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ID:crystal_words),作者赵晓璃,36氪经授权发布。
写在前面的话:
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那就是你每天也很兢兢业业地工作,但不知为何,却无法获得期待的提升和收入?
也许你会把这些原因归结于个人能力,问题是,很多能力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形成的,而为何在过往经历中,很多能力在你这里并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呢?
很多问题,如果仅仅停留在“方法论”或“技术流”层面,其实是治标不治本的。
今天这篇文章,就试图从心理学领域去探究,决定每个人不同的职业走向的这股心理力量到底源自何方?我们又该如何做,才能渐渐强大内心,真正从困境中走出来?
温馨提示:
凡是文中出现的咨询案例,一律事前征得了当事人同意,并且对于隐私信息做了文学加工与处理;
一是出于咨询师保护当事人隐私的职业操守,二是因为每个人的条件不尽相同,不具有普适性,因此,文章只能对问题进行大概的叙述和分析,对于当事人后来的情况不便透露,谢谢各位的理解和配合。
1
来访者王英(化名)最近好不苦恼。
资料里显示,多年前的王英毕业于一所高职技校,学的是机械类专业,毕业后的她因为不喜欢本专业,去了一家化妆品公司做销售,一段时间下来,她发现自己在这个领域似乎不爱好也不擅长,导致自己在和客户推销产品的时候缺乏自信和热情,业绩自然受到影响。
一年之后,王英辞去了化妆品销售的工作,来到一家公司做起了销售内勤,主要负责销售数据及信息的收集、录入、统计和分析,审核销售订单开具出库单,与往来单位进行对账等内容,工作兢兢业业,时常跟着销售部一起加班加点。
眼瞅着自己快到30岁了,王英觉察到自己的职业发展似乎陷入了一个停滞不前的怪圈里:那就是“越忙越穷”,不仅如今的工作量加大了不说,而且收入并没有获得显著的提升和增长。
她动过离职的念头,又担心这样的决定未免太过草率,所以前来向我寻求帮助。
表面上看起来,王英的问题似乎比较简单,无非是这些年来她一直从事基层岗位始终得不到提升,这种问题可能对很多人而言都太常见了。
但多年的咨询经验告诉我,事实上,类似于这种问题,还真没有一般人想象和认为的那样简单。
2
想要解决“穷忙”的问题,就需要分析当事人陷入“穷忙”的因素有哪些。
理论上说来,一个人在开始一份工作的时候可能是最忙的,因为对工作内容不熟悉,所以一边学习一边做,时间往往会感到不够用。
但是等过了适应期之后,随着这个人对工作的熟悉和技能的娴熟,做起事情来应该越来越得心应手、效率越来越高、工作时间上的掌控感越来越强才对。
经过层层分析,让人诧异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1、领导曾经试图给予王英更多的重任,但奇怪的是,王英打心眼里觉得自己“不行”,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过了绝好的发展机会;
2、王英时常感受到莫名的压抑,对工作也好生活也罢缺乏激情和活力,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来;
3、王英的人际关系不太好,在和他人相处的时候,基本上只要对方开口,王英总是没法回绝,于是她承担了很多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她从来不会拒绝别人......
想想看,一个对工作拎不清重点、在人际关系中不懂得拒绝、又缺乏工作生活动力的人,如何能在职场中获得不错的发展呢?
让王英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她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了,竟然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困境?
