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媒体“笔记侠”对外宣布了 400 万人民币的融资消息,本轮由原链资本和高维资本共同投资,至此“笔记侠”估值 4000 万元。去年,他们还获得过国内知名互联网教育大佬和紫牛基金傅盛、张泉灵的种子轮融资。
“笔记侠”在做这样一件事:他们并不原创文章,而是搜罗每天全国各地沙龙、会议、活动中的嘉宾演讲,经编辑记录加工后再分享给读者。
这么做的好处在于,不原创文章意味着不需要去养一个庞大的写手团队,同时担心文章的出产频率。“笔记侠”CEO柯洲则认为,“笔记侠”提供的最大价值一方面在于内容筛选 —— 每天各地举办的活动数不胜数,团队首先会从中挑选最有阅读价值的;与此同时,他们会先将演讲内容嚼碎消化,让最终读者拿到文章后用短短几分钟就能吸收要领。
但事实上,要做到量产优质笔记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容易,其中几个环节的把控尤为关键。举例来说,如何及时获取第一手演讲资料,又或者速记处理环节如何标准化,来保证文章的输出效率和阅读体验。
柯洲透露,团队日常笔记产量约在 5~10 篇,当然并不会全部都推,其中相当一部分会被直接 pass。维持文章输出频次的是后端一套规范流程:“笔记侠”全职员工 13 人,但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一个200 人的外围团队,这 200 多个被称作笔记达人的兼职员工遍布全国各大城市。
每当“笔记侠”接到一个活动,就会像 Uber 一样派单给活动举办城市的笔记达人,由笔记达人来完成现场记录和文章输出。为了方便管理,笔记达人也会根据文章数量、质量、速度、阅读数被分为不同等级。从见习-大区群-高级达人,不同 title 的达人所能分享的权益也是不一样的。
“笔记达人可以免费获得很多高质量的学习机会,而且主办方给的都是媒体待遇,甚至还会有车马费,而他们需要付出的只是一篇合格的笔记。对于大区负责人来说,除了笔记侠能给他们带来的名声,还自动获得我们的付费会员服务,以及一些现金分成。将来随着业务发展,这些大区负责人还将升级成为我们的合伙人和地方分公司顺理成章的负责人。”柯洲表示,“不过,还是一种社群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吧,毕竟大家都是抱着学习、分享的心态做这个事情的。”
可以说,“笔记侠”刚好站到了知识付费的风口。随着罗辑思维、马东米未等行业“大V”不断加码知识付费,越来越人开始习惯为好的内容掏钱,某种程度上这为“笔记侠”开通付费会员制降低了难度。目前,“笔记侠”年费有 1800 元、5800 元、5 万元三档可供选择,第一波测试下来收入共计 50 多万元。
在柯洲的计划中,等内容积累到一定程度他想把笔记侠打造成一个笔记资料库,只要搜索关键词就能查到相关演讲实录。另外,供给端可能会进一步放宽,变成“类似 wiki 维基百科的协同编辑模式”。
“笔记侠”去年 8 月上线,目前合作方超过 200 家,关注量 15 万。“张一鸣、周航、小马宋等等都订阅了我们,这批人的影响力是那些2C端公号的普通用户无法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