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御泥坊母公司御家汇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如果抛开此前挂牌新三板又在近期摘牌的韩都衣舍,它成了事实上的“淘品牌第一股”。不仅如此,整个IPO过程也相当顺利,从申报到上市只花了不到一年,这个速度令互联网品牌一众排队上市的企业羡慕。
戴跃锋最早是淘品牌“御泥坊”的线上销售代理,2012年,他创立了御家汇化妆品有限公司,开启多品类战略,并先后引入深创投、顺为、前海基金等资本,朝上市迈进。
拥有“御泥坊”、“小迷糊”、“花瑶花”等多个护肤品牌的御家汇,近年来保持了高速增长。其招股书显示,2014年到2016年,营收分别为4.32亿、7.69亿和11.71亿,平均增速达到65%。2017年营业收入16.46亿,净利润1.58亿。
在国内上市的美妆企业中,这个营收业绩低于上海家化,和珀莱雅相当。而占据其营业额75%以上的主营品类面膜,也在激烈的竞争中挤进了第一阵营,和一叶子、美即和百雀羚体量相当——虽然来自韩国和台湾的面膜粉丝众多,但如你所见,在面膜这个细分领域,本土品牌还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面膜贴是化妆品中唯一一个亚洲人创造的品类,所以不必崇洋。”在谈到中国市场的机会时,御家汇创始人戴跃锋显得十分自信。他说,“中国女性从不用面膜到全员用面膜,从一周用一两片,到一天用一两片,市场还会有巨大增长。”
成长于阿里体系,引入雷军的投资在许多方面影响了这个消费品公司,比如重视运营、追求性价比、依赖口碑多于广告投放。
御泥坊的另一个标签是“淘品牌”。这个略带历史感的名称至少说明了两个事实:它曾经依靠电商红利崛起,同时也不得不应对这个红利消失的新世界。2015年起,御家汇开始拓展线下渠道,但线下销售占比迄今依然不高。
渠道之外,御家汇也在拓宽业务的边界,比如推出水乳膏霜类护肤品,甚至做起了彩妆。而日本爆款化妆水“城野医生”的天猫店,背后的代运营者也是御家汇。
眼下,在互联网巨头主导“新零售”变革中,戴跃锋认为,他们可能是最熟悉互联网规则,也因此最有能力抓住机会的人。
36氪和戴跃锋聊了聊他们的机会和挑战。以下是访谈部分(经过编辑):
36氪:本土化妆品企业近几年增长势头不错,相反外资品牌的份额在下滑。你们从行业里看,原因是有哪些?
戴跃锋:任何一个品牌崛起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个叫品类机会,一个叫渠道机会。外资品牌在中国的发展,其实是赶上了百货的渠道机会。但是大概三年前,这个渠道开始显著的衰退,这个冲击很严重。
36氪:进百货跟外资品牌的中高端定位相关?
戴跃锋:是的,国产品牌也有进百货的,像佰草集。另外还有商超,CS(化妆品专营店)和电商等渠道。每个渠道里也都有崛起的品牌,比如相宜本草是跟着商超起来的,自然堂、欧诗漫是CS里起来的,御泥坊、阿芙精油就是与电商渠道一起成长起来的。
36氪:但渠道的变化只算是外部原因?
戴跃锋: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品牌和产品的把握能力已经赶超国外。他们替我们培养了人才,基础的东西已经教育好了。从人才的流动也能看出来,过去进外企是最牛的,但今天,最牛的人都进了我们这样的企业。
36氪:御泥坊有高管来自宝洁、SK-II。
戴跃锋:对,我们的研发负责人原来就是SK-II的科学家,SK-II有一款产品印着他的名字,代表他在研发上的贡献。
36氪:应对渠道兴衰,外资品牌也有一些转变吧,比如在线上开店。
戴跃锋:转变速度是有限的,我们看到机会就马上动手了,但他们要开会,要向总部汇报。更重要的还是,我身处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你是从外面看进来的。产品和品牌能力,对新渠道的把控,综合起来他们可能已经赢不了了,但他们有历史资产,优势还会延续足够长的时间。
36氪:御泥坊最初是从淘品牌长起来的,你们享受渠道红利的时期大概多久?
戴跃锋:2010年到2014年左右吧。享受这个红利的品牌是很多的。
36氪:有一些后来就没有声音了,但招股书显示御家汇过去三年的增速都在50%以上,挺令人意外的,因为红利期也结束了。
戴跃锋:电商增速放缓是客观情况,但线上还是在增长的。我们能保持比较好的增长,最根本的是产品品质。另外就是跟马云校长学的,我们靠战略布局保证了持续增长。
36氪:具体是指多品牌战略吗?
