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数年,电商快递企业旺季前上调价格已成行业惯例,其有助于快递企业在旺季实现最佳经济产能,并有效降低投诉。考虑当前电商快递全网盈利承压,预计2021年旺季提价策略将较好执行,今年双11或与众不同。
从商流来看,近年来“双十一”全网GMV增速已逐渐放缓。除了其他电商平台竞争边际分流之外,我们推测促销常态化也可能是重要原因。以阿里为例,过去五年“双十一”GMV增速明显放缓,但仍高于全年GMV增速。
大促活动导致电商快递量淡旺季特征明显。据统计,历年“双十一”当日快递量均为当年最高,约为全年日均件量的3倍。巨大的快递峰值,与快递网络产能弹性相对有限,导致电商大促头几年旺季“爆仓”成为行业普遍现象。每逢旺季,新闻媒体大量报道网点快件堆积、暴力分拣、顾客投诉等负面新闻。
为避免旺季“爆仓”,快递企业原先普遍通过增加临时产能,应对货量高峰。这也导致行业运行出现问题:一方面,临时采购产能导致旺季行业性单位成本上升,出现规模不经济;另一方面,服务质量普遍下降,旺季快递投诉激增,影响后续服务定价。
过去数年,电商与快递企业合作,尝试通过三种方式提升履约服务。第一,“双十一”提前预售,精准提前完成商品在物流环节的准备工作;第二,“双十一”提前付款发货,实现快递量从11月向10月的部分分担;第三,快递企业旺季前上调价格,平滑峰值快递量,提升服务质量。
其中,快递旺季提价,过去数年已成为行业惯例。龙头企业中通2017年10月10日率先宣布旺季提价,随后同业普遍跟随。旺季价格调整为快递总部指导建议,并通过上调中转费或派费引导网点调价,具体终端价格调整幅度则由各地加盟网点根据自身成本与区域竞争情况实施。
或许是源于市场竞争以及客户感受等,过去几年通达系的旺季价格调整不尽相同,2020年市场争夺正酣,更是未有官网通知,也成为最近五年来唯一没有公开宣布涨价的年份。
今年早在十一长假之前,各企业迫不及待宣布旺季价格调整,而通知内容更是一字不差。而观察历史月度数据,过去数年10-11月传统旺季快递企业单票收入均有明显上升。
近几年“双十一”年度大促预售与付款发货已提前至10月,我们统计了过去五年10-11月日均件量与9月日均件量进行比较,发现环比增速已逐年缩减。旺季快递量增速平滑,有助于快递企业实现最佳经济产能,稳定旺季盈利能力与服务质量。
根据过去往年数据,通达系11月单票快递收入普遍较9月提升约0.1-0.2元。12月虽还有“双十二”活动,但过去几年通达系单票收入12月即开始回落。佐证提价仅为旺季的季节性策略,旨在平滑货量,稳定旺季盈利能力与服务质量。
春节期间单票成本高企,快递单票收入亦为全年最高,而节后3-4月则为一年之中快递单票收入降幅最大的时期。一方面,定价回归正常;另一方面,快递企业将可能通过价格策略抢夺份额。
旺季快递投诉亦逐年下降。2017年之前,每年10月-次年3月是快递投诉高峰,有效申诉率峰值可达平时的5倍以上。2017年10月旺季提价策略开始执行后,旺季快递投诉逐年下降,且与平时已无明显差异。
过去一年,电商快递市场经历了非理性价格战,利润率普遍明显下降,快递总部与加盟网点均盈利承压,稳定网络成为当下快递企业的内生需求。
近期头部企业单票收入表现好于预期,韵达和圆通7-8月单票收入先后明显回升,二者均已回升至高于6月旺季水平。我们预计2021年旺季提价策略有望较好执行。
快递企业天然追求规模,行业仍待集中出清。考虑全网派费上调的外生压力,与稳定网络的内生动力,预计旺季后运价回落有望保持理性。
此外,行业政策对快递格局的进化或产生影响。监管措施的执行效果和持续性仍有待观察。行业适度监管有望保障行业良性竞争,最终形成高集中度稳态格局。若监管过度干预,虽可避免恶性竞争,但可能延缓行业出清集中进程。
与此同时,若电商巨头以其雄厚的资本实力,战略性扶持与打压部分快递企业,将影响企业家精神,并可能影响电商快递自然演化进程。基于加盟制独特的组织模式与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以及电商多元化环境,我们认为资本改变行业长期格局的概率不大,但可能延缓战国终局的到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豹网”,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