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历史课本中,曾提及二战前美国经历大萧条,经济前景黯淡,失业人数众多,有一幅插图让人印象深刻:奶农把买不去的牛奶倒掉。 看似荒唐,但在资本主义的逻辑中,却合情合理。最近,奢侈品品牌Burberry也处理了一批库存,一把火烧掉了“价值不菲”的仓底。究其根源,就是要在没有稀缺性的情况下,人为创造出稀缺性。这就是掠夺型资本主义的黄金法则:通过人为创造稀缺性,获取最大的利润,但是,这会对社会、经济和人的心灵,带来毁灭性影响。本文编译自medium的原题为“Why Artificial Scarcity is KillingYou”的文章。
Burberry集团,音译巴寶莉、博柏利,英国豪华时装公司,销售服装和配饰,并授权冠名香水。它独具特色的花呢格纹图案是其最受仿冒所累的商标之一。Burberry以风衣著称,最早由创始人Thomas·Burberry为军方设计。
巴宝莉有一批价值3500万没卖出去的衣服,于是他们决定烧掉。没错,一把火烧掉。如果你觉得这么做没什么道理,很变态,很让人生气的话,你也没错。这正反映了掠夺型资本主义的运作方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体系在组织人们生活方面做得这么失败的深层原因。
辛辛苦苦找人设计、创造、生产然后销售的产品,为什么要一把火烧掉?毕竟这些衣服是实实在在棉或麻制成的,也是不少人的劳动成果。这是为了人工创造稀缺性。巴宝莉需要高价卖衣服(至少他们觉得衣服要卖到这般价格),就得让人们相信,衣服确实值这个价。人们买巴宝莉的衣服,就是因为他们在玩“地位”游戏,“什么?!那个脏兮兮的穷鬼居然跟我戴一样的围巾!我再也不会戴那条围巾了,一文不值!” 这样的想法,只有在以下命题成立的情况下,才是真的:你在做出购买决定时,买的不是具体的商品,而是它象征的排他性、社会地位、高高在上和支配地位。
目前,掠夺性资本主义的运作,靠的是一个古怪的概念——人为稀缺性。通过不断加深人为稀缺性的程度,实现最大化的利益。这是一种操纵市场的手段。市场本身就是一种工具,让需求和供给可以自由匹配,某个价格之下,可以达到结果最优。但是人为稀缺性的存在,将有效的市场调节完全颠覆了。人为稀缺性通过限制供给,借此提升价格。Burberry烧掉卖剩下的大衣,这样才能继续向消费者收取一千美元,让他们获得社会地位,让他们受人艳羡,让他们灵魂的空虚得以满足。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人为稀缺性是掠夺型资本主义的黄金法则,现在到处都是用的这套规则。规则之下,对冲基金会购入一些拿来救命的药,然后将价格涨50倍,这是人为稀缺性的体现。学生背负沉重的学习贷款,也是人为稀缺性的体现,只不过形式不同。如果医保系统中,有75%的服务都设下限制,只有参保人、有钱人或者能从中盈利的人可以享受,也是人为创造的稀缺。
创造人为稀缺性,实则是有代价的。在这种规则之下的社会,不会选择投资以扩大生产、增加供应量。比如制药,发现新药之后,我们有两个选择:可以人为创造稀缺性;也可以建工厂,提高供应量,让医生开更多处方,诊所发更多这种药,帮到更多有需要的人。但是两者不可兼得。很多社会选择的是前者。这些社会里生存的人们,会有什么样的生活?
