微信或许「克制」,小游戏却是「激进」的,尤其是在商业化层面。
去年 12 月 18 日小游戏上线。今年 3 月份《跳一跳》接入了广告;4 月份出现了多款单月 Android 端流水收入超千万的小游戏;7 月份首款月流水过亿的小游戏诞生。
有些小游戏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赚钱。那它们是不是在做公益?也不是。
这类小游戏都有自己的目的,比如宣传公司的新活动新项目、帮助原版 app 游戏拉新用户,还有可能是「装成」一款游戏进行其他操作。
《纪念碑谷 2 试玩版》:先让人产生付费的想法
图片来自:腾讯
《猜画小歌》:和 Google AI 来个 1 分钟的接触
▲ 图片来自:Google
官方介绍里说,推出这款游戏是「为了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体验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人机互动」。Google 经常谈 AI,这款《猜画小歌》比什么解释都接地气。
此外,有重大活动宣传、大产品上线前预热都可以尝试这种操作。
《图普招聘》:伪装成一款小游戏,然后把人「骗」过来
▲ 《图普招聘》谜题之一
广告变现是最适合小游戏的商业模式了。首先,高日活跃用户数是广告变现的重要前提,小游戏比较容易通过社交裂变完成百万级甚至千万级的用户积累;其次,微信对小游戏的包体限制在 4M 内,轻度游戏的付费点比较少,接入广告变现更简单。
当然打广告也有高低之分。
Banner 广告
小游戏数量现在已经超过了 2000 多款,追着风口跑的个人开发者和小团队都有比较强烈的变现要求。想要快,接入 Banner 广告是最好的选择,这类广告曝光时间比较长,可以从一打开游戏就开始展示,也不需要游戏做过多的调整和配合。不过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损害用户体验。
▲ 《方块弹珠》的 Bannner 广告
激励性视频广告
什么是激励性视频广告?就是看视频广告是有回报(激励)的。
这种视频一般会要求用户从头到尾完整地观看完视频才能拿到激励,所以广告展示比较完整,效果比较好。加上用户能拿到激励,对广告没那么抵触甚至很愿意看广告。
缺点是展示的位置比较少,也需要游戏参与设计广告入口和激励方式。
▲ 《海盗来了》激励性视频广告入口
耐克花了 2000 万买下了《跳一跳》3 天的基座广告震惊过不少人。这种品牌植入应该是小游戏最理想的广告变现形式,游戏只负责曝光,不需要对效果负责。当然这类广告对游戏的活跃用户数要求极高,广告主以倾向于做品牌宣传的大公司为主。
不过现在每次提到小游戏广告的时候,都会想起耐克的 2000 万。这钱花得挺值的。
▲ 《跳一跳》里的耐克基座广告
一般偏中重度的小游戏会更适合采用内购方式变现。当然这里说「重」往往就意味着要让用户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那句熟知的调侃「不氪金,你会变得更强吗?」藏着道具内购的核心内涵——至少得让人有变强的欲望,才能驱使人去消费。
什么游戏让人想变强呢?一个是社交性比较强,玩家想比别人强、比朋友强;一个是玩法上竞技性比较强,很想赢。当然现在很多游戏是把两个属性放在了一起,一场对局当中把社交和竞技都凑齐了,大家「变强」的欲望也会更强。
朱啸虎说「小程序的红利期就在今年,错过了就彻底失去了这个风口,而小游戏正是其中最有潜力的领域」。这话有些吓人,但并非全无道理。
小游戏出现不久就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可循,月流水破千万破亿的数据支撑让它成为游戏行业的新淘金地;小游戏也最不缺爆品,《跳一跳》《星途 WeGoing》《头脑王者》《海盗来了》《弹珠王者》一款接一款的来;最重要的是,还省钱、风险小,如果你有做一款手游的钱也许能够做出 10 款甚至 100 款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