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全渠道零售电商系统 > 吴军: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自由意志吗? >

吴军: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自由意志吗?

转载时间:2021.10.24(原文发布时间:2017.03.20)
115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115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混沌研习社”(ID:dfscx2014),根据吴军在混沌研习社的课程内容整理而成,内容为全部内容的1/12,吴军丰元资本创始合伙人、计算机科学家、《浪潮之巅》作者;36氪经授权发布。

在Alphago战胜李世石之后,你是否和我一样坚信:虽然人工智能在智力上已经战胜了人类,但是人类的自由意志才是主导这个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事实果真如此吗?

3月18日,丰元资本创始合伙人,《浪潮之巅》作者吴军博士来到研习社,和我们分享了他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

目前来看,人工智能确实无法具有人类情感,但是它将会用它特有的方法来影响人类的决策和行为:当万物互联之后,你的所有行为都会被机器智能预测和引导。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人类的意志和行为必然会被超级智能所决定。

两年之前,我在混沌研习社做了一次关于“大数据将会如何带来人工智能”的分享(四篇笔记见文末)。两年过去了,今天这个趋势已经不需要再做任何的说明。

今天我们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是什么呢?人工智能会不会发展很快,以至于控制了我们人类的自由意志?

这种情况下,我们人类应该怎么办?

在这里,我先提出我的判断和观点:人类即将进入一个超级智能时代,而人类的意志和行为必然会被这个超级智能所决定。

吴军: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自由意志吗?

什么叫超级智能?

超级智能有两个核心,一是机器智能,相当于人类的大脑,二是IOT,相当于人类的五官。当机器智能的计算水平足够高,当IOT的触角触及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就形成了超级智能。

未来我们的城市,就是一个大的超级机器人。

我们知道堵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你不知道对方的意图是什么。

因此我们都在做随机的布朗运动,我为了不和别人撞到,我只能不停地启动、刹车、启动、刹车,这个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能源。

但是如果整个城市的道路都是联网的,我不需要靠眼观来判断对方的意图,我知道他会怎么开,对方也知道我会怎么开,交通拥堵问题基本上可以得到解决。

吴军: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自由意志吗?

为什么超级智能可能会控制人类意志?

首先我们需要界定一下这里所说的人工智能,并不具备人类的感情。因此,我们不用担心说,机器会产生我们人类的情感,或者从情感智力上去控制我们,这和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完全不一样。

我们要担心的是什么呢?

比如今天我们买衣服的时候,选红色还是蓝色,可能并不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淘宝和京东推荐了而你觉得很好,所以你接受了。

还有美图秀秀,它这么给你P完了照片,而你觉得很漂亮,所以你接受了。

这是弱人工智能对我们的控制。

那么超级智能将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呢?当城市成为一个巨大机器人的时候,你的所有行为都会被预测。

携程知道你要去英国旅游,你编好怎样的路线和旅馆;淘宝知道你除了行李箱,还需要购买什么;滴滴知道你几点几分需要打车去机场,甚至英国的租车服务都已经备好…这就是IOT,它能够跟踪你的行为、预测你的行为,把商品整合成为服务。

▼一个典型的代表就是亚马逊的Echo。

吴军: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自由意志吗?它看上去是音响,也能够放音乐,你可以和它说话。

我们知道很多公司都做了聊天机器人,这些基本上都没有用,图个乐就扔了。但Echo是真正有用的,它里面链接了全世界3000家厂商。

你可以这样使用它(*Alexa是Echo内置的语音助手):

我:Alexa,我的高尔夫球没有了。

Alexa:你要不要买新的?

我:要。

Alexa:是不是还是买上次那个牌子?

我:是的。

过两天,新的高尔夫球就会被送到你家。

在整个过程中,做语音识别和对话引擎的是亚马逊,但是完成购物和配送的是后端3000家被连接的商家。

接下来,IOT行业将要出现的很多公司,但是大部分的公司都是打酱油的公司。

客观上来讲,除非是你是BAT,否则做系统构架这件事,你就不要想了。但是如何去接入这样一个系统,让你的生意能够嫁接在超级智能上,这个事情我们可以做。

接下来我将从基础架构和系统接入两个方面来谈谈未来可能发生的商业机会。 

吴军: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自由意志吗?

这个时代最牛的公司是哪两家?

不是苹果也不是Facebook,而是系统公司和芯片公司。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谷歌和ARM是今天最牛的两家公司。

谷歌有操作系统,安卓系统是它的。

ARM呢,全世界的芯片都是它的,苹果芯片也是ARM的。所以孙正义很厉害,他一下子看到要点,把ARM拿下了。

那么未来IOT领域最牛的公司将出现在哪里呢?

