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 人力资源一体化 > 拍出了《寻梦环游记》皮克斯,如何孵化出全球最牛的动画创业系? >

拍出了《寻梦环游记》皮克斯,如何孵化出全球最牛的动画创业系?

转载时间:2021.09.30(原文发布时间:2017.12.09)
96
转载作者:36氪企服点评小编
阅读次数:96次

目前,豆瓣评分9.1,上映15天,耗时六年制作的《寻梦环游记》,国内票房已经突破6亿。除了在票房上赚得盆满钵满,还一举拿下了今年纽约影评人协会奖、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等多个电影奖。皮克斯还在不断创造着奇迹。 

“不要等到东西变得完美才分享给其他人。要早点展现经常展现。当我们取得成功的时候,当然是很好的,但中间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一书,侧面揭示了皮克斯崛起的秘密。许多人认为,皮克斯之所以成为全球最顶尖的三大动画王国之一,是因为他们技术上的创新,和故事上的创意。但实际上,这些源源不断的创意背后,更重要的推动力是,他们对人才的管理和鼓励。皮克斯培养了全世界最精英的动画制作人才。

失意的乔布斯遇上“不赚钱的动画部门”

1985年,乔布斯大概还没悟出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不然,这位天才产品经理,也不会因为不可一世,而被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解除了他的CEO身份;就在同一年,另一位梦想偏执狂约翰•拉塞特(John Lasseter),也刚被迪士尼赶出来不久,正在卢卡斯影业旗下一个“不赚钱的电脑动画部门“,痴迷于用技术改变动画艺术。

机缘巧合,在卢卡斯影业为这个不赚钱的部门发愁时,希望继续开发计算机的乔布斯便以500万美元低价收购了过来,并与那位偏执狂拉塞特、计算机图形专家艾德•卡特姆(Ed Catmull)共同创立了皮克斯。拉塞特的处女作《小台灯》中跳动的小台灯,成为了公司的标志。 

起初,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电脑硬件和生产,乔布斯收购公司过来,原计划是继续开发未来计算机。然而,相继推出了两代图像电脑,却迟迟不见盈利。连续9年,皮克斯一直处于财政赤字。直到1994年底,公司主要是靠烧光乔布斯的个人支出5000万美元来维持运营。 

其实,在这期间,乔布斯不是没有想过把它转手出去。据说,微软曾经出到了9000万美元,但乔布斯的心理价位是1.2亿美元。乔布斯转念一想,既然微软能够出到9000万美元,那就说明皮克斯还有活下去的价值。 

于是,乔布斯决定去找援兵,原硅谷高级主管,劳伦斯•利维(Lawrence Levy)来出任CFO。利维在《孵化皮克斯:从艺术乌托邦到创意帝国的非凡之旅》一书中曾回忆过这通毫无征兆的电话——“你好,是劳伦斯吗?我是史蒂夫•乔布斯。几年前,我在杂志看到过你的照片。那时候我就在想:总有一天,我们会一起共事的。”

在利维加入后,公司确实找到了转机。利维总结,公司目前有四大业务线:RenderMan动画软件、动画广告、动画短片和动画长片。其中,RenderMan是唯一在盈利的业务,但市场需求较小,利润也小;动画广告组作品虽小有成绩,但预算总是吃紧,收入不稳定;动画短片是皮克斯用来内部测试开发技术的载体,毫无利润可言;最后一个,就是和迪士尼刚刚开始合作的动画长片,前景无从判断。

“落子无悔,最重要的,是你的下一步。”这是当时利维的想法。于是,在初步分析了美国的电影市场后,他便开始对公司业务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收缩RenderMan的销售团队,将这项技术主要留给皮克斯自己使用,然后解散了广告团队,主攻动画长片。1995年,皮克斯正式成为了一家动画公司。 

改革的成效来得相当快。同年,皮克斯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全电脑制作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不仅狂敛1.9亿美元票房,还成为当年的最卖座电影,导演拉塞特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特殊成就奖。票房成功一周后,春风得意的皮克斯正式上市。而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乔布斯,也收到了濒临倒闭的苹果公司的CEO邀请函。 

