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总是由相对标准化的环节发起,逐渐向非标的部分渗透,体现在“电商”概念上,就是由“实物电商”向“服务电商”的演进。
传统上,法律服务因为其行业独特性,一直被排除在互联网化的边缘,大家做得最多的,也只是通过法律门户卖卖广告而已。但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法律公司开始涌向,包括刚刚收获联想之星百万美元早期投资的“知果果”在内,这些公司不仅在考虑如何通过互联网低成本获客,更多还在法律服务的产品化、标准化上下足了工夫。
以“知果果”为例,我简单体验了一下他们的线上部分,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点:
1、高度标准化。这种标准化,并不是简单地将服务项目固定标价,而是将服务内容、价格、流程、效果都尽量做到透明、标准。这种透明和标准所带来的购买体验,几乎就是“实物电商”的移植,用户只需查看商品(服务)详情、下单、确认即可完成采购(首次购买需要填写个人资料)。鉴于“知果果”还提供了一套评价体系,个人猜测当用户消费过后,商家(顾问和律师)或许还会追着你屁股后面叫道:“亲,给个好评呗?”
2、重视体验。医生、律师这两个行业,消费者的生死关节都拿捏在服务者的手上,博弈地位不均,往往导致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的低劣。在重塑法律服务体验上,“知果果”做了一些尝试,比如顾问当天介入、材料备齐后24小时内提交、版权处理进程随时反馈、退款和材料加密制度。虽然这些措施未必能上升到“模式”的地步,但好歹让这个百年不变的行业“互联网思维”了一把。
当然,“知果果”的标准化和体验未必是招手即来的。参考我们此前报道的一些互联网法律项目,包括律云、律狗、易法通、法斗士、Rocket Lawyer等,各家其实都是在法律领域找到了相对流程化的环节,通过后台法律团队的流水线作业,配合一些软件工具(比如案例、条文检索),提升简单法律事务的处理效率,从而打开一个长尾市场。“知果果”垂直于版权服务领域,或许也有一些“know how”的考虑?
目前整个行业的悖论是,律师的人才培养成本极高,而很多简单问题事实上不需要如此高标准的专业人士来解决。如何更灵活地匹配需求(简单问题、复杂问题、流程化事务、非流程事务)和供给(计算机程序、业余法律顾问、执业律师、专家),能打开很多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