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数据分析 > 2050年,“人工智能”加持下的智慧城市将是什么样? >

2050年,“人工智能”加持下的智慧城市将是什么样?

转载时间:2021.09.26(原文发布时间:2019.05.12)
217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217次

“人工智能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很多机会,当前,政府在公共服务、数字经济、物流交通、公共健康、养老领域都有应用需求,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AloT、网络安全将提供技术支撑能力”。在新加坡·南京国际人工智能高峰论坛现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刘杨博士,接受36氪江苏采访表示到。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备受全球瞩目,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确定其国家发展战略地位。人工智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电力” “引擎”,而人工智能发展又离不开大数据支撑。中国人口众多、数据量巨大,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安防等应用科技具备广阔前景。

2050年,“人工智能”加持下的智慧城市将是什么样?

基于这样的趋势,5月10日,新加坡·南京国际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在南京生态科技岛举行。论坛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南京市商务局、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政府主办,正式对外发布“生态科技岛人工智能示范区应用场景”,并向全球征集解决方案。论坛现场大咖云集,近200位中新两国人工智能专家、政府官员、企业家参会,以“赋能城市智慧,打造中新智慧城市示范区”为主题,就人工智能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议题展开学术交流。

人工智能:让城市生活以人为本、智慧高效

如何理解人工智能之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人工智能可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哪些痛点难题?本次论坛现场,中新专家学者就此进行了颇有干货的观点碰撞。

2050年,“人工智能”加持下的智慧城市将是什么样?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北京大学教授杨学山

中国工信部原副部长、北京大学教授杨学山,分享了自己关于智慧城市的洞察,厘清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的误解,“贴上智能标签不等同于智慧城市,人工智能AI只是工具而非目的,建设智慧城市的归宿是促进产业经济和社会的更好发展”。

在他看来,智慧城市描述的是城市发展到某些阶段具备的一些特质和状态,这种特质状态包括能更好利用网络技术和数据资源促进城市现代化,而不是贴标签式地将其定义为某个具体时间节点或某个具体空间实体。

2050年,“人工智能”加持下的智慧城市将是什么样?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长首席教授(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阿里巴巴-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联合研究院院长苗春燕

阿里巴巴-南洋理工大学联合研究院院长苗春燕博士,分享了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视角,对于拥有全球老龄化人口最多的中国而言,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在《人工智能助力常青乐龄》主旨演讲中,她表示,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AI不只是技术代名词,AI应用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研发具备“人类智慧”的人工智能,即“具备好奇心、可解释、可劝说、可触摸特质的人工智能”。

比如,通过游戏这种激发好奇心的方式,可以跟踪帕金森老人的行为轨迹,帮助医生自动调节用药量;通过可解释的人工智能,能让病患和医护人员增强对医疗大数据分析的信任;通过人工智能劝说儿女回家吃饭,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提供个性化陪伴;通过设置在沙发、冰箱等处所的非打扰传感器,用大数据行动轨迹深度理解老人的心理和情感,告知其家人和护理者,能随时掌握老人的身心健康状况。

2050年,“人工智能”加持下的智慧城市将是什么样?

新科电子首席技术官陈昭明

新科电子首席技术官陈昭明,则分享了新加坡在利用智慧城市的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能力,赋能智慧机场、智慧海港、国土安全建设方面的经验。在智慧出行方面,新加坡通过将AI导入交通行业,将道路车流量、地铁线人流量、空港交通量、海港实际吞吐量实时进行互联互通,预测交通瘫痪,舒缓交通拥堵;在智慧安防方面,公安局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进行培训,布局公共安全。“万物互联,AI其实渗透到了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帮助我们进行预测和运行”,陈昭明说到。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手段,让城市生活更智慧才是目的。无论是新加坡“智慧国”建设经验分享,还是AI应用要以人为本,都正如在圆桌论坛环节,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秘书长刘棠丽所言,“智慧城市最终要达到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能够用智慧城市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技术让城市运转效率提升,第二个目标是能够让老百姓真正体验到,满意度得到提高。”

挑战并存:多维度规范,实现人工智能美好愿景

论坛现场,两国学者和专家们聚焦能源、伦理、规则、安全等维度,探讨如何使人工智能更好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

2050年,“人工智能”加持下的智慧城市将是什么样?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

作为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首任部长,李毅中尤为关注智慧城市过程中的环保能耗议题。

 “如今数据中心很火,据统计全国大小数据中心有5.6万个,年耗电1200亿度,相当于三峡年发电量”,李毅中特别指出,“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才是智慧城市的根基”。一方面,通过对落后产能进行智能化改造、加大智能电网建设等,智能产业能够促进经济低碳运行;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智能产业同样会占有资源,影响环境,还可能是耗能污染大户,在推进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安全风险评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为社会秩序的一部分,伦理、法律、社会等一系列新问题也随之而来,制度监管和秩序规范,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绕不过去的议题。

2050年,“人工智能”加持下的智慧城市将是什么样?

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副局长杨子健

 “基于人工智能作出的决策,应当是透明化的、可解释的”,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副局长杨子建,就新加坡人工智能监管与道德规范进行主旨演讲。“AI目前已经应用到诸多行业,现有法律法案必须了解怎样应对AI发展带来的相关衍生问题,如无人驾驶带来的交通肇事判定。”刘棠丽也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发布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形成最佳案例,从中提炼出智慧城市评价标准与规则,全球共享。

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大量数据。围绕数据安全隐私议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网络安全实验室主任刘杨博士向36氪江苏表示,“数据安全保障是长期功课,需要部署开源漏洞扫描、软件加固、恶意代码扫描、APT攻击防御、动态防护多管齐下。”

新加坡科研局资讯通信研究院李晓黎博士,则从技术方面分享了人工智能落地需要应对的挑战。“人工智能是根据数据学出来的,由于数据的局限性,人工智能也不一定完美,通过人来的智能对机器智能进行修正,两种智能相辅相成,共同进步。”他认为,大数据固然重要,但在具体AI落地过程中,很多情况面对的是小数据,小数据分析更重要、更具挑战性;面对较小的标注数据量,要研发算法增加标注数据,同时避免带来较大的人工负担。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2050年,“人工智能”加持下的智慧城市将是什么样?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数据分析相关的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数据分析软件

限时免费的数据分析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