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这个赛道已经几近饱和,Evernote、为知笔记、有道云笔记等大公司林立。那么,这个赛道是否还有挖掘价值呢?赛道上是否还有机会呢?
36氪近期接触的知识管理平台「深度笔记」,打算用“知识管理理论+多功能聚集”,在这个赛道上突出重围。「深度笔记」主打的概念是“知识管理理论”,期望提供一整套科学的知识管理解决方案。
它的亮点是,其免费版本就聚集了思维导图、流程图、待办事项、图表、题目、步骤条、自定义窗格、折叠面板、tab页、代码组件、在线代码编辑器、数学公式组建等十余项功能。
用“功能加强版”挖掘机会
「深度笔记」自主开发了一套名为MyEditor的富文本编辑器,聚合了思维导图、流程图、自定义窗格等十余项扩展组件。
「深度笔记」的部分功能
对于一些知识密集型行业,「深度笔记」还有为某个行业定制的组件。比如对于计算机行业,就有代码组件、在线代码编辑器组件等,让用户在「深度笔记」平台上就可以编辑代码,方便知识汇总。公司CEO万乐荣表示,公司正在快速开发各种新组件,适用于更多行业。
「深度笔记」的在线代码编辑器
「深度笔记」团队认为,好的知识是不断迭代且终身维护的。因此笔记提供了历史记录的功能,自动记录下笔记的每一次变更,便于查看每一次修改的具体内容。「深度笔记」还支持多地点办公,支持多人协同编辑,帮助团队共同管理笔记。
此外,该平台永不限制存储空间以及笔记数量,同时提供众多的笔记模板。
「深度笔记」的历史记录对比功能
「深度笔记」CEO万乐荣说道,“我们希望用户在碰到一个问题时,能利用「深度笔记」支持的语音、视频、可视化的数据结构,把头脑里的脉络知识记录下来,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体验记录下来。”
在平台架构上,「深度笔记」运用了野中郁次郎提出的「知识管理的螺旋」概念:
知识管理的螺旋
图片来源:《创造知识的企业》,野中郁次郎著
根据知识管理的螺旋理论,「深度笔记」运用方便的图片、语音、视频、思维导图、公式、代码等较为形象化的记录工具,配合树形页面结构,帮助用户把存在于大脑内部、很难形式化和交流的暗默知识,转变为文字图片等形式知识。
「深度笔记」CEO万乐荣认为,“市面上的多数知识管理软件,其实已经降级为信息管理,并不是真正的知识管理。真正的知识管理,应该是知识的表出化、共同化、内在化和联结化。”
能否从“小众”变成“大众”?
36氪认为,「深度笔记」所应用的“知识管理理论”,仍需要大量市场教育。另一方面,用户在其他笔记平台的内容沉淀,也会导致转换成本比较高。那么,「深度笔记」打算如何开拓市场呢?
该公司打算把前期的用户群划分为计算机行业学生或者从业者,因为这个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而且对于知识管理的需求非常大。未来公司还会为计算机行业研发更多的组件。
同时,公司也正在逐步扩大市场,把下一步的用户群定位在知识密集型的行业。「深度笔记」刚刚开始这次的市场开拓,正在通过KOL在知乎、简书、CSDN等各大平台引流。
「深度笔记」CEO万乐荣认为,“未来知识管理会越来越被重视,存在巨大的盈利空间。例如2B知识管理软件confluence,就已经被很多企业应用”。
目前该公司的盈利方式主要靠会员增值服务和广告收入。对于普通版用户,他们可以使用平台上的大多数组件。会员增值服务当前的价格是每月5元,支持一些定制化组件,支持把笔记导出为pdf格式,支持无限制下载平台上的公开笔记和模板。
「深度笔记」在去年6月上市,截至目前共更新过几十个版本,总用户量中10%为付费用户。该公司未来规划开发多端软件,并且开拓更多各个行业的专业组件和模板。
该公司正处于首轮融资中,计划融资100万元,用于技术开发和市场推广。
赛道几近饱和
开篇讲到知识管理赛道大公司林立,我们梳理一下主要玩家的状况。
Evernote在2012年时就已经进入独角兽聚乐部,而后业界对其是否会“倒下”颇有争议,36氪也曾对此作出剖析。最新的情况是,印象笔记前不久与Evernote独立,更彻底地成为一家中国公司,同时也发布了Evernote没有的功能。
为知笔记主打“社交化工作笔记”和“企业协作”功能,曾入选微软创投孵化器。
有道云笔记利用网易这个大平台降维切入市场。根据其发布的数据,该平台已经拥有了5000万用户。
此外,知识管理领域常见的软件还有Onenote,Bear,Xmind等等,品类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