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狂奔了几年之后,终于不得不在监管压力之下回归理性了。
36氪获悉,7月15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线上培训时长、课程预收费、教师任职资格等作出了规范要求,将在2019年12月底前完成对全国校外线上培训及机构的备案排查。
这是首份对在线教育的监管文件,在线教育的大考即将来临。
教育培训平台存在低俗有害信息及与学习无关的网络游戏等内容,有的培训内容以应试为导向,超标超前;学科类培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缺乏基本教育教学能力;有的培训预付费过高、合理退费难,用户消费风险大。这些都是在线教育几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顽疾。
对于这些问题,新出台的监管文件一一作出了规定。
首先是培训内容,不得包含淫秽、暴力、恐怖、赌博以及与学习无关的网络游戏等内容及链接等,不得出版、印刷、复制、发行非法出版物。培训内容和培训数据信息须留存1年以上,其中直播教学的影像须留存至少6个月。
去年10月,南方都市报曾报道,某知名学习作业类App内含有游戏成分,甚至助推孩子成为“氪金”玩家,有的app内发布大量明星榜单和打榜攻略,而该现象并非孤例。
教育产品广告、娱乐产品内容泛滥,其实背后还是变现难题。一位专注教育赛道的FA对36氪分析称,这是教育公司在探索商业模式,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实现商业变现。不论是作业帮还是一起作业,最开始都是在做工具型产品,从切入公立学校着手占领渠道获得流量,然而转化率却很低。“虽然目前的用户量都有几千万的量级,但是就变现来讲,与公司的估值是不匹配的。”该人士表示。
其次是教师任职资格,要求培训教师队伍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育,同时要求学科知识培训的任职老师应有国家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聘用外籍人员须符合相关规定。平台应对教师资格、外籍培训人员的学习、工作教育经历等进行公示。
在此之前,在线教育平台频频被曝出师资问题。不少在线教育平台仅需老师提供在职证明、大学生提供学生证即可,而不去审查教师资质。在线教育要解决的就是优秀师资不均衡的问题,但如今师资却成为了重点诟病对象。
去年教育部曾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培训机构学科类教师取得相应教师资格,对线下教育培训机构的任职教师作出了规定。
一位在好未来工作了3年的老师直接告诉36氪,“这个事情是很严重的”。政策明文要求所有教师必须持证上岗,所以好未来在组织公司报名,其他公司也是如此,报名人数的骤增已经使北京考区爆满。
彼时,许多在线教育机构对36氪表示,新规对自己并没有太大影响。而此时,新规直指在线教育的师资问题。在上周,英孚教育还被曝出外教吸毒,教师资质令人担忧。
再者是培训时长,新规要求线上培训应当根据学生年龄、年级合理设置课程培训时长,每节课持续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直播培训时间不得与中小学教学时间冲突,直播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等。
就在线教育来看,直播课只是培训的一种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录播课、题库等多种形式。此次新规中主要对直播课的时长作出了重点规定,其他培训形态将不受限制。不过,36氪曾在《首个在线教育规范即将落地,或影响未来十年行业格局》一文中提到,这也可能对行业形成一定的指向性——企业规避直播,选择监管之外的录播课或者其他形态,纵使在线直播课发展至今,已经被证明是目前学科辅导里效果最好的一种学习模式。
最后是培训预收费。新规要求培训机构按课时收费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按培训周期收费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此前教育部针对线下培训机构也作了同样的要求,主要还是目的为了防止培训机构跑路、减轻家长经济负担。但这对在线教育机构来说,无疑是影响最大的一项规定。相比线下,线上教育机构的学费相对便宜。以学而思为例,其线下一年的培训大概在一万多元,而网校的学费可能只要三千元。所以,在线教育机构需要收取较长时间的预售款来维持线上运营、教研投入和师资培训等。此项规定可能会对在线教育机构的盈利模型造成一定冲击。
对于新规,教育相关人士都表示对于行业是一个利好的事情,会去除师资队伍中的糟粕,同时也会让在线教育机构回归理性发展。不过,也有教育人士对36氪表示,要看具体的执行力度,否则教学中存在的课程质量问题仍将得不到有效解决。
在线教育发展过程中难免会经历阵痛,但希望此后会迎接另一个新生。
(36氪分析师施安对本文亦有帮助)
相关阅读:
《首个在线教育规范即将落地,或影响未来十年行业格局》
《2019「K12网校」大爆发,决战在线教育千亿美元市值》
《在线教育课程质量存疑,教师资质参差不齐成为行业通病》
《教育产品娱乐内容泛滥,背后是躲不过的变现难题》
(本文头图来自unsplas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