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Ray先森”(ID:RayZhang1993),作者 Ray先森,36氪经授权发布。
关于跳槽,有人觉得不能轻易跳槽,也有人觉得不开心就走,但是身在职场,迟早要面临跳槽这一关,今天不妨来聊聊这个话题。
职场有两个跳槽季,每一年的上半年3/4月份,和下半年的9/10月份,通常又称为“金三银四”和“金九银十”。
这也导致了很多人都会选择性在这两个季度去跳槽,寻找更高溢价的公司。
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
“跳槽的涨薪幅度远高于公司内部加薪幅度。”
也就是说,很多公司宁愿付出15k的月薪从外部引进一个高管,也不愿给月薪8k的老员工加薪2k,哪怕两人对公司贡献差不多。
以前拿这个问题问过一位职场导师,他是专门负责企业人资管理的老鸟,他是这么回复我的:
“这个很正常啊,很多老板都倾向于相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也是这几年为什么职业经理人吃香的原因。
另一方面设计一套平衡的对应不同职级、不同业绩的加薪制度,是非常复杂的,有这时间还不如多花点钱解决问题。
再说了,不患寡而患不均,老板光给一个人加薪,你让其他人怎么想?”
很多人常常告诫年轻人不要随意跳槽,但关于这个职场真相却很少有人说明。
把握合适的机会,利用跳槽来升职加薪,对渴望证明自己价值的职场人而言,
为什么不可以?
和大部分年轻职场人一样,我曾经也有过一段非常跳脱的职场岁月。
总觉得“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既然做的不开心,那就跳槽咯。
最后发现其实那样的做法对自己的职场发展非常不利,每一次换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意味着你此前的工作积累和经验全部推倒重来,而如果是换了一个新的行业和职位,需要适应的时间会更长。
后来,我才明白:
真正正确的跳槽,指的是能带来“升职加薪”的,能实现更高的“职场价值”的工作更换;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因为可能离家更近,或者工作环境更优美等等原因,而去换一个工作。
(图:无差异曲线)
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无差异曲线,它是指:
在同一条曲线,在它上面的每一个点,虽然商品组合不同,但它带给人们的效用是一样。
职场也是如此,在你自身能力、资源、外部行业没有发生质的变化的时候,工作换来换去,其实都是在这样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A公司给的价位高,但是离家远且每天都要加班。
B公司离家近,但是需要你带团队且没有双休。
C公司距离适中,但是工作量都高于前两家。
看起来和你之前的公司拥有更多选择,其实本质上讲,都是“无差异的”。
凡有选择,必有代价,只不过看你如何评估这个代价的大小而已。
惦记着高薪,就别想事少;
觊觎着权重,就别想省心;
事少离家近,就别想发大财。
成功的跳槽,是能够让你从原来的无差异曲线,跳到另外一条整体效用更高的无差异曲线。
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效果,你之前所有的跳槽不过是在几个相同层面的选择里兜圈圈而已。
那么什么时候才是跳槽的好时机?
这里不得不提到,很多人跳槽,是因为工作不开心了、不顺心了,就像当年的我一样,甚至是老板一句不顺耳的话,就嚷嚷着不干了。
但是招聘你的HR就没那么情绪化了,你在上一家公司事情办不好、人际关系理不顺,很难说在自身不做改变的情况下,换一家公司就马上变好了。
我建议你在看外部工作的同时,调整自己,提升目前工作的主要办法,是不是已经超出了自己努力的范围。
如果通过改变和调整自己,可以提升业绩,那么我建议你做出成绩后再跳也不迟。
如果“职场价值”得不到提升,盲目跳槽又有何用?
