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知识产权 > 折叠屏放量,液态金属产业蓄势 >

折叠屏放量,液态金属产业蓄势

转载时间:2021.06.09(原文发布时间:2020.08.11)
345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345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物科技评论”(ID:gh_0ed0dd529924),作者:文/Rene,36氪经授权发布。

华为折叠屏手机开始放量,其中关键的铰链产品材料——液态金属,开始从臆想变成产业。能做多大?

在华为CBG总裁余承东透露“锆基液态金属”之前,液态金属长期以来停留在想象当中,是《终结者》中的T—1000,从融化的水银质物体,慢慢凝结成一个战斗力爆表的机器人。

那是一个想象,不是真实的技术和产业的未来。在被发现近百年之后,因为华为mate x系列手机的发布,中国液态金属产业化进程开始提速,并有望领先于全球。

由于液态金属材料的熔点远低于不锈钢和其他合金,其硬度、耐磨性能优异,业界一直预期这一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包括手机在内的智能设备、汽车、军工等领域。但受制于产能和技术门槛,应用范围一直不广。

此前,苹果曾经最早将液态金属材料应用在SIM卡针,也有部分小众品牌将其用作中框。到目前为止,华为mate系列的铰链配件是液态金属在手机领域的最大的应用案例。

随着华为折叠屏手机逐渐放量,液态金属产业链的规模也在逐步增加,也在吸引资本市场的关注。近期,《智物》获悉,位于江苏的液态金属公司常州世竟刚刚获得了一笔融资,来自联想投资和其创始人徐世中,其估值已经接近20亿。

常州世竟也是华为mate x系列“锆基液态金属”铰链产品的供应商之一。

从苹果到华为,液态金属来路

在推动液态金属商用这件事上,苹果最早投入。2010年8月5日,它向世界宣布买断Liquid metal旗下非晶态合金(液态金属)产品在消费电子领域永久、全球使用权。一夜之间,Liquid metal股票暴涨了85%,液态金属材料引起世界关注。

液态金属因兼具金属和玻璃的性能,具有极高的强度和硬度以及高光洁度质感,既美观又结实,与精致耐用的iPhone定位相符,因此在2006年左右,苹果就开始了相关技术的研发。而成立于1983年的Liquid metal是当时全球唯一一家拥有最全面、最核心块状非晶金属相关知识产权的公司,也最早将液态金属成功应用到商业领域,被苹果一眼相中。

当时,苹果有意要用液态金属来制作iPhone的外壳。它不仅自己尝试了液态金属中框的设计、模具的研发,还联合富士康成立团队去生产过几十台中框样品,但最终因为生产制造过程中高昂的成本而放弃。

做出妥协后的苹果,后来只用这种新材料制作了iPhone的取卡针,但是它的举动带来的影响却深深烙在了这个行业。它把液态金属一下拉到了人们眼前,吸引资本和新玩家涌入。

国内产业链的形成要归功于此,其中一大批玩家们,如帕姆蒂昊宇、宜安科技、常州世竟,大多也都与苹果富士康项目有着深厚渊源。

在苹果入场不久后,华为也成立了2012实验室,目的是挑选全球顶尖人才和科技项目,培育AI、软件、通信、材料等多领域中最具前景的先进技术,液态金属就是其中的一小分支。

华为曾做过28天的盐雾测试,它发现液态金属是唯一没有发生氧化的物质,这一特性促使其在万千材料中选择了它。华为认定液态金属将是商用中最好的材料选择,并持续进行多年的研发积累,因此后在设计Mate X系列手机铰链时,液态金属材料才能被恰到好处地应用。

液态金属材料的魅力很大。发展十余年,尽管在商用上没有更多动作,苹果一直未曾放弃在其上进行技术积累,富士康至今也保留着液态金属项目研究团队。如今从苹果到华为,液态金属零部件也从卡针走向了铰链,有了一次质的变化。

不同于此前取卡针、摄像头的支撑零件等小部件,锆基液态金属铰链整体设计相当复杂且形态更大,拉升了液态金属零部件的技术和生产水准。业内普遍认为,类似于2007年第一代iPhone的出现,技术上虽不够成熟、出货量表现亦不理想,但因其技术和产品上的创新性设计,5G折叠屏手机具有划时代的产品意义,能够在出货量上拉动液态金属行业。

华为研发出的锆基液态金属铰链,给液态金属行业带来了希望。

折叠屏放量,液态金属转折点

但是液态金属材料难成型、技术门槛过高以及产能低、成本高等因素给它的商业化带来了过多阻碍,回顾历史,苹果、富士康没有研发成功也并不意外。

即便今天,因液态金属铰链设计技术门槛高,目前折叠屏手机行业真正的玩家并不多,仅有华为、三星两家走在前面,其他厂商并没有跟上。而受液态金属产能影响,华为折叠屏手机上市一年以来的量产问题也一直是颇让人头疼的事情。

此前在折叠屏手机产品推广上,余承东提到过,折叠屏手机的关键技术就是柔性屏和铰链,量产也取决于这两部分。

不过手机厂商对这一市场的看好态度并没有改变,包括联想、小米等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发折叠屏手机。

