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十里村”(ID:shilipxl),作者:天涯住在十里村,36氪经授权发布。
有太多人想做电商平台了,而且是全类目的电商平台。
但真正能做的,屈指可数,绝大多数创业者,其实都是炮灰。
首先我们当然得感谢这些创业者,投资人,为我们这些普通人提供了无数的就业岗位,让我们还能发挥那么一点价值。
但如果按照理想目标来说的话,再做一个百亿、千亿的电商平台,这种想法实在是有点太乐观了。
在看完这篇文章的之后,也推荐你看我之前写的另外一篇文章《社交代理电商平台,为什么这么难做》
对于初创团队来说,付出的最大成本之一,就是技术开发成本。
如果你经历的创业项目足够多的话,你就会发现,不管是新项目还是老项目,在技术开发上花的时间很多。
尤其是早期,几乎是运营在等技术排期。
对于电商来说,技术团队需要从最基础的商品上下架开始做,再到商品的交易、营销模块的开发。
比如我们常见的抽奖、砍价、拼团、秒杀、签到、分享赚、积分抵扣、优惠券等等。
所以当你看到其他电商平台如火如荼的在做着各类营销活动的时候,你就只能干瞪眼。
如果你是完全从零开始开发的话,我敢保证,当你能做出一个像样的电商前后台系统、包括营销玩法,至少一年以上。
有人会说,难道就没有现成的第三方吗?
有啊,但是里面的坑实在太多了。尤其是绝大部分初创团队,都很难找到技术大牛作为合伙人。
在第三方系统上做开发,会有各种问题。我亲历过两个项目,都是因为一开始选择不靠谱的第三方,足足耽误了3个月的开发周期。
我在《关于流量的10个建议》的开篇第一点,就提到了,一切交易皆流量。
哪怕是淘宝、京东、拼多多,每年依旧花着巨额的市场费用,在挖掘新的流量洼地。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有规模的免费流量没几个,需要付费的流量,又花不起钱。
尤其是今年疫情之下,许多中小平台,都拿不到钱。
我见过许多老板,绝大部分都是阿里等大企业兑现股票刚出来的。
他们满腔热血,却没有流量。
我也敢保证,90%以上从大公司出来的高管,都不懂流量。
因为他不曾接触过核心的流量来源,每次活动都是平台现成的流量,申请的资源位。
现在外面做流量的成本真的太贵了,既要导流APP,又要导流微信和小程序。
在工作中,我遇到很多老板,期望花个1、2万工资,招个能帮起盘的流量高手。
我再次强调,做电商三种核心流量来源:
a、广告投放
无论是投公众号,抖音、淘宝等流量,钱太少完全看不出特别的好的效果。
真心想要做的投放,更适合在短期内,做爆发。细水长流的投放,用户对内容是完全会疲倦、脱敏的。
而且当前融资在千万以内的小平台,没有哪家敢持续的投放。
b、代理招募
从直销、微商再到社交电商平台的模式,任何一个社交电商平台都不能能脱离于代理拉新、消费。
对于微商和代理来说,想要获取更多的流量,就要持续去发展自己的客户。
但顶级代理这件事情,是很难靠招聘来的。
完全要看创始人或创始团队中,有没有人具备这类起盘、宣导的气质和能力。
有些老板,天生具备一呼百应的能力。
c、内容获客
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愿意去积累足够的流量再变现的话,那你可以好好考虑内容获客。
但内容获客的能力,对于许多企业来说,都太难了。
更重要的是,没有人愿意去等。
因为你看行业里面,凡是靠内容火且可持续的火的没几个,而且他们也花了很多的时间。
以前找靓机平台,就在头条上做了大量的内容。
如果没有钱投放也不会投放,没有微商代理愿意一起玩老板也招不到大代理,对于很多创业平台来说很痛苦。
我见过几个平台弄了半年,用户没有超过20万,日活不过万,订单不过500,月GMV不到200W。
但运营技术等团队,超过了30多号人。
很多电商平台,自己并非供应链起家,都是靠平台招商同学完成商家的招募入驻、产品上架发售。
这里有两个最明显的问题:
其一是SKU不够丰富,哪怕再厉害的团队,丰富平台SKU冲到5000个,至少也得3个月。
其二是很难有价格优势和新品优势,早期没有单量,也没有重点的KA商家。
哪怕靠招商刷脸邀请商家入驻,真的要谈超低价,也只是偶尔的情况。
毕竟要拿订单说话的,不然一个商家入驻十几个电商平台,哪有那么多时间单独来服务。
个别平台看似量大,比如一天5000、1万单,当如果你分布到1000个、5000个SKU的时候,就会发现许多商品上新了几个月,都是零销量。
如果你是商家,你还会愿意和平台玩吗?