早几年,曾经看过前新东方执行总裁陈向东离职邮件,他在信中写道:
“2013年新东方已经走出了浑水攻击的阴影,战略定位更加清晰,运营效益稳步提升,新东方也20周岁了。
尽管面临这样那样的挑战,但新东方确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处于更好的状态,我想现在应该是最好的离开时机了。”
一家企业发展的最好的时候,恰恰是你开始看新机会的时候。
这时候跳槽你的市场价值是最高的,市场会因为你公司市值和现状,连带着给你加价;
反过来,等到公司发展不好了你再跳槽,你谈工资的筹码都小了很多,最后非常被动。
这时候你的“无差异曲线”整体效用缩小,再跳槽出去恐怕只有被人挑挑捡捡的份了。
职场的跳槽又分为两种:
一种是上述的主动跳槽,在自身价值最优时对外选择机会;
另一种是被动跳槽,就是你已经被离职或主动离职的情况。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自己业绩优异,公司发展也不错,还需要跳槽吗?
是的,仍然需要。
一般有这么两种情况:
第1种,你能够明显地看到自己成长快,业绩出众,但公司内机会总轮不到你。
轮不到你,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老板任人唯亲非嫡系而不用,或者公司按部就班,论资排辈,新人难得有机会等等。
如果你非常渴望迅速成长,那么你应该把视野打开,寻找外部机会。
第2种,尽管公司目前是行业领跑者,或者发展得不错,而且可以给到你升职加薪的机会。
但长期来看,新行业、新机会,将对你目前的公司,甚至所在的行业,产生毁灭性打击。
或者当前你已经发现公司的潜在问题和巨大分险,而你又没什么实质性领导权力和指挥空间,如果不想成为案板上最后被人随意宰割的鱼肉,那么也可以主动看看外界。
在最好的时候离开,而不是在最坏的时候走掉。
有时候搞清楚职场的出场离场顺序,很多问题往往会呈现出另一种解法。
既然说了这么多关于跳槽的门道,顺便聊聊招聘的事情。
但凡做过HR或者自己带过团队的朋友都知道,除了发布招聘信息这样的传统招人方式,企业最喜欢的,其实是员工内推。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一方面,内部员工与应聘者熟悉,他可以和对方提前介绍公司的信息,同时对应聘者知根知底,也能帮助公司更快地了解应聘者的优缺点,降低了沟通成本和双方的试错风险。
说个段子,你能在三分钟之内搞定这个人的全部信息吗?
招聘APP恐怕不行,但是内推可以。
另一方面,如果内部员工推荐了自己的朋友加入公司,某种意义上,在公司看来,增加了他的忠诚度。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靠熟人找工作是走后门。有机会就积极地向身边人经营推销自己,告诉他们自己是做什么的,说不定,机会就这么聊出来了。
别觉得没这个必要,要是真没点能耐,别人还未必会找你。
除了内推之外,也可以看看猎头网站。
很多人总以为,猎头只盯着总监、总经理、COO这种高title的大佬去联系。其实,随着职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新兴的行业、岗位出现,越来越多的猎头公司开始切入中基层岗位。通过猎头跳槽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自身实力和资源不错的前提下,为什么不试试猎头?
关于外部渠道,建议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经常更新你的职场社交媒体以及招聘平台简历,这不是让你立刻辞职,而是让你在人才市场提高能见度。
其次,积极参加行业论坛,很多猎头也会抱着找人的心态,去参加这些业内权威的论坛和峰会,说不定你就能遇上帮你搞定未来的工作机会的贵人。
即使你目前完全没有跳槽的需求,也保持半年更新一次自己在各招聘网站上的简历的频率。
一方面是可以增加自己外部的曝光机会,
另一方面,也是时时地总结自己的工作经历。
如果有面试的机会,大胆地接受邀请,去聊一聊,就当是复试一下面试过程也未尝不可。
我看过很多职场文章,内容无非是劝你不要随意跳槽,要注意积累,当然这并没什么不对。
但最后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始终在你的手中,
学会合理评估选择的代价,
学会主动甄别环境的优劣,
学会借力营销自己的优势。
相信我,职场总有一条你能走的路。
写在最后:
一次成功的跳槽
本质上是对现有的工作状态的一种反思
就算不跳槽
也建议你多对以往的工作
做个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