3
随着咨询的深入,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渐渐露出水面。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先普及一个心理学概念,叫做“罗森塔尔效应”。
1968年的某一天,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去到一所小学,对该校某年级的学生做了一个“发展前途测验”。
测验结束后,罗森塔尔给了校长一份名单,并且义正言辞地对校长说,这份名单里的学生“前途无量”,你们务必要好好培养,但是为了实验的准确性,得保密。
校长接过这个全美著名心理学家给的名单审视了一番,把结果交给了学生所在班级的老师,嘱咐老师一定要重点培养,将来为校争光,但不能公开这个名单。
八个月之后,罗森塔尔和助手再次来到这所学校,对参加前一次测验的学生进行复测,结果上了名单的学生表现十分优异,得分远远高于没有上名单的学生。
而校长和老师都不知道的是,这份名单压根就是罗森塔尔和助手在测验的名单里随机抽选出来的。
那么,这后来的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
在校长和老师眼里,罗森塔尔是全美著名心理学家,他就是权威人物,而对于学生而言,老师就是他们眼里的权威人物。
老师接到这份名单之后,就会在日常教学中对这些学生将这种期待表现出去,学生接收到期待信息,就会逐渐产生变化。
后来,人们把这种由他人(尤其是类似老师和家长这类权威人物)的期待和热爱,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待一致的变化的情况,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这就不难解释,为何我们小时候在看很多传奇故事的时候,凡主人公小时候总会有个“高人”对TA做些预言,说这孩子气宇非凡、未来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等等,等孩子长大之后,慢慢就变成了“高人”预言中的样子。
从这个角度而言,每个人的人生脚本其实从一开始就写好的了,而这个脚本里最主要的部分,恰恰是源自你的父母、老师等权威人物对你的期待。
4
王英渐渐有所察觉和领悟。
王英的父亲是个生意人,他的内心一直有个情结,那就是在他年轻的时候,特别羡慕能进工厂上班的那群人,看着他们穿着厂里的厂服,过着稳定踏实的生活,这让王英父亲心生羡慕。
王英还有一个比自己大两岁的姐姐。
据王英说,她和姐姐小时候头脑聪明,属于学习很快的那种孩子,姐姐曾经获得过奥数名次,王英自己也在作文大赛中获过奖项,但到了两个孩子念完高中的关键时刻,她们的父亲无一例外地会把自己的期待表现出来,即,希望女儿们能够进厂,成为光荣的工人。
尽管母亲极力反对,但无奈抗不过父亲,王英的姐姐后来上了技校,进了工厂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一路波折,如今自己做起了小生意;而王英则早早脱离了工厂,但现在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
再深入分析。
在王英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她们要听话懂事,不要惹事,所以姐妹俩都按照父亲的安排一步步来。
但是她们一旦踏入社会之后,就会感受到压抑,并且渐渐丧失了对工作及生活的激情和活力,同时受到父亲期待的影响,姐妹俩在人际关系中往往扮演着“老好人”的角色,她们把“听话、懂事”的期待融入到了自己的潜意识,内化成了自我的一部分。
所以在和他人相处的时候,她们特别能够察觉对方的情绪和期待,不愿意去麻烦别人,也不想给别人造成不便,所以一直不懂得拒绝他人。
换句话说,她们一直把别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感受放在后面。
如此,她们又如何能唤醒内心的动力和渴望呢?
我告诉王英,童年时期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待和判断,很可能就是成为我们潜意识里推动变化的力量,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去觉知这部分期待,当我们有所察觉,这部分潜意识就开始渐渐发生动摇和松动,一个人的成长和改变才可能真正发生。
5
如果你也有类似王英这样的困惑,倒也不妨回顾下,你的父母或老师在你小时候经常对你说的是什么话呢?
想要真正摆脱由他人期待内化的潜意识,从而真正走出困境,我们需要:
1、将潜意识外化为意识;
要知道,当一个人感受到压抑的时候,往往是因为能量受困,而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很多东西深入到了潜意识领域,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觉察,哪些是他人的期待部分,将之意识化,就能削弱这部分潜意识的力量,最终让这部分潜意识慢慢消失;
2、向内觉察,给予自己全新的期待;
随着原有的“不合理期待”渐渐松动乃至消解,我们需要成为自己的“父母”,像是对待自己心爱的孩子那般,去给予自己全新的期待。
这种期待可以是积极的正向的,更可以是迷之自信般的,哪怕一遍遍告诉自己“你可以的”、“你一定会走出来”的,等等。
相信我,请对自己重复说这些话,将这些“自我期待”重新注入我们的潜意识,我们内心的能量才能渐渐被唤醒;
3、扬长避短,做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事;
之所以强调“喜欢”的重要性,是因为“喜欢”是一个人主观意愿的表达,如果你极其厌恶一件事情,压根就没有发展能力的动力和行为。
而如果你的内心能量一直被压抑,可能发现自己“喜欢”的事还需要时间,没关系,也可以从你擅长的事情着手,核心点在于扬长避短,如此一来,你才能在做事过程中获得正反馈,渐渐瓦解之前自我否定的潜意识,从而获得全新的体验,有利于内心能量的恢复和强大。
“人的任务,就是意识到从潜意识中努力向上涌出的内容。”——荣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