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舆情监测软件 > 创投观察 | 2018年或成虹膜识别在“智慧银行”大规模应用元年 >

创投观察 | 2018年或成虹膜识别在“智慧银行”大规模应用元年

转载时间:2021.11.07(原文发布时间:2018.04.20)
204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04次

本文是创投观察系列的第9篇

分享人:36氪资深分析师 张希媛

据悉,国内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陆续启动虹膜算法POC测试。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是其中的先行者,现已完成虹膜软件供应商的招标,并率先将虹膜识别技术用于业务场景(建行在上海宣布中国第一家无人银行开业,并展示了虹膜VR和虹膜人脸二合一门禁)。各大银行POC测试完成后即会商讨规模化采购事项。2018年,“虹膜+人脸”的融合识别技术有望在银行业大规模应用。

银行对生物特征识别的需求是由业务推动的。其实银行业早在2015年就开始正式对虹膜技术进行探讨和评估,但由于银行对技术要求非常高,以及客户体量巨大,因此过去两年多的时间主要用于和银行供应商对接、开发演示产品、进行产品测试等。在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压力下,银行希望借助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完成至少两个目标:一是尽可能实现低价值服务的自动化、无人化,集中人力去做高价值服务,进而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尤其是人员);二是为大量的线下网点赋能,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提供更多样的金融服务(如自助交社保、自助贷款等),进而抵抗来自线上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

除了业务需求推动,虹膜识别的技术于近些年发展的也越来越成熟,使之得以商业落地。包括识别距离从最初的20-30cm,发展至现在0.5-1m,以及模块体积可以做的越来越小,集成在银行设备上。

现在国内具备产业化的虹膜识别技术的公司并不多,除了算法开发,虹膜图像数据获取的高门槛使得入局者有限。在银行业的落地,会使得未来虹膜识别是个强者恒强的状态,即银行用户的巨量虹膜数据会反哺算法的升级,形成后来者较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创投观察 | 2018年或成虹膜识别在“智慧银行”大规模应用元年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舆情监测软件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舆情监测软件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