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了一大堆宏观背景、行业趋势,以及对医疗领域创业公司的整体看法和选择之后,我猛然意识到,余征坤其实也已经加入了创业者的行列。
在“资本寒冬”声音频出的2015年,余征坤和赵晋一起创立了专业型医疗基金——济峰资本。尤其逆势生长的是,业内显然给予了他们这次创业极好的预期,首期人民币和美元两支基金均超募,分别达到5.55亿人民币和2.1亿美元。
“我们已经投出了十几个项目,只是燃石医学(1.5亿人民币A+轮融资,济峰资本、红杉资本)被媒体披露出来了。”看起来,余征坤行事显得颇为低调,但仍然像大多数创业者一样很nice,开始就一口应下了我们的约访。
(余征坤)
济峰资本是创投圈里相当新的医疗基金,于是成立便超募这个事儿甚至上了新闻,原定的目标是募集3亿人民币和1.5亿美元。我们起码可以从中解读出两重信息,济峰资本很被行业看好,医疗行业很被资本看好。
当什么被看好的时候,人们的判断大致会有两个维度的标准,一个是“过去”,有很好的业绩;一个是“未来”,有很好的前景。
关于济峰资本的“过去”,两位创始人都有着靓丽的业绩。
余征坤药学专业出身,在江中制药做了6年销售,后辞职读MBA,2005年1月加入国际顶尖投资机构IDG,过去十年一直专注医疗领域投资。赵晋是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出身,创办济峰前是维梧资本(Vivo ventures)的管理合伙人。维梧资本则是base在美国硅谷的生命科学领域的专业基金。
两人不仅都具有近十年的医疗投资经历,而且在他们的业绩当中,包括了康辉医疗、上海景峰、上海海利生物、山东泰邦等许多上市公司。不过,业绩这么好却还是选择单干,背后一定是有特别的考虑的。
为什么单干?
“专业化是大势所趋。”这是余征坤对基金行业的判断,“从美国的经验来看,早期成长起来的也是些综合型基金,逐渐发展之后分化出来一些专业型的基金。”余征坤对36氪表示。
这种趋势近年在国内的基金领域也已经出现,比如高榕、中钰、弘晖等都是专业领域的基金,甚至在不久前,春雨医生、丁香园还牵头成立了专门面向移动医疗这种特别细分领域的投资机构。
(近两年内主要投资机构所投的医疗项目 整理by36氪)
老牌基金自然在品牌、资金方面具有优势,但现在这种互联网崛起背景下一日千里的大变革时代,新成立的专业型基金也有可以发挥的特长。
“决策效率更高。”余征坤告诉36氪,他们团队现在100%具有医疗专业背景,这可以使讨论问题更充分、更聚焦。而且,领域越细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就越高。“尤其是医药、器械这些方面的投资,其实对专业的要求更高,要高于医疗服务对专业背景的要求。”
另外,创办专业基金还有一个方面考虑是,“聚焦在医疗领域,能够使我们的投后管理服务更有针对性。”余征坤说。
如今,在创业企业和投资机构这个双向选择的市场上,投资者除了资金之外所能够提供的纵深服务能力越来越被创业公司看中。
比如在面对BAT,有人更需要百度的数据分析能力,有人更需要阿里或腾讯的流量。而投资机构的运作能力,也关系到创业企业的成长性。这一点,近期桩桩轰动的合并案中都少不了投资机构的影子。
(图片来自朱啸虎演讲内容)
总体而言,这种投后的管理服务能力与两方面有关。一方面是投资机构的专业水平,济峰资本的成员在医疗背景之外,“还都在企业工作过,具有运营经验”;另一方面是掌握资源的厚度,比如在济峰资本的LP当中,就包括IDG、红杉等顶级投资机构,也包括国内的多家上市公司以及大学基金。
除此之外,济峰资本还特别在美国硅谷开了一间办公室,并在当地雇用了一名美籍华裔(American-born Chinese)。“这个也是我们给被投公司增值服务的一项。”余征坤告诉36氪,“国内的企业家会有海外投资的需求,我们设置这个办公室就是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投资标的。”
就是那个第二大市场
回到最开始的话题,测评完“过去”这个维度,接下来该是“未来”。而对于济峰资本来说,他们的未来肯定是在所选择的健康医疗领域当中。
除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我国目前已经是全球若干“第二大市场”,比如第二大医疗健康市场、第二大医药市场、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再加上根据波士顿咨询(BCG)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还将成为第二大医疗科技市场。而且医疗这个行业不仅市场大,而且成长性也好。
“医疗是朝阳产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是个非周期行业,而且是稳步增长的。”余征坤说。不过,市场大、增长快未必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分一杯羹,这个需要的恐怕就是专业能力和眼光了。
济峰资本在投资时确定的策略是“八二法则”,即80%主要用在药品、器械、诊断等项目上,而20%是在医疗服务、移动医疗方面。
我们首先关心的是,为什么在医疗服务、移动医疗上的比例这么少?
“短期内很难看到效果。”余征坤回答得很实在,其实大多数业内人士也都清楚,在当前的背景下,医疗服务、移动医疗的回报周期都非常长。不过,“美国的很多移动医疗公司其实是盈利的,但中美的差异太大了,比如美国有覆盖比较全面的商业保险,也有比较完善的家庭医生体系等。”
“但很多人认为移动医疗会有爆发性成长,没准儿会有下一个阿里。”36氪把这个观点反馈给余征坤,他说,其实当然还是会看移动医疗的项目,“只不过,我们倾向于能对接保险机构,具有医疗资源,又有一定互联网沉淀的创业公司。”
“有吗?”
“我们已经找到了……”余征坤说。
那么再来谈谈济峰资本准备花大力气投的药品、器械和诊断。余征坤和赵晋两个人之前投出的上市公司也都是在医药和器械领域,比如泰邦、海利、景峰都是药品和生物制剂企业,康辉则是骨科医疗器械企业。
相比药品,医疗器械近期受到更多关注。过去五年,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表现出惊人的增长能力,2010-2014年市场总量从1284亿增长到2760亿,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0.8%,规模扩大了一倍以上。其中,医学影像诊疗设备、体外诊断及检验产品、高值医用耗材及植入物三类的市场销售份额就占了一半。
(中国骨科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及预测)
再有,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低,超过1.6万家,发育的成熟度也不及医药市场,这反而给投资人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比如骨科、齿科等领域的增长潜力,都比较大。”余征坤说。
专注成长期企业
余征坤对36氪表示,他们专注于成长期的企业。
不过,究竟什么是成长期的企业?比如药企,药品研发周期很长,资金投入量巨大,而且能够顺利通过审批上市也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比如跨国药企,从研发到最终上市的药品可能10%不到,这个把握起来的难度太大。”余征坤说,“这里面的主要风险是研发出来的药品能不能获得最后批准。所以,我们选择的标的主要是获得许可能够上市销售的药品,尽量规避掉审批的风险。这个只要提高命中率,回报不会差。”
在已经投出的十几个项目中,有一半的项目,济峰资本都是按照这个标准投出去的。
最后,我们从创业者的角度又问了余征坤一个问题,如果选择创业团队他会选择什么样子的?“我想有几个基本要素吧,正直,学习能力强,有胸怀,所谓doing well by doing good嘛。”余征坤说。
以前每当采访对象列出这样几个要素时,总是觉得有点虚无,像情场上的失意人总是会先拿到一张好人卡,再收获一句“十动然拒”的调侃。但其实如果拉长周期来看,“doing good”相当于投资者选择了一个长线稳健的投资策略,回报率一般不会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