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文档编辑工具 > 有了一个极NB的想法,创业人员第一步应该从哪里下手? >

有了一个极NB的想法,创业人员第一步应该从哪里下手?

转载时间:2021.08.26(原文发布时间:2016.04.09)
172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72次

本文为三节课发起人黄有璨的连载,作者为 8年 运营人,先后任数家互联网公司合伙人和 COO,旨在通过这个连载分享自己关于运营的全部经验和思考。三节课是首家互联网产品主题学习社区,免费提供最系统的产品 + 运营课程学习,定期出品有深度的产品观察 + 评论。如需转载,请联系三节课,并注明出处。


如何面对运营工作中的各种不确定?

这一篇连载,我们来讲一个更加实在一点,对于很多人更能立马带来价值的工作习惯,但它同时也是一种面对复杂问题时的思考方法。

但凡干过运营的都知道,运营的具体工作中,很容易会面临到N多的不确定。尤其是,你需要协调各方资源牵头搞个什么东西的时候,会变得尤其纠结,稍有不慎,你很可能会浪费掉大量资源和成本,且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拉了一堆人陪你一起搞一个事,搞了半天却没成功或未能达到预期的话,你很容易慢慢就失去了同事、合作伙伴们的信任。

比如说,我讲个真实的例子:

2012年的时候,那时我在创业做一个O2O的付费课程学习平台,一端服务老师,发现优秀的个人老师到平台上来开课,另一端则服务个人学员,让学员可以到网站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付费报名,然后到线下来上课。

到了2012年年底,我们的网站已经积累了几万忠实用户和一批质量不错的老师了,但平台却面临着一个问题:所有课程都是独立的,彼此并无关联,这导致一方面用户的学习不成体系,另一方面,用户初次购买过后的二次购买转化率也不是特别高。

于是,我们有了一个想法:

是不是可以牵个头,把平台上口碑比较好,同时讲的课程内容又比较偏重“个人成长和管理”这个方向下的几位老师和他们的课程打包起来,变成一个7堂课左右的系列课程?然后统一面向用户去推广和售卖呢?

假如这个事能够成立,那么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解决上面提到的用户学习不成体系和二次购买课程转化率不高的问题的——这等于7堂课程,你只让用户做了一次决策,而不是7次了。

我们诞生这个想法的时候是在12月底,离春节还有40天左右,考虑到7堂课程全部上完至少就需要2-3周,我们希望如果这个项目要推进落地的话,理想的第一堂课开课时间应该是在1月13日左右。也就是说,我大概有2周左右的时间来让这个项目落地。

并且,我们期望单堂课程的报名人数不能低于30人(不然开课就没意义了,可能成本都不一定Cover得住),7堂课程加在一起的总售价在1000元/人左右。

但,此时我发现我面临着如下这样一系列不确定的问题——

  1. 我要找的7位老师,到了1月中旬之后,是否有时间可以配合我们来开课?

  2. 我们跟这些老师间,该如何合作?比如说,是讲完课后分成,还是直接支付给他们一个固定的课酬?

  3. 我们的开课场地、时间该如何确定?

  4. 我们的课程如果到时开出来了,却没有这么多人前来报名,该怎么办?

上面这些问题,看起来既复杂又繁乱,最重要的是:他们甚至还彼此交错和互相影响着。

比如说:我们的课程定价、时间、地点等显然是会对于课程报名人数造成影响的,而跟老师间的合作方式又显然可能会影响到课程定价。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进行决策就显得更加困难了——就像我们前面说到的,假如一个决策错误,你可能会浪费掉N多人的时间和精力。

请问各位,假如是你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处理?那些不确定的问题中我们又该优先解决哪一个?

好了,上面这个真实的案例,应该是可以让你对于运营工作中的诸多“不确定”有些感觉的,让我们暂且把它放到这里。接下来,就着上面的背景,我来给你分享两个在复杂的“不确定”环境下做好运营工作的基本理念。


第一,当你在一个具体项目中面临N多不确定因素的时候,其中往往存在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它可能会成为整件事情可以顺畅发生的核心前提。

且,在互联网的世界里,这个最重要的因素往往就是“一个基于某种假设的产品或服务,能否得到用户真实、自发的认可”。

因为,你吭哧吭哧想了一大堆,觉得自己的点子牛逼极了,然后带着一堆人把东西做了出来,最后却发现用户其实对你的那个点子完全不感冒,这可能是最伤人的事情了。


第二,在一个特别不确定的事情或假设面前,运营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最低的成本去搭建起来一个真实的用户应用场景,并去验证在这个场景下,用户是否会真的产生你所预期的行为。

其实,某种意义上,这和《精益创业》里面所讲的MVP产品差不多也是一回事。很多时候,运营要做的事情,其实也是“找到一个核心的假设,然后令之成立和发生”的(这一点,我们在接下来一篇连载中也会提到)。只是,真的在实际运营工作中能够谨记这一点,并能够实际付诸运用的人,其实并不多。

好了,为了让你更好理解上面这样两个有点儿抽象的理念,我们再来看一下另一个很知名的案例,这是一款在全球范围内都很知名的产品——Dropbox,如果你已经对这个案例耳熟能详,那可以快速拉过了。

2007年,Dropbox的创始人Drew Houston基于自己经常需要把各种不同的文档、文件、照片等存储在不同设备和电脑上,且经常拷来拷去特别复杂和烦乱的痛苦,诞生了一个产品的Idea——是否可以做一个基于网络的文件存储和同步工具呢?