皮克斯式管理:委员会比老板权力还大 

在《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一书中,提到了令人非常震惊的一点就是,皮克斯并不会强制员工签署劳动合同。在这一点上,从管理者角度来说,人员的流动自由越大,不安全感也会越强。但恰恰如此,这种不确定性也会促使公司去关心员工的处境和意见,在情形变坏之前达到预防效果。 

对人才的重视是皮克斯的企业文化。卡特姆曾表示,“皮克斯的员工们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这些人发自内心地拥护企业的价值观,因为皮克斯的价值观真实地代表了公司的行为方式。”

创意产业,为何人才地位远在灵感之上?卡特姆提到一个细节:在他和一些公司高层聊天时,会发现他们过分强调一个绝妙的初始创意,却小看了它的潜在风险和执行可能,这其实是许多公司创业未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电影也是产品。一部电影包含着成千上万的创意,这些创意需要被人才来管理。卡特姆曾提到,他对皮克斯团队的管理,和统计学家戴明的观点非常相似,即“任何级别的员工只要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都有权利中止流水线生产”。

他认为,把一个绝妙的点子交给一个普通团队去做,他们搞砸的概率非常高;但是,如果把一个即便非常普通的创意交给一个优秀的团队,他们就会帮你把这个产品做好,甚至能够把它变得更好。于是,“去招揽比自己聪明的人才”,也成了当时卡特姆对自己的要求。

不过,作为领导者,真正面对比自己还要聪明的人的时候,难免会担忧“这个人,哪一天会不会把我给取代了?”卡特姆就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当年,他聘用年仅29岁且毫无管理经验的阿尔维•雷•史密斯来管理这家机构的时候,“那种浑身不自在以及感觉到潜在威胁后的心慌意乱”,至今记忆犹新。事实上,比他聪明的阿尔维,最终成为了他最信赖的合伙人。 

“建立一家企业或组织要耗费许多时间,因为学习正确的办事方法需要很长时间,招募到合适的员工也是一样。实际上,皮克斯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毫不吝惜时间的投入。”卡特姆说道。为了去留住人才,皮克斯内部曾有过以下机制:

内部选拔人才机制:彻底放权

在皮克斯数部电影中,导演都是内部选拔出来的。因为导演这个职位,除了专业上的要求,领导力、项目的把控力同样重要。所以,皮克斯会要求员工每天去上班,让他们去合作,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各自优势所在。同时,皮克斯也会对团队的领导人进行彻底放权。 

 “Braintrust“委员会:比乔布斯权力还大

这个委员会由大约八到十位皮克斯最资深的编剧和导演组成,主要为制作中的难题提供协助。即便委员会提出了修改建议,决定权依然在导演手上。当时,为了能够让大家在会上真正畅所欲言,他们甚至禁止强势的乔布斯来参加会议。

“The Dailies”例行检查:鼓励犯错

“例行检查”这个制度,是拉塞特从迪士尼和工业光魔这些制作公司中学过来的。实际就是每天把项目进度梳理一遍。但不同的是,这个制度在大多数公司,仅限于高层参与,而在皮克斯内部,这是向每个人推行的。这么做,一方面能消除团队内部层级意识;另外,对于尚未完善的任务,也能从别人的创意中得到灵感,提高效率。

另外,皮克斯也会去鼓励员工“敢于犯错”,借以提高员工执行力和创新力;“拥抱变化”,则是避免大家把失败的重点放在追究个人错失上,从而放在预防措施的改进上;另外,公司还会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来进行“反省会议”,鼓励员工勇于表达对公司的看法。皮克斯内部非常注重沟通。在其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人员越来越多的时候,公司甚至设置了“点评日”来鼓励员工向公司提出建议。

