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文档编辑工具 > TalkBox 创始成员的新征程:把邮件做成IM >

TalkBox 创始成员的新征程:把邮件做成IM

转载时间:2021.05.08(原文发布时间:2015.05.29)
372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372次

你应该还记得 TalkBox。

你应该要记得。四年前,这款产品告诉我们消息可以用语音的方式发送。事实也证明,语音消息并不是昙花一现。它留下来了,并由此为起点发展出了一个新的 IM 时代。但是 TalkBox 却没有被历史留下。

这期间的故事后来被书写过无数次。从光芒四射的创新者到nobody,TalkBox 的故事完美地呈现了一个名为“创新者的中国窘境”的故事。而黄何,TalkBox 的创始成员之一,则是最清楚这段故事的几个人之一。

黄何完整地经历了 TalkBox 从壮大到没落的过程,并在吸取了失败经验之后,于 2013 年开始另一段创新之旅。他新的产品叫做 Mailtime,中文名简信,是一款邮箱客户端。产品 2.0 版昨天上线,一天后就获得多个区域的 App Store 首页推荐。

“市场上没有人做的时候,帮用户去建立关系链不难。当市场上大家都开始做一样的东西了,情况就不一样了。”黄河说。我们的第一个话题从 TalkBox 的失利开始。

关系链是在为沟通建造壁垒

是的,没能迅速建立起用户关系链,是 TalkBox 在中国失利的根本原因。在大玩家们迅速入场,用体系内的其他产品往自己的移动 IM 导流时,这个来自香港的小团队只能眼睁睁看着先发优势消失殆尽。到了 2011 年年底,TalkBox 的大陆用户只占整体用户的五分之一左右。这个 base 在香港的团队失去了中国市场之后,也并没能在海外市场杀出一片天地。

从那之后黄何一直在思考“关系链”这个东西,但是他想的是另一回事:为什么一定要用关系链来为沟通这件事情建造壁垒?

“你要搜寻账号、加好友、等待通过,一系列的步骤。这事实上是在为沟通设置障碍。”黄何说,“更何况你的朋友也不一定都在同一个 IM 上。”

中国这片土地上微信一家独大。但在美国,iMessage、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 较多人用,Kik、Line、Wechat 等产品也各有用户,并没有一个垄断市场的产品。

“每一个产品都是封闭的,都用关系链建了一堵墙。”黄何说,这些封闭的关系链能给产品厂商带来价值,但是对用户来说,是一堵沟通的壁垒。

这些围墙看起来既高又厚,而黄何觉得这并不是没法打破的。实际上能打破这种封闭的东西在互联网初期就已经存在 —— Email

“Email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开放协议。Gmail 和 QQ邮箱可以很顺畅地沟通。”黄何说,“很多人觉得 Email 没有什么改进空间了。但就像我们当年也见证过黑莓创造的推送机制是怎么将 Email 变成像 IM 一样即时送达的。在改变发生之前,大家都以为没什么能改变的了。”

邮件和 IM 的界限确实早已在模糊。IM 的全称是 Instant Messaging,即时通讯,但邮件其实也早已经是“即时”的了。你的手机会帮你把邮件一封封推到你眼前。而且,现在的邮件也不都是长篇大论了,很多情况下人们都像发短信一样发邮件。

于是,当年做 IM 在关系链上吃尽了苦头的黄何,现在想把不需要关系链的 Email 做成一个 IM。

是一个邮箱客户端,也是一个IM

Mailtime 是去年36氪硅谷开放日的路演项目。第一个版本其实已经上线一阵子了,但只在美国上线并且只支持 Gmail 。昨天他们发布了功能更全的 2.0,提供包括中文在内的多语言支持,也支持更多邮件服务商,包括QQ邮箱。

正如中文名“简信”的字面意思,这款产品将邮件最大程度地轻态化,用 IM 的形式来呈现邮件。

Image title

以 IM 形式呈现邮件的产品其实更早的时候就有了,而简信有自己的特点。产品会智能分析抓取邮件中最重要的内容,以气泡的形式呈现;令人头疼的多人邮件会话则变成了群聊,画面右侧会有群聊参与人名单,可以更方便地管理收件人。此外,他们还引入了 To-Do 功能,加入了 @ 机制来指派任务。这是一款将 IM、To-Do、协作产品等特点抽离出来并和邮件结合在一起的产品。