这个工具,可以在线上提供存储空间,并支持你从各种设备终端(如手机、电脑等)上传文件并随时进行同步。

在有了这个感觉还不错的Idea之后,他也面临着一系列的不确定,比如——

该找谁来帮自己开发?跟对方怎么合作?开发进度和时间是否有保证?这个产品到底哪些功能该有,哪些功能不该有?等等。

但最后,不会开发的Drew没有优先去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当中的任何一个,而是如我们上面的理念一所提到的,先瞄准了“一个基于某种假设的产品或服务,能否得到用户真实、自发的认可”这个点。

然后,他开始了自己的“最低成本搭建真实应用场景”之路。他知道,对于判定用户是否会自发选择使用这样一款产品,最理想的场景,就是让用户在某个陌生的线上环境中(陌生才显得真实)去接触到这样一款产品的描述,然后再观察这些用户们是否会在看完这个产品描述后真的产生了兴趣,进而产生其他用户行为。

于是,他自己一个人花了几天时间,用几乎为0的成本做了一个视频,并把这个视频丢到了Youtube上面。下面,你可以看到这个视频。

《Dropbox用视频演示带来了几千万的用户》

这个视频发出之后,迅速得到了用户的强烈反响,Drew发现,迅速就有几十万人留言问:这个东西在哪里下载?太NB了,劳资一定要用……之类的。

最终,通过视频来到Dropbox网站和留言表示强烈使用意愿的用户,累计有几百万。

这个时候,Drew才开始招聘他的研发团队,且此时,一切变得顺理成章——在招募的时候,如果有人质疑说这个东西我觉得不靠谱啊,Drew就可以把用户的反馈丢出来扔他脸上:对不起,我们已经有近百万的准用户了。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往往存在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它可能是其他所有事情可以得以顺畅发生的前提。

也所以,在我们日常的运营工作中,带着这种“找出最核心的不确定要素”和“先以最小成本搭建起来一个真实应用场景”的思维去工作,很多时候,能帮我们节省下来巨大的成本,无论是沟通方面的成本,还是实际工作中的投入时间、物质等成本。

这里一定要注意的是,我们所搭建起来的场景,一定是无限接近于真实的。例如:

你拿着一个你的H5小游戏方案去找一个你熟悉的朋友当面问他会不会用,很可能就是无效的——因为在这个场景下,你和他之间的朋友关系很可能已经影响到了他的判断和给你的反馈。

与其如此,你还不如把你的Demo配上一个真实的转发语扔到几个你不太熟悉的群里,去看看到底有多少人会点击,这样的结果可能更真实更有效。

而这样的工作方法,是可以应用于我们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的。比如说:

你想做一个活动但不确定多少人愿意来参与,那么是否可以先提出一个活动的想法发起一个主题众筹?

你想做一款H5小游戏希望带来传播和品牌曝光,是否可以先不动开发,只是画几张图,或者用墨刀、POP这样的东西先做成一个可交互的东西,然后分享给你的一些朋友看看他们是否会玩,以及玩过后是否愿意分享?你想在某个微博大号上投放广告但不确定效果,是否可以先出一条文案,找几个相对较小的号验证一下转发量?诸如此类。

好了,Dropbox的故事延伸得差不多了,现在回到我在这篇连载开头提到的那个7堂系列课程打包推广的案例,我想留给你一个小小的思考——

假如你是我,要在短短半个月内推进和完成这个项目,你会怎么做?

同时,我可以告诉你的是,我当时也是纯靠自己一个人,用了5天时间,基本没有花什么成本就已经把这个原本看起来特别不确定的项目变得绝对可行了。

至于我自己到底是怎么用5天时间搞定这个看起来一堆不确定的7堂系列课项目的,我会在下一篇连载的开篇来进行揭晓。

而下一篇连载的正文,我们要聊另外一个特别有趣好玩,也特别有价值的工作方法,在其中,我会具体来给你讲讲,我是怎么用好这个工作方法,一分钱不花的做出了数十万传播量的经典活动案例的。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有了一个极NB的想法,创业人员第一步应该从哪里下手?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