戴跃锋:去年我们的“小迷糊”增长率是100%,超过御泥坊主品牌。御家汇的战略也很清楚,多品牌、全渠道、多品类,“世界前十的美妆企业”是我们的愿景。
36氪:这个目标有多远?
戴跃锋:中国的消费崛起一定会催生出属于中国人的大美妆企业,只要服务好中国市场,我们是有机会进入世界前十的。
36氪:你们是淘品牌出身,但是跟阿里没有股权关系,这个是有意而为吗?
戴跃锋:双方都有机会。我们当时跟阿里谈过,他们内部也很纠结,要不要投淘宝生态里面起来的品牌,但是后来大家考虑还是不投,为了保持公正性。
36氪:2013年开始,陆续拿了深创投、顺为和前海基金的钱,当时的考虑是什么?
戴跃锋:当时就想好了我们要走资本化的道路,开始去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阿里的曾鸣教授跟我们谈到资本的问题,他说如果你这个行业还没有高度整合的时候,你不坐资本这趟快车,你就可能失去一个大的机会。
36氪:零售企业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中国零售企业太分散了。
戴跃锋:对,如果你是巨头,今天的筹码会不同。
36氪:所以这一轮新零售变革,尤其是线下渠道站队AT,对你们的影响是什么?
戴跃锋:肯定是非常好的变化。我们本身就长在互联网,思维方式是一致的。这给我们全面发力线下带来一个大的机会。
36氪:未来你们有没有可能跟AT直接谈判,因为它们跟线下渠道共享了供应链?
戴跃锋:现在阿里已经在尝试了,猫超在大润发有专门的区域。我们供货给猫超,已经进入大润发销售了。
36氪:这种模式比你们用传统方式铺货到大润发,大约可以节省多少成本?
戴跃锋:效率的提升还是比较大的。
36氪:未来这种模式会普及吗,带动你们线下销售规模的增长。
戴跃锋:阿里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尝试。对我们来说,一是在化妆品企业里,我们最懂互联网,二是线下网点覆盖能接触更多消费者,会带来大的增量;三是线下渠道交易成本会比过去大幅下降。还是回到商业本质,做品牌的提供更好的产品,做渠道的提供更低的交易成本。
36氪:目前你们线下渠道销售占比不到10%,未来会怎么样?
戴跃锋:如果变革来临,线下的增长速度肯定比线上快,我们在等待这个机会。
36氪:你们一出生就在线上,对于线上流量成本变高这件事,有什么体会?
戴跃锋:说句让同行不好受的话,我们流量成本跟之前差不多。
36氪:怎么做到的?
戴跃锋:早年很多流量红利,现在红利下降,但是我们在品牌力、产品力、运营能力上,已经得到大幅提升。
36氪:比如产品力有多高?
戴跃锋:你去看一个公开的数字,毛利率。我们直接卖给消费者,传统生意要卖给代理再卖给消费后者,代理商要赚钱,按道理它的毛利应该比我低,但事实上,我们毛利比传统的美妆企业低很多,你反推下,就知道我们的产品成本比传统美妆品牌高出多少了。
36氪:你们在营销上也比较克制?
戴跃锋:我们很少投硬广,有做一些植入,但也做的很精细,选剧的标准,每一个场景,原则就是不浪费钱。浪费的钱要么是企业的,要么是消费者的,其实最终还是消费者买了广告,这,我们觉得没有太多意义,我们更希望消费者买到好产品。
36氪:这一点算是受小米影响吗?
36氪:其实《参与感》那本书里就提到御泥坊的案例,靠消费者口碑而不是渠道广告投放。我们的广告费用比同行低一半以上。产品和运营做得好,可以不依靠这么多市场费用拉动。
36氪:听说你们有一套运营口诀,能透露吗?
戴跃锋:那要保密(笑)。总体上就是讲一产品二渠道三运营,产品是根本,把这些商业逻辑变成押韵的口诀,跟学武术一样。口诀是方向指南,具体执行还有一本手册,每个人严格执行这套标准,不浪费资源。
36氪:细化到什么程度?
戴跃锋:这个页面是怎样的,这个地方放产品,那个地方放文字,文字多大,都有规范。
36氪:你们现在还代理一些国外品牌。
戴跃锋:我们代理的城野医生,这个品牌在天猫国际第一个月100万,第三、四个月就是1000万,刷新了天猫国际上入驻品牌的记录。我们内部有一个原则,叫老人做新事,新人做老事,就是御泥坊品牌的老人会派过去做新的事情,新人就通过学习我们沉淀的运营能力,做御泥坊,内部人员有梯队。
36氪:代运营业务会继续扩大吗?
戴跃锋:会。世界上所有大的化妆品集团,都有一块业务叫做代理,就是利用它在某个环节的优势。我们的优势之一是电商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