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经济观察网。36氪经授权发布。
2019年11月30日,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在“第十一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称,科技伦理是科技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对科技的健康发展乃至社会的安全都有重大的影响。科技伦理是约束人的,没有好技术和坏技术之分,只有好人和坏人之分。
一年前的2018年11月,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一对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的消息,轰动一时,引发中国公众对于科学伦理的热议和关注。除此之外,“人脸识别技术”近年来在中国的广泛运用,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
李萌在本次论坛上介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来健全科技伦理的治理机制,这是第一次将伦理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来部署。
李萌表示,在中国科技落后的时候,没有遇到这么多的科技伦理问题;但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一些领域走到了世界的前列,科技伦理问题更加紧迫地被提出来。现在,中国不仅要面临如何取得新技术突破的问题,还要评判这项技术的应用会带来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并进行制度的规制。
这位科技部副部长表示,中国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努力,已经建立起了比较严格的科研伦理的规范,任何涉及伦理问题的科研活动都必须遵守伦理规范。开展伦理的前置审查,任何违反科研伦理的行为,都是要坚决反对,严肃查处的。
李萌认为,在5G时代,智能社会面临着伦理、隐私、安全风险会更大,更加需要重视科技伦理的治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规划中间明确提出,要把握人工智能的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特点,实现发展与规制的协调。
2019年6月,中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提出和谐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隐私、安全可控、共担责任、开发协作、敏捷治理八条原则。
李萌介绍,他参与了这八条原则的制定过程,这八条原则的提出,表明中国科技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负责任的态度。中国是后来者和追赶者,新时代如果想成为科技创新的合格引领者,必须重视伦理问题,不能让它妨碍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大势。
李萌,1985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今华中农业大学),之后相继在农业部(今农村农业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国务院研究室任职,2014年3月担任科技部副部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