产品有一套算法帮助筛选出真正重要的信息。这套算法有许多规则,包括发件人你是否回复过,邮件的CC名单里是否有你的朋友等等。黄何提到判断一封邮件重不重要不应该判断内容,而是应该从“人”入手。

这款产品定义为邮件客户端或是 IM 似乎都可以。黄何希望的是,打破关系链壁垒,并用更简单清晰的方式,来帮助人们传递信息。“信息交换的到达率,其实和大家的生产力是成正比的。信息越对称、顺畅,对事情的发展就越好。”

那么传递完之后呢?

“每一次对话的产生都是有目的的。所以信息本身不是重点,信息传达到之后要产生的下一件事情才是信息的意义。” 未来,简信都希望能顺着信息的指向,把接下来的事情帮用户管理好。这可能指向一个 to-do 任务,一个邀约,一个活动,一次购买决定等等,帮助用户完成信息所指向的事情。这是更好的体验,也是产品可能实现商业价值的环节。

中国人爱 IM,美国人爱邮件

但其实我个人对市场上已有的邮件客户端,已经挺满意了。

对我来说,邮件就是邮件,IM 就是 IM。邮件的特点,哪怕是冗余的格式、签名档这些无效信息,都起到一种心理暗示的作用:你不需要马上处理这个信息。不管已读未读,不管你在哪、在干什么。邮箱里有 10 封未读邮件是稀疏平常的事情,但如果你的 IM 里有 10 个未读信息是一种怎么样的焦虑感?

“所以我们搬到美国来了。”黄何说。在对邮件的使用方式上,中国人和美国人相差很远。

中国人不爱邮件。职场人士会频繁使用邮件沟通工作,但大部分学生党、父母辈、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用户以及蓝领阶层等,他们可能没有邮箱却拥有微信。即便有邮箱,很可能也只有一个作用:注册各类账户。这跟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的时间点有关系,当许多人拥有计算设备和网络条件的时候,IM 已经盛行了。IM 在中国的爆发式盛行也有国情因素——我们的通讯资费实在不便宜。

而美国人很早就接触邮件了,对邮件的使用习惯根深蒂固,并且所发的内容并不仅限于商务。由于通讯资费低,许多套餐甚至包含无限短信和通话,美国人对 IM 的需求也没有这么大,许多人还是很习惯发传统短信。加之 IM 市场的分散割裂,要 100% 落实信息的传达,大部分人还是会用邮件。

所以简信真正瞄准的市场其实是对邮件需求强烈的美国。“我们做了很多中国本地化的优化,但是中国市场目前来看还是一种尝试。”黄何说。当初一位天使投资人决定投他们的时候,只提了一个要求:马上搬去硅谷。这位天使投资人在美国留学生群体影响力颇大,他叫徐小平。

团队其他的早期投资方还包括清流资本、黄明明、启明创投的Gary Rieschel、斯坦福张首晟教授的丹华资本、滴滴的天使投资人王刚等。

我认同这款产品在美国的机会更大,但是比起做邮件和 IM,2013 年的时候应该有机会更明显、更轻松的创业选择吧。是因为不甘心 TalkBox 输在了关系链上,所以才用不需要关系链的 Emial 重新在这个赛道上跑一回么?

“所以这是一次复仇吗?”我问。

“哈哈哈,”电话的那头马上传来了笑声,然后黄何接着用他略具闽南腔的普通话说到:“互联网是有很多方向啦,但是沟通是所有事情的基础。IM 也好、邮件也好,以前的沟通方式都只充当了一个渠道。但如果渠道能根据这个沟通去做之后的一些事情,这块的潜力我相信还很大。”

P.S. 简信今天上 NEXT 了哟,欢迎去和大家讨论产品。更多新好产品去 NEXT 搜刮吧。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TalkBox 创始成员的新征程:把邮件做成IM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文档编辑工具相关的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文档编辑工具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