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Crunchbase数据显示,尽管去年整体种子轮融资金额在下降,但住宿领域的种子及早期融资额却持续上升。
去年至少有108家住宿领域的北美创业公司获得了种子或早期融资,总额超过4亿美元,比2016年超出近1亿美元。而其中超过半数的、融资额较大的交易都发生在共享住宿领域。不同于定位旅途短租的Airbnb,去年拿到融资的创企大多瞄准了长期共享住宿。
下图是部分获得融资的企业:
Starcity为用户提供拎包入住的住所,并提供清洁、社区活动等配套服务,今年3月完成A轮融资后,融资额达到2000万美元;Roomi至今融资1700万美元,主要帮助用户寻找室友;HubHaus定位于“上班族”的共享住宿,融资额达1100万美元。
由上图可以看到,这些创业公司大多创立于纽约和旧金山湾区,这两个地区的住房出名的稀缺且昂贵。如何解决住房问题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因而催生了一批批提供长期共享住宿服务的创业公司。
美国五六十年代的郊区社区的早期开发商,不仅仅是在出售房屋,他们也是在出售美国梦—四分之一英亩的草坪、洗碗机和宽敞的车库。同样的道理,今天共享住宿的初创公司正在出售另一种愿景—这不仅仅是租用房间,这也关乎你在一个新的城市的全新探索。
HubHaus的口号之一就是“租用我们的房间并找到属于你的那个部落”。公司成立不到三年前,目前在洛杉矶和旧金山湾区管理大约80栋房屋,配合规划团体活动。 Starcity将自己作为孤独的解药,公司主页上写道:“社会隔离是一种日益流行的疫情,我们通过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创造有意义的联系,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些提供共享住宿的创企,大多抓住了用户精神世界的需求,因而通过丰富的社区活动,帮助住户尽快融入新环境,并形成用户粘性。
在共享住宿的模式下,用户一般以较小的私人生活空间,换取较低的房费、轻松入住的体验和相应的配套服务(网络、清洁等)。在Starcity,住户每月支付2000美元至2300美元,覆盖了所有费用。HomeShare则将两间卧室的豪华公寓改建成带隔断的,每月租金1,000美元起。住宿时间通常最短1-3个月起。
同样,中国共享住宿领域也在资本的加入下飞速发展。据《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共享住宿市场交易规模约145亿元,比上年增长70.6%;参与者人数约为7800万人,其中房客约7600万人;主要共享住宿平台的国内房源数量约300万套;融资额约为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约180%。
对标Airbnb,瞄准旅行短期住宿市场的途家、小猪短租等已成为这个领域的头部玩家,但仍然不断有新玩家加入,比如前不久刚获得千万元A+轮融资的千屿Islands和过亿元A2轮融资的路客,目标都是要做标准化、精品化民宿。而瞄准上班族的长期共享住宿更是热度不减,今年1月自如完成40亿元A轮融资,2月蛋壳公寓完成1亿美元B轮融资。国内的长租公寓也开始注意到社区建设,比如自如新推出的自如寓,就开设了公共区域Z Space,包括影音区、台球吧、健身房等,并且推出了一系列社区活动,如狼人杀、减压趴、暖房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