对于平台来说,招商是最轻松的活,一个有资历的招商运营,至少有几十个商家群。但有多少单量能养活他们就是问题。
许多电商平台,无论是表面上还是本质上看,其实都是差不多的。
所谓的一些模式创新,很多时候,都是创始人自己的臆想,然后强加上去的。
对于初创的电商平台来说,大家招商的能力也差不多的,卖的产品,也没多大差异性。
因为大家都没有太大的单量,也拿不到独家品,首发品。
比如去年火的酸辣粉,大家比的就剩下价格了,你卖6桶12.9,我就卖11.9元。
大家再去看看各个app,打开首页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所以,我真心建议那些想做综合电商的老板,趁早放弃这个想法。
虽然一提到电商、就感觉是几十万亿的大生意在等待被开发一样,其实是幻觉。
大家总把拼多多的成功,认为是拼多多砍价、拼团带来的成功。虽然在产品玩法上有创新,但这不是本质。
以前很少有人在意拼多多补贴了多少钱,拼多多霸占了多少个卫视的广告,拼多多以前TP的背景出身。
大家都在羡慕云集作为社交电商第一股成功上市,但没人在意到,肖尚略以前是淘宝的三金冠卖家,早就年销过亿。
也没人去翻阅云集早期百万微商/直销团队的历史,这些被创始人忽略的事情,恰恰是他们建立的铜墙铁壁。
如果还是要想当然再去做一个综合类目的电商平台,十有八九是要死的。
但我还是坚信在一定垂直类型的、小众的还有创新模式的电商平台还有机会,纯货架式、分销模式、直播模式的平台就别想了。
现在的电商平台已经够多了,但新的消费品领域却大有可为。
我觉得现在是从全民做APP到全民做消费品最好的时机了。
用户不缺购物的平台,用户的手机里面不需要下载几十个APP。
除了淘宝、京东这种大平台外,很难有平台能靠拿独家把一个商品养活,除非它自己做微商。
但是大家缺好产品,用心的产品。
无论你是做一款T恤、做一款内衣、做一些鞋、奶茶,都比你去做电商平台来得实在。
因为你同样需要解决销量的问题,当你为平台上几千个SKU焦虑销量的时候,不如把流量、代理、钱、人这些精力花在自己的一个品牌上面。
比虚拟的估值更有价值
如果你的出发点是为了做估值、拿融资并且实现上市梦,看起来的确只有平台梦才能满足你。
但平台梦大多数情况下是匆匆来走一圈,就没有什么讯息了。
正如我前面所说,初创平台能做到月GMV过500万的都很少。
哪怕是一年做5个亿,100%也是亏损的,这点规模也谈不上上市的可能性。
但做一个消费品,可能一年卖500万就是赚钱的,卖5000万、1个亿就有丰富的利润。
当然这要看,这5000万、一个亿能不能满足一些创始人的野心了。
前段时间,雕爷曾发文表示自己对当下消费品格局变化的吃惊。
无数的国产美妆、服饰、零食、鞋包产品正对国外的大牌产生影响。
我也觉得现在是个很好的机会,因为现在用心做产品的人太少了。
同时把好产品推到用户手中能力的人,也太少了。
忘掉电商平台梦,去做消费品吧!
哪里有广阔的一片天。