1、谷歌巨头地位不倒。 

PC机的时候有操作系统,手机上也有操作系统,到了IOT时代的操作系统是什么呢?没有。各家都在开发自己的系统。 

但是这种状态一定会被一家操作系统终结,成为这个行业的标准,我认为谷歌的胜算非常大。 

一旦谷歌的系统成为标准,今后用苹果系统手机的用户比例将会大幅下降,因为很多内容你其实没办法再和IOT系统共享了。 

苹果老说自己在生态上是一条带鱼,从头到尾都有,但是带鱼很窄,它是一个窄众市场,是否能够撑起整个行业格局,还有待观望。 

2、英伟达会成为下一个ARM吗? 

未来的IOT芯片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①低耗能。比如全世界可能有500亿个智能水表,哪都是,我们不可能天天去给它们换电池,这不现实。 

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说,这个设备耗能非常低,可以一直用下去,不用换电池。 

华为很早期买过一家英国芯片公司,这个芯片的耗能能够低到什么地步?一节锂电池可以用10年,不用换电池。这是中国打造下一代Intel、下一代ARM的机会。 

②集成存储和运算两种功能。 

我们知道现在的芯片里,计算和存储是分开的。比如我们相机的存储卡是没有计算能力的。但是在IOT时代,设备端的芯片同样需要具备前端的计算功能。因此,集成芯片的设计开发制造将会成为底层关键。 

英伟达推出的人工智能处理器,里面有512核的GPU(图形处理器)。一般我们手机说8核CPU(中央处理器)已经很厉害,英伟达这个是512核GPU处理器和8核CPU,整个芯片比计算机芯片大不了多少,计算能力能顶十来台服务器,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吴军: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自由意志吗?

超级智能下新经济的四个特点:共享、跟踪、合作、众筹

对于创业者来说,基础架构这事你拼不过BAT和科大讯飞,但是创业者可以去深入每个行业。说白了,就是去做点脏活累活,深入到每一个行业,去了解每一个行业的重点和痛点。

那么我们创业者的机会在哪里呢?超级智能背景下的新经济,应该有这么四个特点:

1、共享经济。

传感器给共享经济带来了可能。因为有了全球定位,我现在基本上到了任何机场取了车就走,因为大家都知道车跑不了,我偷不走,我所有的个人信息对方都知道。

未来共享经济一定会成为趋势,为什么?因为未来存东西可能比买东西更贵。

北京现在房价差不多的都得10万一平了,本来地方就不大,你还得空出几平米去放包。你想想这几平米的空间换成房租,每个月的成本是多少?

美国有一个案例做的很好,共享名牌包。它自己采购各个大牌的皮包,然后用十分之一的价格租给用户,使用期一周。共享一定会成为未来新经济的一个特点。

2、跟踪经济。 

跟踪经济能带来什么好处呢?我们可以把很多的制造业变成服务业。 

原来生意是一锤子买卖,现在卖完之后卖服务。

这是一个去年我在研习社讲过的案例。金风科技是一家风力发电站。

以前把风车卖给谁不知道,风车的损耗,是否需要更新风叶,都不知道。 

后来在风叶上加上传感器,把每天的数据收集回来,现在全世界的风力分布在哪里,这些风力发电机什么时候该维护了,哪里损耗比较大,是否需要更新,全都知道了。 

去年我又见到他,他说他已经不做生产了,我说那谁来生产。他说中国产能过剩,外包给别人生产了,我现在就只做服务,盈利特别好。 

3、众筹经济。 

我们对众筹有一个错误的理解,就是在东西生产出来以前,对顾客进行预售,获得资金。

其实更加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让各方充分参与整个生产销售链条,用新的基础架构,让生产更有效。 

比如特斯拉,它从开始向顾客收集1000-5000美元预付款,用户参与设计,机器人制造,绕过代理商互联网直销,最后拿到货款,这其实是把每个环节最大化地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成本,而并不是简单的提前获取资金的过程。 

4、合作经济。 

将来的经济模式,会有一些大公司是核心的技术提供者,比如谷歌,但是他们同样需要各行各业中的资源来补给结合。谷歌和苹果开发汽车,最后是用福特来生产,颠覆是异数,合作是常态。

不要老想着新技术怎么用,永远都是现有产业+新技术,而不是新技术+产业。就好像“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教训一样,超过一万家获得融资,只有三家上市,正确的概念应该是“+互联网”。 

未来也是如此,原有产业+IoT=新产业,永远都是原有产业为重,新技术叠加其上,这是我们创业者必须牢记的。 

拓展阅读:

《浪潮之巅》吴军:大数据会在30年彻底改变世界

★《浪潮之巅》吴军:我们可以向硅谷学什么,不学什么

《浪潮之巅》吴军:小公司赢大公司,必须是洋枪对长茅

《浪潮之巅》吴军:Google产品设计黄金法则:数据、引领、快、工程师

[免责声明]

资讯标题: 吴军: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自由意志吗?

资讯来源: 36氪官网

36氪企服点评

全渠道零售电商系统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行业专家共同推荐的软件

限时免费的全渠道零售电商系统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