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券商行业在过去几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正发生着变化。表现之一就是,在互联网券商和整个营商环境变化的冲击下,佣金已经下降到万分之三的水平,并且比例还在持续下滑。
因此,不少老牌券商都在纷纷寻找佣金之外的发展路径。而建立适合零售金融业务发展的机制,也成为各个互联网券商的战略目标。
在这一行业领先的头部企业,如富途证券,通过在融资融券和 IPO 承销等业务提供更多服务,目前已经实现盈利。老虎证券则利用其拥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券商牌照,力图开拓全球华人业务市场。由张磊创建的高格证券,目前则聚焦于海外优质上市公司的期权交易上,希望在股票的衍生品交易上,找到新的业务增长方向。
高格证券的创立初衷,按照创始人张磊的说法,是推崇价值投资理念,通过产品创新,“连接优秀企业与长期投资者”。所谓“创新”,是面朝零售金融客户,推出股票衍生品交易。
落到产品层面,目前表现为期权交易。高格证券推出了聚焦股票期权的产品“优买计划”,这款产品实质上是给用户提供了看跌期权合约。近期推出的“收益增长计划”,则是看涨期权交易。张磊认为,通过这种创新的产品形式,可以把个股期权交易中容易犯错的东西屏蔽起来。“普通人能不犯错地去交易衍生品,这可能从高格证券开始。”张磊说。
此外,正如富途证券将关注集中在新经济公司那样,高格证券关注的公司主要是第三产业公司。张磊认为,国内有很明确的产业升级的机会,许多优秀的第三产业公司已经改变了大众的生活。但上市的不多。从欧美国家的情况来看,第三产业公司未来会在上市公司中占据较高比例,在这里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虽然做的是复杂的股票期权交易,但高格证券的思路与其他互联网券商的共性在于,通过零售金融的方式,将复杂的交易逻辑下沉到C端用户。一定的用户规模仍是高格证券的要求。张磊预计,按照目前的模型推算,“优买计划”的业务规模再增加五倍大体上可以达到盈亏平衡。
今年4月,高格证券母公司获得 51 信用卡产业基金战略投资。
互联网券商目前正在利用Fintech提供更多的C端产品。这一趋势固然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产品和空间,但互联网券商的各种业务模式还在摸索的过程中。它们的盈利模式和进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36氪:高格证券重点关注第三产业在美股和港股的上市公司,这里面有什么原因?
张磊:其实在高格证券也可以参与 A 股的好公司。第三产业在中国GDP比重前几年突破50%,去年是52.16%,前年是51.9 % ,大概每年增速将近1%。如果GDP增速是6% 的话,第三产业增速一般是7% 到 8% 。发达国家服务业在GDP中占比是80% 左右。
第三产业虽然GDP占比50% 多了,但第三产业的公司在上市公司中占比非常低。很多第二产业开展的是to B的生意,周期性很大。业绩的大波动也会带来市场的大波动。如果GDP第三产业占比持续增加,上市公司中第三产业生意持续增加,很可能我们未来看到的大中华区资本市场波动会小一点。
我们生活中真正接触的东西,改变我们生活工作各方面品质的东西,都是第三产业的公司。
产业的大变革,我们不可避免地会被裹挟中间。从产业角度我们看得到的是,大量的客户能喜爱、能感知、能了解甚至能奖励的企业,在变成上市公司。
36氪:在港股上市的这些公司,比如美团,业务是亏损的,高格证券把它列为精选公司之一,原因是什么?
张磊:我们关注更加重要的事情。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一辈子不分红,股价30万美元,买的人持股20年,中间(价格)可能回调50% ,但现在照常赚钱。
真正重要的是,这个公司经营是否有可持续性。这个公司是否建立了足够的护城河来对抗竞争。市值因素没有考量得那么重。
36氪:高格证券推出的两款创新产品,本质上是衍生品交易,您为什么会考虑进入比较复杂的衍生品交易领域?
张磊:从细节看,我认为衍生品是非常好的东西,它能平抑市场波动。没有衍生品、没有期货,就得承受供给和需求不平衡的反复冲刷。香港联交所这几年的年报只有两块业务是飞速增长的,一块是IPO,另一块是衍生品。
普通人能交易证券,大概有40多年的历史;普通人能交易衍生品,应该是从我们开始的。我们意在降低普通人参与衍生品交易的门槛。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在手机上点几下就可以完成交易。
这里展开说一下,类似我们“优买计划”这样的产品,其实在香港的大银行比比皆是,但都是提供给资产规模比较大的客户。换句话说,门槛很高。客户要买还得签一大堆合同。
整体上从零售角度看,我一直认为那些原本门槛很高的产品,如果真的有好处,给用户提供了价值,那它一定会下沉。在下沉的过程中,会释放出更大的价值。苹果的手机,特斯拉的电动车,都是这个路径。
36氪:券商交易佣金比例现在在不断下降。券商未来的增长路径在哪里?高格证券在这方面有什么计划?
张磊:从国内到国外,券商可能把战场选在了佣金上面。但我总怀疑,这用户真正需要的吗?佣金免费很好吗?本质上,用户就不该频繁交易。
用户需要获得感。我认为,这个领域依然有产品创新的机会。如果你看一下嘉信理财和摩根大通的财报,佣金在收入的占比很小。很大部分收入是资管和投顾的服务。为什么拿出来这两家公司说事儿呢?国外资产证券化程度很高,所以的证券公司和银行做到最后其实状态都差不多。
长远来看,我希望(高格证券)把产品创新当成头等大事。目前“优买计划”是我们三年前就规划好的产品,只是因为牌照等细节耽误了很久。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能让投资人有所收获、能让投资人持续欣喜。
36氪:高格证券拿到的是香港的牌照。香港的监管环境跟内地比有什么不同?
张磊:香港的监管是非常严格的,这表现在所有从业机构和从业人士对规则的敬畏。前两天港交所总裁李小加有个采访,说,我是一群猫抓一群老鼠。最上面的是联交所,合规管控;下面每个经纪公司,它的合规给的压力都特别大,一旦出现问题是无限责任,所以高格证券香港团队做事非常审慎。
我们的产品都是经过非常严格的合规审查。我们也比较庆幸是在香港做,在别的地方合规就没这么严格,可能有别的问题。
36氪:你们在香港申请了牌照,但是香港的互联网金融环境似乎不够好。
张磊:第一,香港的传统银行业服务非常糟糕,已经到了影响实体经济的地步。去香港开户多难?我们在香港办公司都经历过,我记得当时想申请证券公司牌照,银行账户都不给开——没有账户能申请到证券公司吗?
第二,香港的基础设施一直落后。超级网银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转账不收钱。香港那边“转数快”(香港金管局推出的快速支付系统)最近才出来。这一切,都有赖于科技的手段解决。我认为,香港要自己解决香港的问题,最近发放牌照的虚拟数字银行就很像是一群鲶鱼,会制造出“鲶鱼效应”。
长期来看,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必对科技金融的前景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