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锌刻度”(ID:znkedu),作者/ 黄枪枪 李觐麟,编辑/ 星晚,36氪经授权发布。
过去几年,直播作为一种基础服务能力,逐渐成为每个垂类都不能忽视的重要入口。疫情之下,这一入口重要性更为凸显——从上课、卖车、房产,甚至到健身、睡觉、蹦迪等等,都和直播搭上了边,成了各行业的标配。
知识赛道也是如此。今年2月,闭馆期间的国内多家博物馆就在各大平台开通了直播。不过,由于这个赛道的独特性,直播并非简单的像电商带货那样的视频化、碎片化方式就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知识赛道没有捷径,每个博物馆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知识储存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对知识赛道而言,什么样的直播才能满足更多受众更深层次的知识科普诉求,而并非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呢?
疫情之下,在整个知识行业咋呼热闹的直播浪潮里,锌刻度似乎窥探到了答案的一角:任何形式的知识科普,都需要一个规模庞大、积累丰富的知识生态体系作为基础,如此才能支撑起整个赛道的创新突破。
有着历史沉淀,且带着诸多神秘的博物馆,在这个特殊时期成了直播热点。
2月20日,某短视频平台宣布联合国内九大博物馆进行“云游”,通过直播方式足不出户看展;2月23日,一家电商直播则推出“云春游”活动,号称一个小时看到5000年中国文明史的国宝级精华文物。微博则发起“云游博物馆”、“约会博物馆”系列活动,进行有奖竞猜、美图征集互动。
从锌刻度观察来看,上述平台虽然都打出了“云逛展”旗号,但由于平台自身属性不同,“云游”以看展品为主,电商平台直播的“云春游”则内容有些偏,更多展示博物馆销售的文创商品,夹杂着诸多卖货元素。
至于微博发起的“云游博物馆”,则与博物馆本身没有什么关系。
几天后2月29日,这个四年一遇的晚上,在巴塞罗那大学西班牙文学历史博士和文森之家首席数字官娓娓道来的讲解中,天才设计师高迪的第一座建筑作品、一度尘封132年,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文森之家”,也一点点在直播中对60多万中国观众摘下了神秘面纱。
这是百度百科推出的线上科普类直播节目《行走的文明》第一期。与其它平台的国内博物馆直播不同,它将目光对准了国外博物馆,意在通过直播一个国家两个不同类型、领域的博物馆展现国家文化的多元性及包容性。
客观而言,虽然都是直播博物馆,但“云逛展”与《行走的文明》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直播模式——前者是将内容事物搬运到平台上,主要展示事物表象和周边(比如文创产品带货),带来的更多是碎片化的浅层知识,是一种“知识化直播”。
后者侧重于通过专业人士的梳理,将事物背后内涵掰开、揉碎,融入到直播各个细节中,深入浅出地传递更深层知识,可以称为“直播知识化”。
伴随云技术的深度运用,对博物馆的直播来说,如何全面合理地将知识内容生态,用新技术表现才是未来发展趋势。
这是因为博物馆是珍贵文物价值的传承,更是历史文明的空前聚集。想要更深入去了解一个博物馆背后的历史文明,绝不能简单地走马观花。
实现这样的硬核直播并不容易,这不仅需要拥有丰富文物、历史知识积累的主播,更需要平台方在知识生态赛道上的多年积累和资源布局。
以《行走的文明》为例,它需要百度百科在海内外博物馆资源的长久积累。相关资料显示,从2012年开始,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后升级为百度百科博物馆计划)就已正式上线,目前上线了近300家海内外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数字博物馆在线平台。
此外,它的核心基础和竞争力还依赖于背靠全国最大的在线中文百科全书,以及百度整个知识垂类生态的沉淀。
百度作为“搜索引擎”,搜索本身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而如果从2005年百度知道作为一个知识问答分享平台算起,百度知识垂类在知识赛道的深耕布局已超15年。
需要说明的是,对百度百科而言,去打造一个以海外博物馆为重点的IP,可能不仅是一次展现历史文物的创新手段,更是在知识生态竞争的下半场一个重要的竞争砝码。
事实上,各家企业对知识领域的探索许久。2016年,知识付费火爆一时;2018年初,直播答题App曾经一度井喷式的发展。2019年,以快手、抖音为首的直播平台,加大了知识生态体系的布局,用流量扶持等政策去让更多知识生产者一同探索知识传播的新方式和新空间。
这些企业玩法不同,但仍然有三个明显共同点。
一是以社交为基础,是通过“短视频(音频、直播)”等方式+社交关系,在生态基础上做出人与知识的全新连接,其本质上还是一种社交关系。
二是碎片化,各种知识类型创作者结合短视频、直播平台和图文知识平台,在知识传播形态上有了多种探索,但依然是天文地理、五花八门的范畴。
三是各企业进入赛道时间不长,在知识的积累、沉淀方面仍有欠缺。