以人为创造稀缺为前提的经济体系,资本创造的收入会飞涨,而劳动收入增长停滞或崩溃。这正是美国社会正在经历的——平均收入的增长几十年来都属于停滞状态,而基本生活所需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却很荒唐。救护车用一次5000美元,孕妇生产要花上3万美元。这就间接说明,就算收入看似停滞,实则在缩水。每天要维持日常生活,都岌岌可危。
经济中稀缺的资源,不只是彰显有钱人身份地位的奢侈品,就连生活基本物资都缺,这样才能把大众消费者吃得死死,压得普通老百姓动弹不得。医疗保险、教育、财务、收入、储蓄、机会、安全感,这都是人们平稳生活的前提条件。但是所以这些经济上的基本需求,在资本主义体制之下,都长期持续,甚至永远会处于稀缺的状态。美国社会是无法满足这些基本需求的——因为它将多余的都消耗掉,处理掉,浪费掉了,然后不再往里投资。为什么?就是因为资本主义不能、也不愿意提供更多生活必需品供给,不肯以足够低的价格提供质量足够好的商品。这个体制之下,供应永远是限量的,在有限的的供应之上,质量可能还会打折扣,这样他们就能向消费者“漫天要价”,将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不然,为什么连经济不好的国家都很便宜的胰岛素,在美国却需要花上几百美元呢?
要创造体面生活的必需品人工稀缺性,资本主义的终极大招是什么?就是将生活必需品和“工作”挂钩。所以,在美国,想要医保、 养老金、安全保障、收入等等经济上的保障,你就必须有一份“工作”。但问题在于,这些“工作”是工业化经济中的一种制度。工业化经济里,工人起床,上班8小时到12小时,做一样的工作,然后回家睡觉,周而复始,永远陷在这个单调的循环里,因为每天做的事情,每天的工作成果都没有变化。但现代经济已经不是工业化经济,不只是规模化生产商品这么简单,现在的“工人”做的是更有创意、对智力要求更高,更有人性、更复杂的工作。现在的“工作”不像以前,一份工打到老,而是用项目、事业、程序、努力和运动来衡量。在现代经济中,将生活的物质基础和工作联系起来,就会让体面生活本身变得稀缺了,而这种稀缺性,完全是人为的。
为什么现在的工作很多都让人觉得没有意义?做起来根本没意思?因为这些工作确实没什么意义。如果你理解了以上的段落,你就知道,在掠夺型资本主义体制之下,很多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将人为稀缺性最大化,提高到某个精准的临界点。将所有人本来都应该得到的基本生活所需品,都限量供应,只让最有钱的人才能负担。这就是对冲基金的工作。这就是医院里财务部门的工作。这就是健康维持组织(HMO)里的保险业务员的工作。我这么说不是在谴责他们,实际上,我很同情他们。如果你把生命中宝贵的时间贡献给这样的“事业”,目标是将人为稀缺性最大化,这和说自己人生的目标在于“我让人们陷于贫困,穷人翻不了身”是没有两样的。这样的人生自然没什么意义,也不会幸福,更别说有什么追求了。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在于实实在在地提高身边的人的生活质量。这是因为,就算你再怎么不想承认,人都是有同理心的,人们会对彼此产生共鸣。
那么,如果人为稀缺性占了主导,社会会是什么面貌?如果人们的整个生活,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是按照掠夺型资本主义的人为稀缺性法则来组织,生产,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
首先,“工作”的概念会让绝大多数生活必需品——收入、储蓄、医疗保险和教育等——变得人为稀缺。
其次,基本生活所需,比如药物、教育和书籍这样的资源,也会根据人为稀缺性的原则来分配。
最后,人为稀缺性也会主导奢侈品市场,导致社会地位方面的竞争极度加剧。
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会是什么感觉?生活会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永不停歇,残酷不已。光是生存本身,都要奋斗不休,活着本身就是一场挣扎。经济存在、社会存在、财政存在、制度存在,在这些层面上都要拼搏,都要挣扎。我们的大脑时时刻刻都沉浸在绝望、恐惧、愤怒、贪婪和嫉妒的情绪之中。但是这样的感受,恰恰站在意义、幸福和追求给我们带来的积极感受的对立面。
于是很多人的精神开始崩溃。他们的心因为创伤、抑郁、孤独,和一种埋藏很深、我们还不甚了解的悲痛,而变得支离破碎。这种情绪的背后,深层的逻辑是,“要是我能有机会得到那种药、那种教育、有用于燃眉之急的存款,有生活基本保障的话,我的生活会比现在好得多。为什么我得不到?是我配不上吗?我这个人难道毫无价值吗?” 这么想下去,精神就会渐渐破裂。如果每天都要面对生命最原始的恐惧——被抛弃、被抹杀、被孤立——这种恐惧就会渐渐将我们吞噬。现在很多社会不正在上演大规模的抑郁和崩溃吗?
