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独家获悉,位于上海的“企鹅吃喝指南”(qiechihe)已在近期获得了300万美金的A轮融资,由 BAI (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 和平安创投领投。据悉,此轮资金将主要用于内容提升,品牌推广以及完善电商各环节的体验上。
从红酒延伸到吃喝大领域
“企鹅吃喝指南”最早成立于14年底,刚上线时,微信公众号专注在做红酒类的科普视频,时不时会组织线下活动,邀请粉丝参加“企鹅品酒会”,借此带动红酒销售。CEO 王志伟当时的判断是,传统酒类电商的流量和推广成本居高不下,若能通过优质的内容来教育市场、粘住用户,再向其兜售红酒,便能很大程度解决成本的难题。
不过运营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单做红酒一个品类的内容,用户黏性不足,频次也偏低。因此,团队决定扩充品类,从红酒出发延伸到吃喝整个大领域。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写美食的自媒体这么多,包括“艾格吃饱了”、“吃很重要”、“什么值得吃”等公号都掳获了一批自己的死忠粉,如何能标新立异,把内容做出差异化呢?
像写论文一样做美食测评
2015年10月底开始,企鹅吃喝指南陆续推出了城市探店+食物评测系列,其中人气最高的一篇文章是《300 包薯片,我们吃完了!这是你们想要的结果》,点击量约100多万。“其实我们在做的事情就是为非标品建立一个标准。” 王志伟毕业于复旦材料学,是个典型的工科男。在他看来,吃喝类的内容光讲情怀是不够的,需要用数据和定性、定量的标准去支撑才有意思。
换句话讲,“企鹅吃喝指南”尝试的内容方向是:赋予食物一些看起来比较科学的指标,比如薯片的“酥脆度”、“调味”、“油感”等标准。目的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相对客观地做美食评测,同时利于记忆和二次传播。
当前公号推送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大块:城市探店指南、食物评测、饮食科普和3分钟左右的美食视频。其中城市指南板块已拥有单独的入口,用户点击进人后,可以看到来自上海、北京、成都、广州等地的探店测评,比如《从午间定食到深夜食堂,古羊路10家日料店扫个遍》、《零下17度,阻止不了我们北上吃完22家50碗拉面》等。用团队的话来描述,对于来到陌生城市的吃货来说,企鹅的城市指南会是本友好、方便的美食手册。
内容电商的路怎么走?
商业模式上,“企鹅吃喝指南”走的是内容到自营电商的传统路径。公号在15年底上线了微店,品类从葡萄酒扩展到了零食、咖啡和啤酒多个品类,以进口商品为主,SKU约200个,客单价在200元左右,月订单额超过200万。在选品上,团队会注意避开市面上随处可见的爆款,侧重挖掘那些偏小众还不太知名的精品美食,通过前端优质内容来引导消费者完成购买决策。
同样定位精品美食电商的,还有今年4月份完成了3000万美金 C+轮融资的ENJOY。和企鹅吃喝指南一样,两家都希望抓住消费升级趋势下“吃”这一块的机遇,精准服务于对生活品质敏感,对价格不敏感的中等收入人群人群。
前者的优势在于已经积累起来了大体量用户,也有另一块中高端餐厅折扣预订的业务做补充。但在商品的展现形式上比较单一,以图片为主;再来看从公号起家的企鹅吃喝指南,其核心竞争力是能够持续产生优质内容的能力——教育消费者什么是好的,从而引导他们更聪明地“买买买”,短板是电商方面缺乏经验。
当谈及公司未来可能会面临的挑战,王志伟首先强调了内容方面的公信力,“虽然食品的品鉴虽然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标准仍然在,企鹅希望在这方面持续保证专业性。” 此外,内容出身的团队要做电商的苦活、累活并非易事,如何理顺后端的仓储、物流、配送和客服等各个环节,也是公司下个阶段需要克服的难关。
企鹅吃喝指南团队近40人,内容主编刘晓意曾是Tablet Hotels精品酒店OTA中文版的内容编辑,以及职业食评人。公司的上一轮融资是在15年6月份,共获得100万美金,资方包括BAI (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 ,GGV和挚信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