皮克斯上市后5年,股价上涨了171%,市值从15亿美元飙升到60亿美元。然而,在好莱坞稳定的“六大制片厂”结构下,利维意识到:“人不可能永远以同样的速度往同个方向走,迟早会出现各种让我们慢下来的事物。”皮克斯需要更加丰富的资源,和多元的经营模式。于是,2006年,皮克斯与迪士尼达成协议,以74亿美元收购价成交,迪士尼承诺,“绝不干涉其创作的自由”。 

皮克斯创业系:全球最牛的技术创意人 

目前,皮克斯已经拥有超过1200名员工。从2014年起,对于大部分选择离职员工,皮克斯都会在《皮克斯报纸》(Pixar Post)的网站上面,列出这些离职的员工,分别给予认真的评价和认可,并寄予祝福。把技术和艺术进行了完美结合的皮克斯,离职员工中出现了两大派创业人才,一边是新兴技术派,一边是内容创意派。总体而言,他们在离职前都在皮克斯待过相当长一段时间,对皮克斯的企业文化高度认可,且会运用到自己的公司运营上。

2015年,奥斯卡提名动画短片《The Dam Keeper》作者,Robert Kondo和Dice Tsutsumi相识、相知于皮克斯,随后共同离职出来创业。在他们离职之后,《皮克斯报纸》放出了大版面告别语,“我的梦想就是某一天和你们重逢的时候,能够把我在那些黑暗、恐惧和危险的未知中所学到的,用上在我们的合作中。” 

从性格上来看,皮克斯人最大的特点便是目光长远。导演布拉德•伯德表示:“在皮克斯,我们的目标从不放在缩减成本和提高速度上,我们的创意过程立足于长远。我们的员工热爱片中的角色,他们明白,正确的制作方法是可以赋予这些电影以生命的。” 

内容创业公司的规模,往往停留在工作室状态,合作模式是以手头项目来和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员进行。所以这些员工即便出去创业,也是基于某个有意思的项目去参与。这种商业让位艺术的逻辑,和皮克斯的企业文化也有关联。

去年,无限娱乐(Limitless Entertainment)发布了公司第一部虚拟现实电影《Gary the Gull》,其创始人Tom Sanocki此前在皮克斯工作了11年,曾为《美食总动员》、《怪兽学校》和《赛车总动员》等动画设计角色。在这部电影上,他找到了曾在皮克斯工作了18年的导演兼编剧Mark Walsh。Sanocki负责VR的技术,Walsh负责角色创意和故事的创作。Sanocki曾经公开谈及,希望成为“vr界的皮克斯”。他透露,自己在企业文化方面,提倡的“反省文化”,鼓励员工积极反馈意见,并创立“委员会”,让核心人员来提供意见,消除阶级意识等等,都是仿照了皮克斯的管理套路。

用前沿技术来承载高品质的内容是皮克斯的拿手好戏。许多皮克斯系员工,离职后都会投身于新技术的开发上面。去年是VR元年,不少皮克斯离职员工拿到了VR相关的项目融资:例如,皮克斯前员工Eugene Chung创立的Penrose Studio,专注VR及AR技术制作电影,去年在种子轮获得850万美元投资,成了VR界当年种子阶段获得最大的一笔投资;去年九月,大多数由皮克斯员工组成的VR游戏工作室Steel Wool Studios的A轮,获得HTC融资500万美元等等。

和已经成气候的paypal创业黑帮不同的是,皮克斯创业系刚刚拉开大幕。这和公司对人才的培养、规划,还有“技术+内容”模式的创业周期长都有关系,更多年轻的人才还在蓄势待发。另外,随着电影工业对技术和内容越来越高要求,或许这些派系和门户的辨别方式也会被逐渐淡化——毕竟,电影是合作的艺术。

 本文有南七道和二十三共同完成。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创始人&CEO,关注互联网和科技创业。公号南七道。

36氪企服点评

人力资源一体化相关的软件

查看更多软件

大厂都在用的人力资源一体化软件

限时免费的人力资源一体化软件

新锐产品推荐

消息通知
咨询入驻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