这样的社会会面临极有毁灭性的恐怖后果。生活质量受到重创,年轻人的死亡率上升,健康程度下降。人为稀缺性也让更多人终日沉浸在对那些象征着社会地位的商品的追求里。他们会看不起其他买不起这些地位符号商品的人,也没法变得谦逊、懂得平等和尊严。由人为稀缺性引领的社会,将是个生活条件恶劣、为生存争个你死我活、刻薄、不幸且短命的社会。
在这么多负面影响中,我觉得最具有毁灭性的还是对人精神的破坏。人们不仅是变得不开心、绝望、害怕彼此、多疑、冷漠、相互猜疑,他们的内心会真的开始崩溃,因为自己被抛弃、被忽视,感到深深的痛苦、内疚和羞愧。“我是不是毫无价值?肯定是的。” 然而,如果大家打心底里接受了人为稀缺性的概念,他们会怎么想?如果他们接受了这个概念:没有价值的人本来就只配活在人为稀缺性主导的社会里,活着,没有价值的人本来就什么都不配得到,社会会怎样?两者其实没有很大区别。这么一来,我们最后就会看到一群“资本主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这样的人,会拒绝让身边的邻居、同辈和同事得到任何生活所需,不管是医疗保险、教育、交通、媒体和基本生活保障等等。“没有价值的人,本来就什么都不配得到!” 对人为稀缺性深信不疑的人,会成为其魔鬼代言人。但是,正是人为稀缺性法则本身让他们成为其代言人。你明白其中的疯狂之处吗?
如果说,掠夺型资本主义体制下,会有人哀叹说,“要是我有那些东西就好了!我就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难道我不配得到这些吗?难道我不是人吗?” 反驳的人可能会说,“没有人生来就能得到理所当然这些供给。要是我得不到,那别人也别想得到!”这种憋屈之下,很容易产生这种报复式的怨恨,目标就是让世界重新回到公平和正义的状态,将眼前的现状合理化。但是公平是公平了,大家都是两手空空,还不够公平吗?“正义”,在剥夺他人尊严的同时,也算是实现了。长时间身处人为稀缺性主导的体系中的人,估计有很严重的心理创伤。受到心理虐待的他们,为了恢复和谐和公平,也会自己成为施虐者,让自己也具备这种疯狂的、变态的力量。这不正是很多社会正在经历的吗?
在我看来,人为稀缺性是掠夺型资本主义的终极法则。但是,其代价确实是让成年人失去理智,至少他们无法发挥自己的潜能。如果人们为了减轻自己心中的哀怨,减少自己潜能失却的怅惘,转而维护这样的法则,自己去施行、助长人为稀缺性原则,这些人就会渐渐崩溃。所以说,不管一个社会名义上多么“富裕”,接受了人为稀缺性的人们会发现,想继续生活在一个民主国家、共和国,或者在一些小的方面得到自由,都变得越来越困难——他们却会继续严格施行人为稀缺性的原则。
人为稀缺性是掠夺型资本主义的终点,是因为它背后的意味是,“如果你想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就得支付我们开出的天价,不然就算我们有多余的,宁愿一把火烧掉也不会降价卖给你。” 仔细想想, 你就会发现,这正是施虐者的逻辑。如果社会上有相当比例的人都信了这一套,觉得社会只有这一种运行的方式,我们会面临什么?我们会渐渐看到社会的崩溃和独裁的崛起,因为施虐者的逻辑,和独裁者的逻辑没有什么区别。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