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到人”仓储机器人为人们所熟知,要从Amzaon于2012年以7.75亿美元收购Kiva说起,这一“黑科技”可以直接取代人工拣货工作。2015年9月Amazon曾宣称,已有3万余台Kiva机器人穿梭在其13个配送中心,在2014年节省了9.16亿美元的成本。
创建于2015年2月的极智嘉科技(以下称Geek+)的产品与Kiva类似,目前已经可以小批量量产,并于2015年双十一期间投入使用,目前该仓库开辟出2000㎡区域作为智能拣选区域,使用数十个Geek+机器人。
货到人机器人可以根据订单需要及库存信息,自动驶向货架并将其抬起送到配货站,配货员面前的电脑会提示配货订单所需商品在货架的哪个货位上,伸手取下即可,员工全程无需走动。目前市场上类Kiva的产品还有Swisslog(瑞士)、GreyOrange(印度)、快仓、KID水岩科技、新松。
具体而言,一个完整的货到人机器人需要三部分:
1.工作站后台系统::该系统采用分布式软/硬件架构,首先是信息存储,这一类仓库一般都是随机货位存储,系统要根据SKU的出货频率而在入库时为其安排合适的位置,同时能够实时高速存储;其次是订单处理,该系统与ERP、WMS(仓促管理系统)对接,当订单到达时自动规划最佳拣货路径、寻找最佳配货站,同时还要计算订单处理顺序;再次是机器人调度,需要在多个机器人同时运行时使其井然有序,尽量避免排队、交叉碰撞等状况,同时要根据任务量安排其充电时间。
2.高速移动通信:这点不多赘述,主要是在仓库内实现无线网络稳定,避免机器断网。
3.机器人硬件:高度是外形考量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机器人越矮行走起来越稳,Kiva的高度是40cm,而Geek+则为27cm。此外,不同于用雷达通过三角定位保证毫米级的解决方案,Geek+选择用间隔一米的点阵式二维码贴在地上来做导航,价格比前者要低不少,同时它也配备了摄像头来避障。该设备配速是1.5米/秒,最大载荷重量是500公斤,24安时的锂电池一般在使用70%时安排恒流充电,5分钟即可充满,平均每充电5分钟运行1小时。
仓储机器人还有个好处是各自并联,不会出现某一设备损坏带动系统崩溃的状况,而且可以小批量使用。每台Geek+售价与一名拣选人员年工资相当,附带后端系统,部署实施需要3个月时间。
目前Geek+的合作伙伴除了投资方心怡物流(负责运营部分阿里菜鸟仓库)之外,还有唯品会。Geek+ CEO郑勇向36氪表示,今年已经可以量产,准备更多的寻找客户投入应用。此外,该公司也在研发能够应用在仓储内的其他智能设备。
团队方面,公司已有30余人,CEO郑勇曾在多家世界500强公司担任高管,并在某知名投资机构负责投后管理和机器人行业研究,研发团队由毕业于清华、中科院、北航、哈工大等高校的博/硕士组成。
该公司已在2015年获得战略投资人千万元投资,估值上亿元。
附Geek+运行介绍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