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业界就传出淘宝旗下 C2C 闲置交易平台“闲鱼”估值超30亿美元,将被拆分成事业部独立运营,并像菜鸟一样引入阿里外部投资的消息。虽然阿里方面不予置评,但从具体动作来看,从淘宝 PC 页面上一个不起眼的入口到现在,二手交易正逐渐成为阿里战略构架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上周末,阿里宣布再为闲鱼注资上亿人民币。
3 月 26 日举办的“闲鱼塘主大会 2016”上,闲鱼正式启动“百城千集”行动,称会为该计划的前期启动投入上亿人民币。未来一年内,闲鱼将从线上深入线下,在交易密度最高的 100 座城市举办 1000 场闲鱼集市,让分布在各城市的“鱼塘”成为一个个二手交易的线下驱动点。
简单来说,可以将“鱼塘”理解成闲鱼的交易流通单元,大致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根据地理位置划分,以小区、公司和学校等人流密集场所为轴心,并划定半径(如半径 1.5公里)形成的交易社区。另一种则基于兴趣,是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形成的交易圈。
闲鱼负责人谌伟业在会上表示,自 14 年 6 月闲鱼上线以来,两年时间内闲鱼已成交闲置交易物品达1.7亿件,其中社区分享所促成的交易转化率很高,因此今年他们决定在社区建设和运营上加大投入。
近年来,国内二手交易市场呈升温态势。一方面大公司纷纷布局,除阿里外,京东旗下的拍拍二手 APP 已对接了京东商品的一键转卖功能,58 赶集紧随其后推出了二手商品交易平台“转转”。另一方面,由于巨头多选择全品类 C2C 玩法,许多创业公司想垂直细分领域中分一杯羹,二手服饰、奢侈品、海淘商品等领域均有不少玩家入场。
虽然二手交易市场看似热闹,但介于市场接受程度、非标难以规模化等问题,资本对二手交易多持观望态度。不过此次发布会上,闲鱼和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共同发布的《2016 分享经济发展报告》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思路和参考。以下为演讲实录,36氪稍作编辑整理。
从“经济”到“共享经济”
在闲置经济、分享经济这个词出来之前,我谈一下经济的概念。
“经济”的概念是一种很简单的关系,是一种供需关系。生产力和消费者者,供需关系会决定一个商品的价格,当供过于求的时候,价格会下降,因为供应得多,需求少;当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升。一旦价格上升了,就会有更多的企业和资金蜂拥到生产端那里,于是在经典的经济学中,供需平衡就可以自动地调节这一市场。
但后来有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认为这一逻辑存在问题,为什么?举个例子:一个北京的生产者和一个广东的需求者,这两个人要想找到彼此是要花很大的力气的。在亚当·斯密的理念中,市场是一个理想的模型,供应者与需求者能够轻易地找到对方。但在现实经济中,一个北京的生产者供应十块钱一瓶的二锅头白酒,一个广东的消费者要想获得信息要花90块钱,1000块钱的交通成本。
沟通成本会超过其供需过程中直接形成的价格交易机制,所以交易成本就会让很多的供需不再可能。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经济要素是因为沟通成本、交易成本过高而没有衍生出来。但今天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塔基的人找到塔尖的人再也没有那么高昂的成本,没有那么复杂,可以通过信息技术,通过信息互联网的平台,很快速地需求者找到生产者,由生产者全面地统筹多种多样的需求,
于是共享经济的模型就出现了,可以把它分成两块来看。
我们认为,当下中国经济基于产品形态的分享,有两种现象:
现象一,是以滴滴、优步、专车等代表性的行业和企业快速出现的交通资源分享。闲置的汽车,可以当出租车,可以有专车,哪怕是一个人力资源总监,可以在中关村开开车,物色一下招聘对象。
现象二,闲置分享。也许是60年代的一本书,它不适合于捐赠,也许是九号院中的街坊邻里闲置的物品同样可以在重庆地区,在街坊邻居去分享。
再比较一下两种形态的市场规模:交通出行分享,这个市场非常大,直接带动中国出现了一个独角兽级的公司。为什么这是一个“独角兽”?为什么估值如此之高?因为它有 1.5 千亿的市场规模。丝毫不用羡慕他们,因为我们的闲置经济,按照报告的分析,有 4000亿 的市场规模。
因此我们认为,现在的闲置经济还处在一片机会蓝海之中。
“社区”是分享经济的引擎
我们看到的一个巨大的蓝海,一个分享经济,闲置经济的巨大蓝海,那我们应该怎样在蓝海中去出行?闲鱼在尝试使用一种社区的模式去驱动它的发展,他们基于平台上所有的社区形态,最后提炼出三种。
第一种,高校鱼塘。有三个集中性得以极大地降低沟通成本。
第二种,社区,住宅,写字楼。住宅和写字楼,包括九号院以及等下数据当中会提到的CBD(中心商务区)也会呈现集中性。
第三种,兴趣是最好地将人们聚集在一起的要素。
在社区之中,人们在鱼塘之中和在鱼塘外的行动的比较,鱼塘用户的强互动的频次是普通用户2.2倍;在鱼塘内,在社区里,因为有大学、写字楼、住宅这些天然的交集,让大家彼此沟通的效率显著地提升,而这些时间缩小了三分之一。
这些数字的背后有一条逻辑是:社区驱动闲置经济、分享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个模式是什么?我们的分析报告大胆地提出了两种线条。
在传统的大量的二手闲置平台,交互平台上存在着一种单向思维,用户要做到买家,用户要达成成交,要达成成交的方式是要有一个电商的基础设施平台能够让商品很好地陈列,让交易很好地达成,再借助社会化的物流合作伙伴。这是传统的模式。
但今天以社区为引擎的分享经济模式,用户通过平台走向成交只是非常表面的现象,这是对行为的描述。其背后的机理是用户在达成成交的过程中首先和其他的用户、和潜在的消费者、潜在的同行、潜在的兴趣同业者形成了强烈的社交关系。正是因为这种社交关系基础上的社区形态,才成为了数字骤升的关键,互动UV增长 6倍,DAU增长的 5 倍,总互动率达到 43%,相互动率 39%,人均互动 12 次。
任何曲线,这样一个简单的曲线要看的是斜率,在 2015 年 7 月之前,这是一个非常平缓的增长趋势,这种趋势符合中国今天经济消费整个市场变化的趋势,但在 2015 年 7 月之后这一条曲线陡然增长的因素在哪里?就在于前面的关键词,15、6 倍就在于社区所形成的关系。
三条曲线,虚线(日均访问人数),黄色线(日均强互动人数),蓝色线(日均成交额),横坐标是鱼塘的人数。随着鱼塘人数的变化,三个数字会出现不同的状态。这样的数据对于每一个鱼塘的塘主而言是非常具有价值的,人是不是越多越好,从大趋势看是这样的,但是不是每多几个人都会好?不一定。在适当人数的窗口期可能交易会增大,在适当的人数的窗口期可能强互动数会增强,但交易规模需要过到这个窗口继续发展。所以数据能够给大家更直观地看到整个鱼塘,整个社区对于分享所产生的这样一个因素的作用。
附:闲鱼用户画像分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