IHS Markit也给出数据预测,称今年和明年可折叠手机出货量预计分别为830万、1750万部,到2025年出货量将攀升至5340万部,年复合增长率达81%,渗透率约为3.4%。其数据表现和当年iPhone手机的出货量走势有几分相像。

尤其是华为最近将各大平台Mate Xs的缺货状态调整为在售,并透露即将发布向内折叠、更加成熟的产品Mate X2,以及将在随后几个月发布向外折叠的产品,都暗示着它在铰链设计技术上的掌控已经纯熟。

近期,谷歌也对外表示于2021年上市折叠屏手机Passport等多方面消息,不难揣测量产问题或已经从技术层面得到解决。

从手机厂商的动作、机构的预测以及液态金属供应商本身的动作来看,折叠屏手机上量大概率已成事实。而作为华为的液态金属零部件供应商,宜安科技和常州世竟等覆盖了整个行业的大半壁江山。由此,折叠屏手机上量对液态金属行业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希望,还将带来更为实际的影响,特别是营收的提升。

一直以来不赚钱是液态金属行业普遍存在的现状。发展至今,Liquid metal公司账面上的营收一点都不好看,常年亏损也成为液态金属行业的正常现象。

近期,常州世竟不仅刚刚获得了融资,其CEO徐世中还宣布从8月1日起将自己另一家公司碳元科技的600平米厂房出租给世竟来用,都在积极暗示需求市场的增长。

宜安科技最近也拉来了三祥锆镁一起向宁德三祥注资1亿元,并承诺向其提供非晶合金(液态金属)的所有技术支持、授权使用所有相关技术,以及售卖设备,也有扩大产能的趋势。

可以说,它们两家的动作基本落实了华为折叠屏手机放量的猜测,也暗示了整个行业将会受产品出货量的增加而在营收上逐步有所改观,否则资本和新玩家也不会进入。

液态金属行业进入了历史的转折点。

液态金属产业化难题

液态金属行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是事实,各家厂商的热情不曾消减也是事实。

在过往探索液态金属商用的路上,“失败者”并不少见。早年曾被传出在研发液态金粟电池的比亚迪,后来如何不得而知,如今它也早已在磷酸铁锂电池的商业化之路上走得深远。而苹果于2015年在液态金属领域获得两项新专利,曾一度给产业界带来希望,但最终也是不了了之。

它们在带动液态金属的发展上显得有心无力背后,关键还是在于液态金属产业本身的技术、生产制造工艺等方面不够成熟。

从常州世竟公布的60%良率数据来看,目前厂商们在材料研发、设备开发和工艺优化上的技术依然还是有些不足。业内也早有人指出,液态金属制备工艺、设备量化方法不够完善,加之配套资源不足将会极大制约液态金属产业化和规模应用。

从近两年各家公司的技术专利方向可以看出,它们其实也有这一顾虑。在常州世竟声申请的约30条专利中,除了产品设计类专利,其他专利都集中在工艺和材料技术的提升,其中用于降低成本、加快生产速度和提高良率上的专利数量就占了五分之一。宜安科技近两年申请的专利则更多集中在设备的设计与研发,但目的也很明显,集中在提升单台设备的产能上。

但有热情的厂商却不止苹果、华为这些头部玩家,最早还有将液态金属外壳的手机真正做出来的Turing Robotic Industries,即为大家所乐道的图灵手机,以及去年发布的华硕Zenphone 6,也做了类似的设计。

2020年,黑鲨发布ROG魔霸4 Plus,更是将液态金属材料用在了散热层这一全新领域。

包括宜安科技供应的特斯拉Model X液态金属锁扣,高尔夫球头、网球拍、穿甲弹弹芯等体育用品,以及骨钉等医疗产品的应用,大大小小厂商都在进行各式尝试,集聚效应促使液态金属的想象空间不断变大,也给了产业更多试错和发展的机会。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作为电动汽车市场的头部厂商,特斯拉今年上半年的全球销量已经达到了17.9万辆,是雷诺-日产、大众和比亚迪电动车销量的总和,强劲的增长无疑会拉升液态金属门扣业务的订单量。

起源于国外,受华为、比亚迪和富士康的高度追捧,液态金属行业在国内发展形成了最完备的产业链生态,其中包括元老宜安科技、常州世竟和同在2014年成立的帕姆蒂昊宇,以及2016年成立的上海驰声。

目前它们在技术研发和产品方向也各有侧重,如常州世竟偏向于医疗应用,兼有消费电子,宜安科技偏重于设备研发,上海驰声则更多关注的是消费电子应用层面的零部件研发。整体上也形成了协同合作的产业生态。

液态金属的发展独树一帜,自首次被发现到开始真正规模化商用,它只花了八十余年,受欢迎程度奇高且发展节奏极快。如今伴随着折叠屏手机的放量,市场应用的舞台基本已经搭好,只看几大玩家如何在竞争与协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了。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折叠屏放量,液态金属产业蓄势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知识产权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知识产权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