相比之下,知识积累的丰富、沉淀,是百度与业界企业相比的最大优势。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百度知道有效问答内容突破5.5亿;百度百科收录词条超1600万;百度经验囊括579万内容;百度文库线上文档量超6亿;百度学术已收录120多万个国内外学术站点,索引超过5亿学术资源;宝宝知道也累积了超过9200万的母婴问答量。
这一点也得到了百度掌门人的认同——2019年Q3财报电话会议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就表示,百度的移动生态是中国最大的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的移动生态。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激烈的赛道竞争中,百度就已高枕无忧。
事实上,作为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探索的总和,知识的探索方式没有明确界限,但有一点是明确的:知识不等于内容,它具备先天的专业度以及准确性要求。
因此一个知识生态体系的建成,除了丰富的积累,与最新技术手段的融合,专业度、准确性、优质性同样缺一不可。
一方面,伴随短视频、直播的兴起,以及5G时代的来临,视频化表达已成知识消费典型趋势。
另一方面,在这个以信息流为主的娱乐化时代,被动推送、碎片化的知识信息会导致“知识鸿沟”愈发明显。甚至有的直播答题模式,其主要目的并不是给予用户们碎片化的知识,而是给予广告商更大曝光率的机会。
这些碎片化、同质化、非标化的知识模式,让人们意识到知识的积累并非一蹴而就的,而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仔细的深耕,在各个细分专业领域深厚积累。
“知识领域的特殊性,资本、运营、技术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优质内容,这才是这个赛道最大的砝码。”一位观察人士说。
或许正是因为基于此,一些企业已对知识生态战略进行架构上的升级调整。百度就于去年将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文库、百度经验、宝宝知道、百度学术这过去相互独立的六大产品,横向整合成一个知识垂类生态系统,并提出要将知识内容向“视频化”、“品质化”及“服务化”三个方向升级。
这不仅是百度知识生态体系,更是知识赛道从业者必须走的一步——如何选择专业性、优质性内容,以及在产品的内容形式、服务方式上进行升级突破,才是赢得知识赛道下半场的关键。
或许在不久的未来,在头部企业、专业伙伴的带领、合作下,互联网知识生态将会变得更为系统化、专业化,满足各群体的需求,推动内容生态正向循环,进一步释放知识势能。
现在来看,《行走的文明》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让知识呈现形式、服务方式、内容品质上升级的一个体现。
根据锌刻度了解,文森之家只是“硬核云游”的第一站,《行走的文明》将作为一个持续性的知识IP进行打造,围绕全球国家的博物馆、艺术展、艺术人物等,进行全方位的直播内容呈现。
对用户而言,这同样是一次独特文化之旅和深度了解海外文化的机会,是一次科普与趣味的结合。百度相关人士就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这个活动降低、理解知识的门槛,让观众对海外多元化文明、历史有一个更系统的了解。
这也是博物馆在数字化道路上的一种全新突破。自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发展以来,海内外各地博物馆都将数字化作为了重点发展方向。被大火烧掉的900年建筑巴黎圣母院,在技术支持下完成数字化重建,也让世界各大博物馆再次认识到文化领域数字化沉淀的重要性。
因此,过去几年来,文字、图片、录音解说、立体flash、3D拍摄、AR技术、虚拟漫游等多种最新的技术手段,都已应用于各大博物馆,去呈现那些跨时空、跨地域的历史文明。
据了解,百度百科博物馆所有的数字化内容嵌入在了百度的整个移动生态里,这不仅对于博物馆来说拓宽了线上曝光的机会,也让知识得以在百度整个移动生态中自由流动,让权威专业的知识在更大的平台上持续释放价值。
此外,不同于其他短视频平台主要依赖于推荐、push等被动推送方式,“搜索”的独家优势也让百度在传播知识上更具竞争力,正因为搜索是用户需求的精准表达,所以其往往是信息和知识传递更精准高效的场景,正如疫情期间,人们通过百度来获知防疫相关的信息。而对于百度自身而言,“搜索+知识+直播”也让百度的移动生态更加繁荣。
毕竟,博物馆不仅仅是只是面对普通用户,它还承载着记录历史的重要使命——瑞士巴塞尔历史博物馆负责人玛丽·让布鲁特就指出,目前博物馆最重要的转变是,博物馆不仅仅是“储藏室”,更是引起人类共鸣、激发人类灵感和推动社会进步及创新的重要源泉。
而从人类文化历史沉淀角度来说,如何使博物馆永葆生机,才是博物馆数字化的终极目标,也是各家企业在知识生态垂类竞争细分赛道中的取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