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池骋知道吗”(ID:chichengknows),作者:池骋,36氪经授权发布。
B站的up主“布鲁Sir_”,开了一间工作室。
一年时间,他上传了60多条游戏视频,却一直没有“火起来”;
到后来,迫于赚钱的压力,他开始各种“蹭热点”,有了几条爆款,却发现自己已经远离了初心。
再后来,他的家人给他买了一套价值1800万的房子,让他面对现实,放弃自媒体。
然后呢,他上传了一条《家里人给我买了套1800万的房子是什么样的体验?》,播放量200万;
两天后,他又上传了一条《这有可能是我最后一期视频了,再见了B站》,告诉大家:自己决定解散工作室,帮助父母打理家族生意。
结果这条视频,播放量400万。
继承家业之后,他又陆续更新了两条独立完成的视频,播放量也很不错,但却只有之前的1/10。
最近几天,他的故事开始被微博大V转载。
做了一年游戏视频,他没有火。
放弃B站、继承家业,他却火了。
布鲁Sir_的故事,你觉得狗血吗 ?
Not at all.
这就是自媒体行业最真实的一幕:自己喜欢的、认真做出来的内容没人看,而那些迎合大众,甚至随便写写拍拍的内容,往往会获得更多流量。
毕竟:
你越喜欢一件事儿,
就越容易“脱离大众”。
16年的时候,我和“六神磊磊”等四位老师,做过一场线上分享。当时,六神说了一个特别牛逼的观点:
写作如爬山,只能领先读者半步。
可现实的情况呢 ?
有一些自媒体人,根本不知道读者距离自己有多远;但更多的自媒体人,压根儿就不愿意只领先读者半步。
我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自己写得特别爽,结果文章的阅读量、转发量,远低于平均值。
可你要知道:那些把“自媒体”当成生意的人,在心里已经给“自媒体”改名字了。也许叫……大众媒体、市场媒体、赚钱媒体。
总之,不叫“自媒体”。
当你把公众号、抖音、小红书、B站,当成自己的媒体,分享自己喜欢的内容时;有些人却把这些平台,看作是“大众的媒体”,分享大多数人喜欢的内容;
他们当然比你更容易获得流量。
不是说“大众媒体”不好。
而是它的创作逻辑和你不一样。
“大众媒体”只会考虑“大多数人”的观看需求、分享动机,并结合流量的“市场价值”,作为每次创作的出发点。
就比如,朋友圈刷屏的《后浪》。
我们得承认,大多数人喜欢《后浪》
我们也承认,小部分人讨厌《后浪》
我们更承认,B站的股价那两天涨了。
可是,我不禁在想:
创作它的人,是有可能属于“小部分人”的。
但Ta却选择了,“大多数人”更喜欢的方向。
这并不是我内心阴暗。
从商业广告的本质出发,放弃自己的立场,选择大多数人喜欢的内容逻辑和表达方式,本就是理所应当的。这也是最基本的专业表现。
那么,什么是“大多数人”喜欢的 ?
看看公众号里的那些“阅读量上千万”的超级爆款,我们就有答案了:有明确的观点、有饱满的情绪、有热议的话题。
下面的两篇文章,都是“双10w+”。
阅读量上千万的超级爆款。
我把两篇文章的结尾放到一起,
你可以对比感受一下:
左:《鲍毓明正在全身而退》
右:《你根本不知道,中国今天有多难》
这两篇文章的观点,我都认可。
但我不喜欢作者的表达方式。
很多自媒体人和我一样,喜欢“平淡、理性”的表达,缺少激情、不善煽动。我们的这种文章写出来,也许有人会读完,但很难让读者有“分享到朋友圈”的冲动。
当然,我们也会有固定的读者、粉丝。但是,我们很难写出爆款,也很难做成大号。
我喜欢看“洗奶娃”、“老鼠什么都知道”、“跳海大院”、“胡辛束”、我要whatyouneed”、“杂乱无章”……
他们都是十分优秀的公众号。
他们在表达上都克制而理性。
他们也很少写出所谓的爆款。
还有些我关注很久的、也很喜欢的公众号,更新的越来越少了。
他们也许去做短视频了,也有可能就是累了,或者和“布鲁Sir_”一样,继承家族企业去了。
说实话,我挺羡慕他们的。
这么大的号,说放下就放下。
像我们这样,用“自媒体”养活自己的,经常会觉得糟心。
为了赚钱接广告,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被迫完成“推送任务”。10篇稿子里面,有1篇是自己真正想写的,就已经不错了。
下面这段话,是去年“马先生”写的。
所以,如果你想做自媒体,或者正在做自媒体,希望你能看清一个现实。
做自媒体:没有平衡,只有取舍。
我们很难找到“热爱、擅长、赚钱”三者的平衡点,往往只能舍弃其中的一部分,去追求另外的一部分。
而现在,你再回头看看这位“B站up主的经历”,会不会有新的感触 ?
他的故事,就是整个行业的一个缩影。
现实且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