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获悉,新零售企业便利蜂和华东地区无人货架运营商领蛙今日宣布,便利蜂已完成对领蛙的战略投资并控股,领蛙将并入便利蜂的无人货架业务,成为便利蜂旗下品牌之一。
此次战略投资和业务合并后,领蛙团队将继续独立运营,持续服务现有客户,并在优势区域拓展新客。便利蜂将向领蛙共享后端IT平台、基础设施和供应链资源,并在商品、活动上给予更多的资源和支持,继续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这也是果小美合并番茄便利、猩便利收购51零食之后,无人货架行业的又一次重大整合。而发生在行业狂飙突进大半年后,涉及点位数和交易金额,都大大超出此前。
自2016年底成立后,便利蜂围绕数据驱动运营的核心理念,以新型便利店为基础开展了布局。在2017年11月启动无人货架业务后,便利蜂已在全国范围内完成5万个货架投放。官方表示,目前便利蜂投放能力已升级到每周2万个货架,预计春节前可完成50万个货架投放。
领蛙成立于2015年7月,是中国最早进入无人货架业务的公司之一,2年来在华东地区累计服务5000家企业,铺设上万点位,并积极开展智能货架的研发。有业界公司对36氪称,领蛙此前也和其它几家公司有接触,以寻求入股或出售,数千点位开价数千万元,但该消息未得到本次交易双方证实。
双方业务合并后,会赢得更大的规模优势,有助于快速完善便利蜂在华东地区的点位布局。同时双方认为,无人货架领域的点位竞争非常重要,但精细化运营是这种业务模式成立的前提条件,低质、无效的点位和粗放的运营不会带来企业价值的提升。
便利蜂的投放策略也在持续优化,比如近期投放点位超过半数为100人以上企业,意在提高单点产出、优化物流效率并控制损耗。
对于无人货架在业务体系中的定位,便利蜂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公司的“便利+”体系中,新型便利店是业务核心,无人货架将作为有效的补充形式,共享公司整体的IT系统、供应链系统和物流系统。
这位负责人指出,相比市场上电商、外卖等其他切入角度,便利店与无人货架能产生更强的协同效应。首先是SKU相似度高,无论是采销、仓储都无需新建团队、体系和基础设施,可以省去建立选品能力的漫长过程。
其次是物流体系能够复用。由于商品需要配送上楼,无人货架的配送成本居高不下,甚至一些地方出现配送成本高于商品成本的现象。而便利店可以成为天然的前置仓,不仅可以提升店面坪效,也有助于降低货架的配送成本和提升配送效率。“曾有同业做过测算,能够共享物流体系的公司,可以获得履约成本仅为同业1/5的竞争优势。”该负责人称。
最后是数据优势。要想提高无人货架的单点产出,需要对用户消费行为的深刻理解。而便利店作为线下一定地理半径内最大的消费行为聚合体,有着比线上更强的信息聚合能力和反应能力,与无人货架配合,能产生更完整的用户画像,有助货架的精细化运营。
便利蜂还对36氪表示,公司对新零售领域的合作和探索持开放态度,愿意将自身积累和洞察输出给合作伙伴。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融资情况看,无人货架公司累计融资最多的达到2亿美元,但近期资本对无人货架的态度总体趋于谨慎,一些运营不善的中小公司迟迟没有融资进展,已在寻求被头部公司收购,行业的整合大幕已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