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瞎说职场”(ID:HRInsight),作者:Sean Ye,36氪经授权发布。
「一直在外企打拼年薪60w,最近收到了某二线互联网公司年薪90w的offer,我是去还是留?」
这是我昨天在知乎热榜上看到的一个问题,我随手去回答了,然后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10万+阅读,只有300赞同不到。
我对知乎是有研究的。
通常来说,我的赞同/阅读的比例差不多是1%,也就是10万+的阅读应该有1000赞了。
另外看了一个「千万别去互联网受罪」的回答,赞同 3000+。
感觉互联网现在的名声,真是堪比天龙八部里的四大恶人了。
网友们习惯于为自己支持的观点点赞,我写一个「可以跳,但是要注意这些坑」的回答,显然没有「千万别去互联网公司血汗工厂」的观点来得吸引人。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依然有大量外企人考虑加入互联网。
我上回写了一些案例《外企跳槽互联网指南》,发现没有写全,还是补充一些信息,尤其是第三章节的 「拥抱变化」,真的比咱上下班打卡还普遍。
熟悉我的小伙伴知道,我的经历也很类似。
我35岁时,从外企加入互联网创业公司。
经历过惨痛失败和艰难时刻,但最终成功从外企转型互联网,坚持下来。
从薪资涨幅来说,我的offer并不如正在犹豫的这位朋友高。因为需要异地工作,薪资涨幅还不够房租和来回火车票钱。
从岗位来说,我是职能部门跳槽业务部门,职业发展前途有所突破。
我能够理解跳槽时候的那种不安和撕裂的感受,在我确定接了offer之后,辞职邮件拖了3天才发出来,每次看到领导,我都欲言又止。
我觉得我做的是正确的选择,但是我在Mercer待了6年,跳槽互联网创业让我很不安。
后来,也有很多老同事和朋友来咨询我,是不是应该离开外企跳槽互联网。
我都会问一个问题:
35岁是一个特别焦虑的时间点。
我知道继续待在外企,我或许可以升到CMO。
但是我很清楚,这不是我想要的。
事实上 CMO 曾私下和我吹风:我未来是要修行的人,你是团队里比较突出的一员,未来这个团队还是要靠你……
我一听脑子嗡的一下,不行我要逃。
我知道 CMO 的日常工作是什么,我知道她应付多少让人糟心的事情,她的压力和她的收获,在我看来不成正比,我不想成为她这样的人。
这不是我要的,我要有突破。
想清楚这一切后,我就带着行囊告别妻子跑去北漂重新拼搏一次。
这一路各种坑各种糟心事多少都经历过,但我真的不后悔我很欣慰选择了这条路。
所以,对于正在考虑转型的朋友,你最看重的又是什么呢?
外企人跳槽互联网,需要面对的环境变化包括:
无论你是业务团队还是职能团队,你都会遇到业务的变化。
我加入互联网行业的第一周,每次开会都在偷偷百度,这个词什么意思,哪个词什么意思……
在有些公司,他们讲出来的话,你虽然每个字都认识,放在一起你可能就不懂了。
我记得第一次团队聚餐,我问了一句这里有80后吗?
立刻被小伙伴们diss,因为桌上最年长的也就是92年的,小伙伴都表示:
叶叔,你会不会聊天?
外企和民企的沟通风格完全不同,欧美外企虽然也有互怼,但整体风格偏绿茶(温和),写邮件抄送老板,已经是非常严厉的做法。
但在民企,我真围观过现场互怼,毫不让步的。(我只能看懂表情,但专业词汇太多,我生生是没听懂。)
另外,在民企,业务团队大多是主导者,职能团队是支持者,这和讲究管理的外企不同。你的心态可能也要转变。
外企人跳互联网最大的挑战是文化的适配。
民企,尤其是互联网文化,经常让外企人感觉到无法接受。
比如拼多多的超级996,比如便利蜂的考高数裁员,再比如蛋壳公寓的要求房东免租,同时不对租户免租的骚操作。都是在挑战我们正常职场人的底线。
外企和民企在很多事情的价值观上是完全不同的,在外企我们太习惯于合规操作,但是在民企,有些时候是有灰色地带的。
对于外企人来说,外企转互联网这种规模的转型,一定会消耗我们巨大的精力去改变自己,了解新的业务,适应新的环境。
我们的精力放在了业务上,那么在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上,尽量要找相对比较接近外企的公司,不要给我们本就不宽裕的脑容量带来新的文化和价值观上的冲击。
以我的经验来看,腾讯系的公司(不算pdd),因为深圳靠近香港,在企业文化上和外企会更接近。跳槽去腾讯、知乎、快手的一些外企朋友都反馈基本合拍,供参考。
不少互联网公司都有这句话放在企业文化里,其他话可以不信,这句你得信。
在外企,我们基本上项目是按照年规划的,如果有问题,做调整也得是以季度来做方向性调整的。
互联网公司的调整,可能是以周、双周为基准的。
外企和互联网的调整方式,谁对谁错,不好说。
但对于员工来说,这种应对变化的心理,是必须有的。
这种变化包括:
我一个HR朋友刚刚从外企跳槽互联网,上班不到一周,老板告诉他,团队调整,他要向一个新老板汇报。他很意外,这种事在外企也有,但不至于上班一周就换人……
我告诉他,这其实是最普通的变化了,真没什么大不了。
互联网公司的JD看看就行了,以我身边外企人的转型经历来看,基本上最后做的工作都和JD不一样,尤其是职能岗位,你得当自己是革命板砖,哪有需要往哪里拍。
说好做品牌投放的,最后做起了新媒体运营;
说好做薪酬绩效的,最后做起了HRBP帮业务团队招人;
说好做产品策略的,最后做成了销售支持
太常见了……
首先,按照你的描述,我建议不要把20万股票放入薪酬package里,这钱没有落袋。奖金也是,和13薪不同,奖金是没法确保的。
出现变故的可能性太大了。
话语权在公司手里,他们完全可以调整政策,甚至提前解约。
就算不解除劳动合同,你现在的offer是58万,如果年底公司说今年效益不好,希望来年把你base调整成50万,你是否同意?
你不得不同意,因为很快股票就要到账了。
最后,外企跳槽互联网在谈offer的阶段,还有几个微小的问题需要注意:
1. 如果offer异于市场条件得好,需要留心
比如,一般给股票是满两年,你居然能满一年;那一定是你有什么特别优秀的地方,让这家公司觉得值得为你破例。
破例也意味着,这家公司对你的预期极高。
你入职后需要迅速达到他们的预期,否则他们就会止损。
2. 如果offer里带有股票,请留心:这是笔快钱
比如,你在第一或者第二年拿到了高额的股票,意味着之后,你就只剩下固定薪资了。
而你在互联网公司的工作量,投入度,应该是远高于你在外企的投入度。
所以就算一切正常,到了达不到股票的时候,你的涨薪相比在外企,幅度更低。
你的心态也会因此变化。
3. 你的生活呢?
如果是已婚已育的状况,你需要在家庭投入多少精力?你想过吗?
都是奔四的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都知道这一点。我们应该能做出符合自己要求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